基于情景教学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化,初中语文教育也在向高效化发展,情景教学作为一种人性化、创新化的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受到大面积推广。阅读课程是初中生学习语言、提升阅读能力的基本课程,学校开设阅读课的目的也在于强化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语言理解能力。为了增强初中生阅读教学效果,尽可能培养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并使其保持终生阅读习惯,就需要充分发挥情景教学的作用,不断深化对学生的学习引导。
一、初中生语文阅读情境教学的内涵彰显
既然情景教学正日益受到学术界和教育界的推崇,那么,到底什么是情景教学呢?所谓情景教学法,就是指教师在初中生阅读教学中,有意构建一些具有情感色彩的叙事场景,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融入场景、积极思考,以更主动的态度、更正面的情绪、更高效地理解学习教材中的知识,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初中生语文阅读情境教学法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尽可能提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在阅读中保持高度的主观能动性,愿意进行交流研讨、深入思考,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阅读兴趣。在情景教学中,学生的体验与表达并行,大小脑同时活跃,这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初中生语文阅读情境教学具有传统填鸭式教学不具备的人文性、主动性,因此具备更多的高效性和更强的可操作性。
二、初中生语文阅读情境教学的表现特征
(一)以真实场景教学提升学习效果
初中生语文阅读教学强调情感体验,很多课文需要初中生调动想象与联想,才能理解其主题与内涵,对于一些特定的课文,学生如果只凭单纯想象,理解起来十分困难。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作为鲁迅先生的作品,往往不易理解,虽然文章内容生动形象,但是今天的初中生成长在城市的高楼大厦中,缺乏在菜园、野地玩耍的经历,虽然会因文字内容产生联想,但想象终究只是想象。有条件的语文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出课堂,带到“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之下,身临其境,充分体验鲁迅记忆中百草园的样子,甚至还可以让学生在课桌上也刻下一个“早”字,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开阔学生的视野,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外内容,提升阅读学习效果。
(二)让学生扮演角色加速认知体验
初中生缺乏丰富的人生阅历,在阅读时往往做不到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以加深其对人物的体会,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把握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为例,“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对于这样深刻的人生道理,一般初中生很难理解,教师可以让几个学生以表演的形式将一个父亲指导孩子爬下悬崖的故事演绎出来,让其中一个学生想象自己身下是“垂直的峭壁,壁面有许多凸出来的岩石”,每踏错一步就有失足跌落的危险,学生一定会对主人公当时的心境、语言进行认真思考、体认,这样就更易于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深刻意涵,有助于其阅读能力的提升。
(三)用实物背景铺设增加知识理解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所选内容多元,类型多样,对缺乏社会经验、认知能力有限的初中生来说,很多题材可能都闻所未闻、前所未见,这就容易导致其出现思想上的困难和学习上的局限。而通过用实物背景铺设的情景教学,可以辅助学生理解,加强学生对课文的记忆。例如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渡荆门送别》,很少有初中生去过湖北的荆门山,因此对诗中的“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理解比较空洞,更别提领略诗中辽阔高远的意境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以视频、图片的形式向学生们展示“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告诉学生这就是一千年前李白看到的场景,以此激发学生的联想,使其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以学生实践强化想象能力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的阅读应该回归实践,并通过实践获得更强的阅读能力。鉴于初中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限,就更需要鼓励初中生进行实践创新,动手操作,充分发挥想象力。例如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核舟记》,学生对“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的核舟,不仅难以形成印象,更无法理解核舟的制作难度,只是通过机械地背诵课文和抄写注释,根本无法调动起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文章的说明,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亲手制作或绘画一个核舟,制作或绘画完成后,可以请学生上台讲解自己创作的理由,一边与其他同学共享学习成果,一边在讲演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修正自己的错误。
三、初中生语文阅读情境教学的价值引领
在提高初中生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活力、提高教学效率上占据重要地位,体现出巨大效能。然而,如何实现初中生语文阅读情境教学的价值引领作用呢?这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丰富阅读形式,将学生带入情景中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具有好奇心强、学习能力突出、注意力不够集中的特点,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以丰富多元的阅读形式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情景中。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拥有大量的文学作品,语言优美、情节丰富、简单明快,十分适合阅读与记忆,但是对初中生而言,填鸭式的阅读教学很难激发其学习主动性,因此阅读教学的方式十分重要。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朗诵,将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出来,再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单独朗诵,在学生朗诵时要注重学生的情感、语气等问题,给予适当的指导,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为例,要将雨果对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的愤怒、英法联军丑陋行为的深恶痛绝表达出来,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还可以借助角色饰演的形式,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加深对相关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心理特征的理解。以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范进中举》为例,可以让几名学生分别扮演范进、胡老爹等人物,体会人物的心理、性格、思想,使自身阅读能力获得更大飞跃。
(二)善于利用道具,构建体验环境
俗话说,“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鉴于初中生阅读理解能力、认知能力、生活经验的不足,在情景教学有必要利用各种道具,通过构建模拟场景、辅助角色扮演等方式,有效还原课文中的情景,从而丰富学生阅读体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故乡》为例,可以把课外改编成话剧的形式,配合一定的道具,让学生分别饰演少年闰土、少年鲁迅、成年闰土、成年鲁迅,体会主人公的思想变化,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图片展现《故乡》中深蓝色的天空、宁静的夜晚、海边的沙地等,让学生在表演时充分沉浸其中,继而获得更深层次的阅读体验。现代科技日新月异,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及音乐、视频、画面能載体,解决学生由于历史知识欠缺、社会经验不足而难以调动想象力的问题,充分激发学生思维活跃度和阅读兴趣。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乡愁》为例,尽管学生可以理解诗中的词汇和句意,但学生对诗语言的美妙缺乏深刻的体会和认识,教师可以在学生朗读诗歌或阅读诗歌时,播放《故乡的原风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验诗歌、感受诗歌。
(三)立足教材,联系生活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在内容质量、文字表述、风格类型上,对初中生的语言能力提升具有启发性和教育性,很多课文还能作为初中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精神营养。教师在初中生语文阅读情境教学中,除了要丰富阅读形式,将学生带入情景中,善于利用道具,构建体验环境,更要以学生为主体,立足于初中生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关注课文的内涵、剖析故事的细节,引导学生由表及里,一点点走进作者的世界,体验阅读的无尽魅力。文学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师在初中生语文阅读情境教学中,应注意文学世界与现实生活的区别,通过创设情景用学生习以为常的生活场景,把课文中的细节、内涵体现出来,增强对学生的指导意义。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对语文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同时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责任编辑 李 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58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