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田园课程丰富数学认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所有情况都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率,所以包括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等都应当成为我们教学实施考虑的因素之一。针对农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教学可以选择贴近他们生活的田园课程作为背景,开发一系列相关的课程来供学生学习,来帮助学生打造丰富而实用的知识体系,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和广泛学习。
关键词:田园课程;知识体系;融合;开发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而学生的地域性和生活背景以及知识背景都影响学生的学习,比如说农村地区的学生,如果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创设一些符合他们生活背景的情境,将他们司空见惯的田园生活融入到课程中,学生理解起来将容易许多,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背景,开发和利用田园特色课程,推动学生的认知立体化和知识结构化,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综合生活背景,开发特色课程
长期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比较淳朴,他们对田园生活更加熟悉,也更加亲近。而在数学课程中也能发现一些农村题材的情境,但是比例相对而言较低,所以在实际教学中,需要综合学生的生活背景,开发出系列的田园特色的课程来辅助学生的数学学习,让他们学得更加自然、深入,学得兴致勃勃。
例如,在“认识公顷”单元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生活的环境,笔者决定自主开发出一个与土地面积相关的校本课程来,在这个课程中,除了公顷这个面积单位,教师还为学生介绍了农村常见的“亩”“分”“厘”,通过介绍公顷和亩之间的关系,以及几个农村特有的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体会这些生活中常见的面积单位到底有多大,让学生知道这些面积单位与国际通用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除了课程中有相关的介绍之外,在这部分教材中我们还建议学生走进生活,深入到田间地里去走一走,看一看,量一量,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对身边的知识能有更清晰的认识。
这些课程虽然超越了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但也是生活数学范畴之内的内容,加上学生所处的生活背景,将这些内容作为学生数学课程的补充来丰盈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也是必要的,经历这些田园背景的知识的学习,学生对于面积单位的认识会更加深刻,也能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身边的问题,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身边的事物,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大有裨益。
结合学习需求,使用田园课程
数学学科有多维的教学目标,除了知识的传递和技能的形成之外,发展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也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而这些目标可以很好地融入到田园课程中,因为这些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师根据学情和其余多方面因素而设定的,而且处于学生熟悉的情境中,学生对这些内容天然具备亲近感。
在多边形面积的教学中,采用田园课程用作学生的综合实践课程,让学生带着已有知识走进生活,走向田园,去发现自然生活中多样的图形,并尝试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学生在这些课程中发现了很多熟悉的模型,比如水渠的橫截面、梯形的田等等,还有一些组合图形,学生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要思考需要哪些条件,按照怎样的思路来计算,其中用到哪些知识等等,经历了这样丰富而深入的学习,学生对于割补、拼凑、切割等方法都有所了解,能熟练地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感受成功的同时,学生发现数学的好玩、有用,从而增强了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田园生活中有很多学习素材,其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知识,在应用这些课程的时候,我们可以设定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学习,这样在提升学习内容趣味性的同时,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分析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以便在田园课程的学习中推升学生的学习层次。
融合主观感受,丰富田园课程
“教学相长”原则是教师坚持的教学原则,在田园背景的课程中,学生也是课程元素之一,他们的创造性、个性思考也为田园课程增添了色彩。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综合学生的主体感受来设计课程、改造课程,让这样的课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能走进学生内心。
例如,在我校的田园课程中有“种植园地”这样一节课,在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学生重温了许多数学知识,比如计算种植周期,统计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高峰和低谷,计算植物的产量等等。在学习中,不断有学生提出新的想法,比如计算种植的成本和受益的问题、比如温度和湿度等因素对于作物生长的影响、比如根据学生的喜好来选择种植的种类的问题等等。根据学生的这些想法,我们几度修改课程,将学生的想法融入课程中,进一步丰富了这一版块的教学,从原先的一课时到现在的一个单元,其中不仅融入了教师的智慧,也凝聚力学生的思考,展现出不同视角下的课程内容。这样的做法让我们的田园课程更有生命力,让课程随着教学过程共同生长。
教什么和怎样教是教师必然要面临的问题,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有先进的课程观,要让校本课程成为国家课程的必要补充,以丰盈学生的数学学习,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自然,更加生动,更加贴地气。因此,田园课程作为农村小学生的课外学习内容,值得我们关注和重视。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麒麟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38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