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字”概念梳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一的“叙画之源流”中:“按字学之部,其体有六:一古文,二奇字,三篆书,四佐书,五缪篆,六鸟书。”其中,“奇字”释为“古文之异者”①,以下将“奇字”的解释分为古与今两类。
一、古人对“奇字”的解释
《汉书》卷八十七《扬雄传》:“乃刘棻尝从雄学作奇字。”注:“师古曰:古文之异者。”
又见汉许慎《说文解字·序》举新莽六书,“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
“奇字为秦八体所无。莽时刘棻从扬雄学奇字,不知扬何所受?今许书载四奇字:无、涿、仓、人是也。”② 在许慎所处的时代,并不确定“奇字”这一概念究竟何时出现。
汉后学者对“奇字”解释不一,实因周宣王太史籀曾增损古文,或同或异,故多指“奇字”为“籀文”,如唐张怀瓘《书断》、元郑杓《衍极》刘有定注皆持此说。
《三国志·吴书·张紘传》注引《会稽录》云:“山阴朱育,集奇字千名。”
《隋书·经籍志》有太子中庶子郭显《古今奇字》一卷,今亡。现所能见者,有《说文》所收的极少部分,如“儿”下云:“古文奇字人也”,“无”下云“奇字無也”。
宋代黄伯思《东观余论》云:“古文高质而难遽造,若三代鼎彝遣篆是已。奇字怪巧而差异工。若汉刘棻从扬雄所学,及近世夏郑公集四声韵所载是已,今人往往不能辨之,遂尽以奇字为古文焉。”
而明丰坊《书诀》言“黄帝史沮诵增损古文为‘奇字’”,其意略同。
清段玉裁谓:“新莽六书中不言大篆者,大篆即包括古文、奇字二者中矣。”认为“奇字”为“大篆”之一支,将“奇字”概念归类进一步具体化。近代学者又有考证“奇字”即六国文字者。
因此,上述唐代张彦远等后人沿袭东汉许慎的释义,对“奇字”解释的核心即:“古文而异者”。
二、今人对“奇字”的解释
陈梦家《中国文字学》:“‘奇字即古文而异者。’郑玄注周礼外府说:‘古字亦多或。’古文既是战国晚期的民书,而民书又富于地方性,所以古文也有异体的,就是奇字。南史顾野王传:‘虫篆奇字无所不通。’汉书扬雄传:‘(刘歆之子)刘棻尝从雄学奇字。’吴志虞翻传注:‘会稽典录曰:孙亮时有山阴朱育,少好奇字,凡所特达,依体像类,造作异字千名以上。’隋书经籍志:异字二卷,朱育撰,亡。汗简引‘朱育集书’。唐书经籍志:古文奇字二卷,郭训撰;唐书艺文志:古文奇字二卷(郭训)。后汉卫宏作古文官书一卷,见隋书经籍志小学类。此书卫恒作。参孙仲容述林卷四、朱希祖汲冢书考。唐书经籍志有卫宏诏定古文官书一卷,唐书艺文志有卫宏诏定古文字书一卷,尚书正义、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引作卫宏古文奇字,史记正义、汉书注引作卫宏诏定古文尚书,史记正义论例说‘卫宏官书数体’,则此书体例是把尚书的古文而异体的罗列起来,和汗简略同,所以也叫做古文奇字。汉世的古文尚书有孔壁本、河间本、西州本,三本出自三地,所以文字有异,卫宏的书一定是逐字注出它的异同的。参师石山房隋志考证一八四-一八五。隋志:古今奇字一卷,郭显卿撰(今佚)。唐书经籍志:古文奇字二卷,郭训撰。唐书艺文志:郭训古文奇字二卷。”③
韓祖伦《奇字由来道不颇——略说安丘印派及其奇字印创作》一文“印文奇字浅探”提及奇字印的文字:“奇字印文字所据的资料基本上属于传抄古文字一系,其主要部分是已经佚失的简牍(如孔子壁中书、汲塚竹书)、石刻、铜器、玺印等文字,虽然历经数代传抄,形体多有讹变,但与出土古文字有不可分割的关联……”④
《中国书法大辞典》“奇字”:“古文”的一种变体。
《古汉语知识词典》解释:奇字也称“古文奇字”、“异字”。王莽时“六书”之一。大抵为战国时六国古文的省易变体。
《中国书论辞典》“书体论”:奇字,书体论术语。为“古文”书体的一种变体。指新莽时六书之一,视古文而异。主要根据战国通行于六国的文字改订。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序》云:“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
《古代汉语教学辞典》解释的不详细:奇字,以古文为基础,略加变异的一种字体。
薛龙春《崇古观念与王铎书作中的“奇字”》一文对“奇字”概念的阐述:
“汉代扬雄精研字学,家贫嗜酒,时有好事者载酒以问奇字。故陶渊明诗云:‘子云性嗜酒,家贫无由得。时赖好事人,载醪祛所惑。’扬雄不仅为人解惑,也教人书写,《汉书》本传即记载刘歆之子刘棻尝从扬雄学作奇字。奇字为新莽大司空甄丰所定体之一,‘即古文而异者也。’段玉裁不同意唐人张怀瓘‘奇字即籀文,其迹有《石鼓文》存’的说法,他认为标出‘奇字之名,实将古文一分为二。’”⑤
接着又言:“在后代,除了部分研小学者对‘奇字’一词的使用较为审慎之外,一般人常将字形不类习见者概称为‘奇字’。传世的王铎隶书、楷书与行楷作品中,颇多今天看来比较陌生的字形,如‘靈’、‘無’、‘廟’,虽未必影响文本阅读,但与我们习惯的写法不侔。”⑥
“对于王铎所使用的奇特字形,时人常目为‘奇字’。如南明朝曾与王铎共事的李清称其‘喜作诗文,中多奇字’。又如《平生壮观》著录一件王铎小楷‘票拟’,因是进呈御览之作,明末清初顾复特地强调其端楷异常,‘无一笔古体奇字’。言下之意,王铎平日所写的楷书,是颇杂‘奇字’的。对于别人说自己好写‘奇字’,王铎本人并不认同,曾对此进行辩驳。正因为如此,本文舍弃了用其他概念来定义王铎作品中的奇特字形,一概称为‘奇字’,它相当于异体、别体,也包括一部分假借字的本字,但不同于甄丰所定六体之一。”⑦
“白谦慎先生将上述的奇字视为宽泛的‘异体字’,他在力作《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中指出,对于晚明人而言,书写异体字如同字谜游戏,‘好古炫博固然是书写异体字游戏的核心所在,但实际上它也是知识精英和企图跻身知识精英阶层的那些人们的身份标志。’结合当时平民识字率的不断提高,精英文化受到通俗文化强有力的挑战,‘书坛菁英们越玩越奇的异体字游戏,既可以看作是他们之间竟相标新立异的结果,也可以被认为是对一种平民读书写字的反愤,及其重新界定自己文化地位的举措。’认为其兴起与晚明社会城市文化中发育的尚奇美学有关,而它的衰落则直接导源于清初学术风气的转向。”⑧
因此,上述学者将“奇字”的解释可概括为:字形与常见写法不相类似、字形奇特、异体字等,在“古文之异”的基础上有了更丰富的扩充。
注释:
①见于安澜编:《画史丛书·历代名画记·卷一》[O],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②崔尔平选编:《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年版,第10页。
③陈梦家:《中国文字学》[M],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126页。
④吕金成主编:《印学研究·第八辑——安丘印派研究专辑》[C],北京:文物出版社,2016年版,第113页。
⑤见:薛龙春《崇古观念与王铎书作中的“奇字”》。
⑥同上。
⑦同上。
⑧同上。
作者简介:韦思,女,广西艺术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书法与篆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59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