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盖:误闯梁山的孩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诚然,托塔天王晁盖是梁山泊的第二任寨主,是梁山泊鼎盛时期的开创者,是一百单八将中金圣叹所言的“其提纲挈领之人也”。但是,除去这些头衔,他更像是一个误闯梁山的孩童。说晁盖像孩童,是因为他的赤子之心;是因为他的心智比不得其他梁山好汉成熟;还因为他依赖于“家长”的管制,一旦脫离“家长”的监护,他就立马感到无所适从。
关键词:晁盖 梁山 孩童
诚然,托塔天王晁盖是梁山泊的第二任寨主,是梁山泊鼎盛时期的开创者,是一百单八将中金圣叹所言的“其提纲挈领之人也”。但是,除去这些头衔,他更像是一个误闯梁山的孩童。
说晁盖像孩童,是因为他的赤子之心。他的一颗心如童心般纯真不伪、本色自然。他本着赤子之心,敞开胸怀去接纳、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好汉,就如《水浒传》中对他的描述:“平生仗义疏财,专爱结识天下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不论好歹,便留在庄上住;若要去时,又将银两赍助他起身。”而这一点最具体地体现在他对赤发鬼刘唐的帮助中。在这一事件里,只因为刘唐说了自己是来寻晁保正的,晁盖便二话不说地救下了这个被押解着的素昧平生的犯人,这是何等的魄力与慷慨!但是在梁山泊,这份助人的热心并不一定被珍视。当晁盖听闻宋江因为吟反诗而被监禁时,他的第一反应就是“便要起请众头领,点了人马,下山去打江州,救取宋三郎上山”,最后也确实带领众好汉,连夜下山,去江州劫了法场。然而,当晁盖在曾头市,面中史文恭毒箭,生命危在旦夕时,宋江派去探听消息以给予及时帮助的戴宗并没出现,站在宋江一方的“新头领”呼延灼也纹丝不动,只道声:“须等宋公明哥哥将令来,方可回军。”最后将晁盖送回山寨的也只是那几个站在晁盖一方的“旧头领”。虽说宋江在生辰纲一事上曾“私放晁天王”,但不难发现,宋江的“私放”并不会给他带来多少损失,反而会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就如作家吴闲云在《黑水浒》中所言那般:“无论宋江报不报信,晁盖逃走的可能性,都非常大!假如宋江不去通风报信,那么,接着,必然就是时文彬县令安排朱仝、雷横这两个刑侦队长去抓晁盖。”朱仝、雷横与晁盖的交情都不浅,按文中的说法,都是有意放晁盖走的。这样看来,宋江的报信就显得无关紧要了,甚至有一点“多此一举”的意味。同时,吴闲云认为:“这样,宋江可以在江湖上轻易获得‘讲义气’的好名声,并且还有望因为‘义气’而分到‘生辰纲’赃物的十分之一的巨款!”这样看来,宋江虽说“救”过晁盖,他彼时彼刻的心却不能称之为赤子之心。如若晁盖在宋江受困于江州时不施予援手,让宋江枉死江州,他便铲除了一个梁山泊寨主之位的竞争对手,甚至还可能由此避免了曾头市悲剧。但如果这样做了,晁盖也就不是晁盖了。除此之外,晁盖也本着赤子之心,去爱护无辜的平民百姓。晁盖“梁山小夺泊”成为梁山泊第二任寨主之初,迫于“正没金帛使用”,让三阮与刘唐下山剪径时,会加上一句:“只可善取金帛财物,切不可伤害客商性命。”晁盖尊重无辜百姓的例子不胜枚举。但是他的这份体恤民生的心情不易被梁山好汉理解,他的这份赤子之心容易被抛掷。当晁盖细问杨雄、石秀踪迹,得知他们偷了祝家店里的报晓鸡,并且放火烧了店屋时,他大怒,喝道:“孩儿们!将这两个与我斩讫报来!”他给出斩杀杨雄、石秀的理由是“俺梁山泊好汉,自从火并王伦之后,便以忠义为主,全施仁德于民”,而杨雄、石秀的行为着实给梁山泊丢脸了,当斩。可是其他梁山好汉此时此刻的反应却都是极力劝阻晁盖。在这样的情况下,晁盖只能免了这二人。笔者想此时晁盖的内心一定是委屈的。
说晁盖像孩童,是因为他的心智比不得其他梁山好汉成熟。心智,简而言之,就是心理和智能。从心理层面来看,晁盖遇事总容易慌张。当公孙胜起初求见晁盖不得,发怒打倒十来个庄客时,“晁盖听得,吃了一惊,慌忙起身”。尚在抓捕劫取生辰纲犯人时期,当庄客报说宋押司独自一人一马而来,急见晁盖时,晁盖“慌忙出来迎接”。当众人在商议投奔梁山泊之时,几个打鱼人的一句“军官人马飞奔村里来也”就使得晁盖方寸大乱,起身叫道:“这厮们赶来,我等休走!”到了梁山泊,王伦出关迎接晁盖一行人时,晁盖“慌忙施礼”……晁盖像这样遇事“慌忙”、手足无措的例子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直至他在曾头市中箭都还在频频发生。相对而言,其他梁山好汉却少有如此“慌忙”的时候。可见,晁盖的心理素质还比不得众好汉那般成熟稳重。再从智能层面来看,还是以上述杨雄、石秀在祝家庄偷鸡烧店事件为例,晁盖对待此二人的态度是不经大脑的直接呵斥的方式,并强烈要求斩杀二人。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将杨雄、石秀生生推向了宋江的阵营,使本来就人多势众的宋江阵营更加壮大,使得自己的阵营更显势单力薄。但宋江则采取了一个较为“聪明”的办法,或者说是十分有利于自己的办法,他极力劝住晁盖,尽力留住杨雄、石秀的性命,让自己做了一回“好人”,博取了杨雄、石秀的信任,有效地扩充自己这方的阵营。而晁盖对这场人才博弈却浑然不觉。不得不说,在梁山好汉中,特别是与同为头领的宋江相比,晁盖在智能层面上还是有所欠缺的。
说晁盖像孩童,还因为他依赖于“家长”的管制,一旦脱离“家长”的监护,他就立马感到无所适从。这里的“家长”指的是他的好朋友兼军师智多星吴用。晁盖无论大事小事总要问一遍吴用,听取他的意见,而且基本上不管吴用说什么,他都会赞成、应和。当然吴用给出的意见大多是有用的。晁盖按部就班地实现这些意见,基本也不会出现什么大差错。可一旦吴用不在身旁,晁盖就会乱了分寸。像是在江州劫法场时,吴用没来,晁盖脑子一热,不曾考虑李逵“只拣人多处杀将去”,让背着宋江、戴宗的小喽哕只顾跟着李逵走,导致众人直奔江州岸上,无路可走,陷于缧绁。在曾头市的时候也是如此,吴用不在身旁,晁盖便听信了两个形迹可疑的和尚的话,导致最后中计,不幸丧命。若细究起来,晁盖如此依赖吴用的原因可能正是在于他自己所言的“晁某是个不读书史的人,甚是粗卤”。晁盖才学不够、武学不精,为立足于东溪村、梁山泊,只能无条件信任自幼就相识的足智多谋的吴用。可是过于依赖吴用就容易被架空权力,吴用从而成为真正的决策人、掌权人,不管是在东溪村还是梁山泊。自此晁盖的身家性命就被掌握在吴用的手里。吴用可以选择帮助晁盖,也可以选择打击晁盖,甚至是毁了晁盖。晁盖一生中最辉煌的事件“智取生辰纲”正是因为有了吴用的计策才能最终达成。而晁盖在江州陷于缧绁、在曾头市中箭,却也是因为吴用选择了不下山帮助晁盖。
话说,正是在吴用的怂恿之下,晁盖才上了梁山的。对于“孩童”晁盖来说,这到底是福还是祸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96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