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实现途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引下,生态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并逐步成为设计领域需要遵从的一个基本设计理念,环境艺术设计也不例外。文章在明确环境艺术设计融入生态理念必要性的基础上,阐述了生态理念应用的基本特征与原则,重点分析了一些融入生态理念的设计实现途径。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生态理念;环保设计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环境艺术,并对环境艺术设计提出了越发严格的要求,这给环境艺术设计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生态理念作为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一个核心,是新常态下环境艺术设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强化其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创新运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环境艺术设计融入生态理念的必要性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生态理念的过程中,主要是立足于设计区域内的周边环境情况,综合考虑艺术需求、社会大众心理需求以及社会生态发展需求等多种需求,确保环境艺术设计可以符合環保等生态理念。从整体上来讲,环境艺术设计融入生态理念有其必要性与必然性。首先,从环境需求视角出发,当下我国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这在带动国内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比较严重的生态问题。此时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就必须要从生产路径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来开展生态改良改造。其次,从社会需求视角出发,通过将生态理念融入环境艺术,不仅可以增添周边环境的审美趣味,强化人与自然的和谐性,同时也可以改良周围的生态环节,这可以更好地符合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要求。再次,从社会大众心理需求视角出发,生态理念完全符合当代社会大众追求高品质生活的诉求,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可以放松他们的心灵,释放内在的压力,最终可以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最后,从艺术设计需求视角出发,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是对生活中各种具象事物的一种升华,这意味着艺术灵感源于某种具象的物体但是又需要进行一定的艺术修饰,如强化其生态美特性等。由此可见,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融入有其必要性与必然性。
二、环境艺术设计融入生态理念的基本特征与原则
(一)基本特征分析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生态理念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持续性、高效性、多样性与循环性等。其中,持续性特征主要是指环境艺术设计需要遵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关规定与要求,如在相关布局结构等设计过程中除了考虑当下的设计需求外,还要考虑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应用需求,力求可以使环境艺术设计成果可以满足更长久的应用需求;高效性特征主要是指环境艺术设计要科学、合理地配置各种现有的资源,减少资源浪费问题的出现,最大程度地提升资源的利用率以及整体应用的效益;多样性原则主要是指环境艺术设计要具备多样性的特征,力求可以满足当代社会大众的多样化产品设计需求,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这样有助于促使社会大众主动选择各种环境艺术设计产品,对于拉动产品销售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循环性特征主要是要求环境艺术设计期间要注意二次利用所消耗的相关原料,借助资源的循环利用或反复利用来进一步提升资源利用率的同时,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等不良影响,最终可以实现社会资源的可循环利用。
(二)基本原则分析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生态理念的基本原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科学指导原则。对于环境艺术设计而言,科学技术在其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或者说每一次环境艺术设计的突破性发展都离不开高科技手段的支持。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为了满足生态理念方面的各种要求,就必须要强化对高科技材料的推广与应用,这可以更好地提升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中资源的利用率,避免资源浪费。与此同时,基于科学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开展生态环境设计。可见,融入生态理念的过程中强化科学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助力环境艺术设计发展。其二,艺术设计与参与原则。生态环境设计中的影响因素众多,其中任何一方都可能会影响整体设计效果,所以设计过程中需要全面掌握影响生态环境的各种因素。但是环境艺术设计自身的特性决定了我们要深入融合生态理念,强化其艺术参与性。比如,设计人员要在开展环境艺术设计期间突出环境的美感,使其更加符合当代社会大众的审美需求,这样才能设计出高品质作品。其三,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原则。在开展环境艺术设计期间,为了有效融入生态理念,还要注意始终坚持尊重自然的发展规律,把握自然发展的基本特征,基于此来强化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只有在环境艺术设计中遵从自然发展规律,才能更好地推动生态理念工作的应用进程。
三、环境艺术设计融入生态理念的实现途径
(一)贯彻人本设计理念
环境艺术设计的根本目的是创造出符合社会大众心理需求和审美需求的作品,力求更好地服务社会大众,为他们创设一个适宜的居住环境,其核心在于服务社会大众,所以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必须要始终贯彻人本设计理念。基于人本设计理念的应用,环境艺术设计人员在开展设计之前需要仔细地调查和了解社会大众在设计层面的各种诉求和要求,基于此来开展设计工作,确保可以为他们创设一个舒适、安逸的居住空间环境。此外,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同样需要考虑其自身是否满足生态环保等生态理念层面的相关设计规定与要求,始终强化设计的人性化特性,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大众精神层面和物质文化层面等的需求。比如,在设计室内空间期间,设计人员可以有效结合建筑物与生态环境,力求增加整体设计的生态价值,使其更符合社会大众的心理需求。
(二)优选天然环保材料
在环境艺术设计期间,生态理念融入的一个重要体现在于强化天然材料和环保材料等绿色材料的推广与应用。这就需要环境艺术设计人员要充分了解和掌握不同种类天然材料的具体应用特性,明确它们在使用层面的一些具体应用要点以及使用的一些技巧等,确保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些天然环保材料来增强设计的生态环保特性。比如,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味道清淡且对人体无害的树木作为建筑原料,同时在建筑空间设计过程中,要适当地扩大绿地面积,多选择一些对人体有益的保健类花卉和绿植等,借此来为人们设计一个舒适、健康的居住空间环境。又或者可以有效地利用各种类型的鹅卵石,结合其形状特征,将其应用于人行道铺筑上来,这时候不仅可以增加人行道路的美观性,同样可以起到按摩脚部的作用。总之,在开展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注意在充分了解和掌握各种天然材料使用性能的基础上,强化对生态理念的认知,力求可以充分发挥天然环保材料的生态价值来创造出符合生态理念的作品。 (三)开发利用新型能源
在当下的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如下这种问题,即在提供能量的过程中,自然能量会不可避免地诱发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相关的环境问题。此时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恰当的措施或方法来解决这些环境污染问题,那么就无法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很好地融入生态理念,甚至可能完使环境艺术设计全朝着背离生态理念的方向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新常态下的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必须要注意进一步开发与利用各种新型能源,具体就是在深入调查与了解各种新型能源特性的基础上,综合评价其开發的可能性与价值等。然后可以在环境艺术设计当中尝试着利用一些所开发的新能源,看其是否会减少能源浪费和污染问题,借此来减轻传统能源在使用过程中造成的严重资源浪费或环境污染问题。这样就可以很好地融合环境艺术设计与生态理念,同时也可以对当下人类生存的空间环境进行有效保护,确保为人们创设一个安定、舒适的生存空间环境。
(四)注重环境自然属性
在开展室外环境艺术设计期间,设计人员必须要严格依照所设计区域的周边环境的自然特性,最大程度地利用已经存在的各种自然资源及其赋存情况,尽量降低开展大规模的工程建设而对其原有的环境自然资源等有关属性造成严重的破坏。比如,在建设基地期间,设计人员需要仔细地调查和了解所在现场的土壤、地形、地势以及植被等相关的自然条件,尽可能地降低对这些条件进行设计改造过程中对基地周边既有生物链或微气候和微生态等造成的干扰。简言之,在开展环境艺术设计期间,遵从生态理念的一个表现就是要始终基于生态文明建设需求,结合周边基地的自然条件等实际情况,尽量减少对周边自然植被或景观原貌等自然属性造成破坏,确保其原生态性。
(五)注重开展环保设计
在当下的设计领域中,环保设计是不可或缺的一个设计理念,环境艺术设计也不例外。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大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同时也越发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所以环保设计是当下以及未来环境艺术设计的一个必然发展趋势。实际上,环保设计也是生态理念融入环境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体现,是设计中的一个关键部分,强化环保设计实际上就是从改善生态环境和节约自然资源等入手,力求实现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人员在开展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渗透生态理念中的环保设计思想,深入考量与分析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低能耗以及低碳生活等相关问题,同时还要注意将绿色环保与节能作为环境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标准。
综上所述,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融合具有其必要性与必然性,尤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生态理念的时候需要注意遵从其多样性、高效性等基本特性以及科学指导等原则,同时在实际的应用中可以从贯彻人本设计理念,优选天然环保材料,开发利用新型能源,注重环境自然属性和开展环保设计等方面入手来实现环境艺术设计和生态理念的有效融合。
参考文献:
[1]宋迪,冯辛茹.环境艺术设计生态理念与其艺术特征[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8):14-15.
[2]陈宇.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问题研究[J].艺术科技,2017(9):45-46.
[3]董波.试论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J].建材发展导向,2018(7):56-57.
[4]胡璨,张荔,张景南.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问题[J].价值工程,2018(1):193-194.
作者简介:
吴佳玲,成都艺术职业学院 2016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02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