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具象雕塑创作情感表达方式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人类艺术将人类个体作为主要对象,人类艺术史也围绕人本化的中心思想得以推进,并逐步表现创作者自身的情感。在具象雕塑作品中,人文情感是艺术创作成败与否的关键与情感表达的灵魂。具体的艺术鉴赏过程往往将引起人文情感的共鸣作为重要追求目标,而在实际雕塑观赏过程中,观赏者往往因个人经历的差异唤起不同的情感反应与回馈,由此围绕作品也将生发出较为多样、复杂的感性思考。故情感表达是具象雕塑乃至于艺术创作过程中最为显著的核心目标。雕塑作品中情感的注入,使其成为真正的艺术作品,并最终迸发出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关键词:具象雕塑;情感表达;艺术创作;矛盾冲突
  不同雕塑作品的情感表达效果往往有所差异,这也是检验一个雕塑作品成功与否的核心标准。优秀的雕塑作品有动人心魄、回味无穷的效果,而普通雕塑则使观看者觉得味如嚼蜡、兴味索然。这就意味着,作者应强化雕塑作品本身的情感表达作用,保证观赏者在完成观看行为后,能够最大限度地被唤起内心的情感共鸣。具象雕塑作品的情感表达有特定、具体、细致入微的技巧,技巧运用到位方能保证雕塑本身情感表达到位。以将人物作为表现对象的具象雕塑创作为例,创作者显然将人物本身的神态、动作等动态因素作为情感表达的基础性参考因素,但同时也对作者本身的雕塑技巧有着高标准要求。
  雕塑作品有具象与抽象之分,但核心元素还在于雕塑本身的结构与形体设置。作为雕塑最为根本、核心的切入点,结构与形体是雕塑作品进行情感表达的重要基础。为实现这一目标,创作者需高度重视结构与形体中的情感属性,以明晰确定的情感线索贯穿、体现于雕塑作品的结构、形体之中。从更为细致的方面来说,进行雕塑的情感表达时,创作者也不能单方面、单一地局限于雕塑形体、结构的作用,而应进一步巩固、协调形体与结构之间的多维联系,这也是保证雕塑发挥情感表达作用的重要保障。
  情感冲突是具象雕塑作品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具体内涵上,情感冲突要求创作者高度重视雕塑的形体结构与情感面貌之间的矛盾性与冲突性,利用雕塑的形体、结构形成具有较强表达效果的矛盾冲突,进而强化具象雕塑作品本身的情感表达作用。
  在中西方的一系列经典雕塑作品中,结构、形体之间的冲突对作品情感的表达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以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为例,其作品的雕塑魅力根植于作品本身的情绪力量表达。在一系列作品中,创作者就结构与形体进行巧妙化、体系化建设,结构、形体之间由此形成了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完成了对反抗精神的表达。在一系列经典雕塑中,米开朗基罗都将结构与形体相结合,呈现出扭曲、压迫的结构范式,同时也表现出较为饱满圆润的形体特征。来自结构与形体两方的力量由此相互膨胀与压迫,作品对人类苦难的反省与思考、对个体意志的打磨与锤炼也得以彰显,从而使作品呈现出雄浑有力、震撼心灵的反抗精神。罗丹的《思想者》也呈现出了结构与形体之间的冲突,以矛盾综合体的形式拓展了雕塑主题的阐释空间。在结构方面,人物不再面面俱到,而只是被压缩为一个问号,结构形式本身的压缩与缩紧呈现出强有力的向心力,而饱满、膨胀的形体又与结构本身形成对比冲突,使离心力由此从作品生发出来。可以说,正是结构与形体之间所形成的强大对抗性、矛盾性力量,使雕塑作品本身有了旺盛的生命力。马约尔的《布朗基纪念碑》也是如此,作品以行走中的裸体女子作为布朗基这位法国社会主义革命家的象征。在这一作品中,马约尔综合了米开朗基罗常用的“两个面”结构,将富有标志性的壮硕女性形象这一膨胀、丰满的形体与扭曲压缩的“两个面”结构相结合,进而形成了较为明显的矛盾冲突,由此传达出强有力的反抗精神,完成对作品的主题构建。除却上述西方雕塑中的典型例子,我国当代也不乏借矛盾冲突来实现情感表达的雕塑作品。如潘鹤先生的作品《开荒牛》,该雕塑以满是树根的土地作为背景,刻画了一头蹬着后腿、步履艰难的拓荒老牛形象。这一形象显示了作者对象征手法的娴熟运用,指向了特区创业者奋勇拼搏的深圳精神。就结构而言,《开荒牛》采用了较为经典的三角形构图,并将三角形的斜边压至较低处,同时在形体方面,耕牛也呈现出健硕有力的特征,由此,《开荒牛》达成了结构与形体之间的冲突性關系,进而在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中实现了对观众的心理冲击,展现出深圳特区创业者勇往直前、开拓进取的奋斗精神。再如隋建国先生的《地罡》,这一雕塑创作描绘了螺纹钢筋焊结成网状结构所产生内在压迫的力以及钢筋与鹅卵石撞击所产生外向膨胀的力,由此构成了形体结构上的激烈矛盾,视觉效果上的强大压抑感,以较为抽象化的方式实现了对观看者视觉与心灵上的双重震撼。
  在具体化的雕塑创作过程中,作者对结构、形体之间的形式选择与关系处理,均呈现出作者在雕塑创作过程对思想情感的捕捉与把握,这也考验着雕塑创作者对情感表达规律的认知与领悟程度。
  雕塑中冲突化的结构与形体往往对情感线索有着具体化、细微化的描摹作用。在结构相近的雕塑作品中,情感表达的差异也多通过形体处理方面的差异化得以表达。而在形体相近的雕塑作品中,情感表达的差异则多通过结构处理方面的差异化得以显露。同为形体饱满的雕塑,结构方面的显在处理差异带来了情感表达的强烈反差。希腊雕塑在结构处理上往往采用和谐融洽的“四个面”,以此将秩序化、柔美化的韵律呈现在观众面前。而米开朗基罗同为奴隶主题的《被束缚的奴隶》与《垂死的奴隶》在情感表达上也有所差异,采用“两个面”结构,前者将紧张激烈的对抗性矛盾加以展现,后者则表现出消极麻木的绝望情绪。对米开朗基罗的上述两作品进行探讨可知,两者在雕塑形体的体量、体积方面的比例处理极为相近,两作品出现情感表达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形体结构方面的细微差别:《被缚的奴隶》在结构上延续了米开朗基罗压缩式、扭曲化的“两个面”典型风格,而《垂死的奴隶》则是对希腊“四个面”样式的有意识继承,表现出相对舒展放松的姿态。
  此外,即便雕塑作品有着较高相似度的结构与形体特征,也往往因细节处理上的差异而有着不同的情感内容表达。如我国著名雕塑家钱绍武先生的作品《大路歌》与前苏联大型雕塑《工农联盟》都使用了三角形构图方式,但在情感表达上却大相径庭。前者描绘了“重压下的冲刺”,三角形构图中斜边的位置偏低,生动展现了“背起重担朝前走,自由大路快筑完”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后者则将三角形构图的斜边提到较为高昂的角度,强调前行路上乐观进取、高昂向上的奋斗精神。再如巴洛克雕塑家贝尼尼作品《大卫》,与前苏联雕塑家沙特尔作品《圆石块——无产阶级的武器》均是运用扭曲压缩结构的典型,在形体上也较为接近。但总体而言,后者的震撼力较强,这主要是因为后者在雕塑过程中对形体的扭曲程度更强,呈现出更为强大的向心力,由此也对观众有着更为宏大的反作用力。   对具象雕塑进行结构与形体之间的差异化处理,能够很好地服务于创作者在思想情感方面的具体化、细微化表达。从细微处出发追求雕塑作品中结构与形体之间的整体考量与完美契合,才能使具象雕塑具备唤起人类心灵深处情感共鸣的能力。
  当然,还需注意的一点在于,具象雕塑中结构与形体之间情感维度所产生的“冲突”在内涵上并不完全等同于“抵消”。所谓“冲突”核心在于矛盾,往往在对立性较强的冲突中引起观众较为强烈的情感爆发力,是情感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抵消”则指向了语言本身所显现的情感逐渐分散、削弱的语言体验过程,更多表现为作品本身情感的肤浅薄弱、语焉不详等。具象雕塑中结构与形体之间的冲突往往融合于具象雕塑的整体建构之中,由此具有较强冲突性、对抗性的情感也将处于无法调和的制衡与对峙状态中,并最终形成一个崭新的整体性雕塑印象。蕴含其中的巨大冲突性力量,使雕塑作品本身产生了视觉、心灵各方面的多重震撼。雕塑在形体与结构方面的冲突最终将体现于情感表达过程,呈现出相互制约与抗衡的状态。创作者为了使雕塑本身的情感表达达到最佳效果,需充分考量形体、结构方面的设计,使雕塑形体与结构之间相互配合并最终服务于情感表达。为此,创作者也需對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主题进行深入透彻的探索发现,摒弃与情感表达无关的因素,寻找情感表达的最佳结合点,以最终实现具象雕塑中情感主题的全面表达。
  对雕塑的结构与形式进行处理与设置,是对创作者个体艺术风格的具体化表现与展示,生动揭示了雕塑中所蕴涵的情感脉络与线索。就雕塑本身的结构与形体之间的关系进行情感线路的调查研究,能够很好地完成对雕塑作品情感表达的规律探析。实现具象雕塑的情感表达,有赖于创作者对情感的明确感知与把握,同时也要求创作者能够以此为基础对雕塑的结构与形体进行合理化、细致化的把握与处理。现有的较为经典的、成功的雕塑作品必然完美实现了雕塑的形体结构与情感主体之间的双向沟通。总而言之,具象雕塑情感的表达,需要雕塑本身结构形体与情感脉络之间的双向沟通与交流,唯有如此,具象雕塑的艺术创作才能真正实现主体情感的完美表达。
  参考文献:
  [1]张新程.中国当代学院新具象雕塑的发展趋势研究[D].郑州大学,2018.
  [2]王龄.具象的诗意[D].中央美术学院,2018.
  [3]李储会.玻璃钢作为材料在中国当代雕塑艺术中的应用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4]李占阳.关于具象雕塑的研究——以场景雕塑《收租院》为例[J].美术,2017(10):132-133.
  [5]霍鹏飞.旧日足迹——试论中国当代具象雕塑的发展[J].创意设计源,2017(5):25-30.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03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