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林业培育及病虫害防治管理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林业培育计划符合我国的绿化政策,是新时期环境建设与绿化保护的重要流程,林业的培育中,既要注重管理形式,又要规避风险性的问题,其中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就是其培育中的主要问题,林业培育即使采取了较为科学的手段,使得培育过程中导入了科学化的技术流程,培育的工艺十分健全,但只要遇到病虫害,其影响将是无法估量的,病虫害能够大面积的破坏植被,导致苦心经营的林业树木大量的腐蚀,应加强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提高培育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林业培育;病虫害;防治管理对策
  林业管理中秉持“防大于治”的原则,应在病虫害还未发生的阶段,就通过其有效的管理,做好林业树木的保护,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几率,一旦爆发病虫害问题,应及时性的给予治理,快速的消灭病虫害的根源,减少母虫的产卵机会,将病虫害危险缩减到最小,实现对林业的实时监控,结合当地的环境与季节性的病虫害问题,展开系统化的分析,借助化学、物理等手段,消灭虫害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林业的培育管理技术
  1.培育品种的选择。在选择林业培育品种时,要因地制宜,适合当地的环境,有较强的抵抗病虫害的能力,选择培育易成活的当地树种,如红松、柞树等。此外,还要考虑到造林的价值。例如,适当提高种植阔叶林面积的比例,既能改善土壤、维持水土,又能增加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观赏性。
  2.培育时间的选择。对于林业的培育时间的选择则要根据当地的具体环境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条件等来确定。随着林业培育技术水平的提高,目前林木培育一般选择在大风天气比较少的冬末春初,此时水分的挥发量也比较低,有利于提高树苗在培育、移植过程中的成活率。但是,如果是在气温回升比较慢的北方部分寒冷地区,林业的培育时间切忌盲目提前。
  二、林下刺嫩芽复合经营
  1.选地。刺嫩芽对立地条件要求并不苛刻。在林冠下栽植最好是郁闭度0.5以下的天然阔叶林或人工针叶林均可。山地栽植选择阴坡或半阴半阳坡为宜;在采伐迹地栽植,喜欢肥沃而偏酸性土壤,可以与红松行混1:1比例栽植。
  2.栽植。栽植前选择根系完好,根系健壮,新根多,不伤根,不折技,无病虫害的植株。刺嫩芽苗在径粗0.5厘米,苗高20-30厘米即可以栽植,栽植密度一般株行距为90×70厘米。定植时间在春季萌芽前或秋季落叶后,人工整修鱼鳞坑,坑的直径50×30厘米的坑盘为宜,每穴施腐垫农家肥10—15公斤,或销酸铵15—20克,磷酸二铵10—15克,硫酸钾5—10克,与土混匀,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3.采收。春季萌芽后采摘嫩芽。可采摘2—3次,嫩芽以10—15厘米,叶片尚未展开为宜;侧芽叶片展开早,可在5—10厘米时采摘。
  三、落叶松——红松复合经营
  1.林分选择。落叶松林龄≥31年。冠下更新造林地块面积0.5 公顷~lO公顷,超过10 公顷需要采取带状采伐营造阔叶树带或保留萌生阔叶树。
  2.上层木作业。在冠下更新造林的前一年进行上层木采伐作业,按照留优去劣的原则进行采伐木选择,采伐后上层保留木郁闭度保持在0. 5~0.6,单位面积保留350株/公顷~400株/公顷。上层木采伐作业后对保留木进行修枝,修枝高度≥8m。
  3.栽植密度。红松栽植密度为1600株/公顷~2500株/公顷,即株行距2~2.5m×2~2.5m。
  4.苗木。选用种子来源为辽宁地区的红松种子园、子代林、母树林及优良林分的种子所培育的苗木。
  5.栽植。栽植季节:裸根苗造林在春季土壤解冻深度达到苗木主根长度时,苗木芽萌动之前进行,栽植时期宜提前。营养杯造林在雨季或春季进行。栽植方法:开穴直径30cm,穴深超过苗木主根长5cm,栽苗要扶正,根系舒展,先填湿的表土至坑深三分之二,轻提苗木后踩实,覆底土,再踩实,最后覆一层虚土,埋土深度至苗木原根际土印以上lcm~2cm。
  6.幼林抚育。割草、割灌抚育从当年开始,连续3年,每年1次。割草、割灌在6月中上句至7月上旬,如遇干早年份可延至8月上旬进行。幼林抚育时,将幼林地上的杂革灌木全部割除或带状(穴状)割除(带宽、穴径1.Om),并清除带内的红松锈病寄主,留茬高度≤8cm,割除的杂草灌木放在距幼树50cm以外,不得压苗。
  四、林业病虫害防治管理措施
  1.加强病虫害防治管理体系的建设。病虫害的防治依托在现代化的设备基础上推进效率会更高,毕竟林业的管理面积较大,人力难以保障各個区域环境下的病虫害都能够及时发现与排除,需要在林业中分别定位进行测绘定点,通过仪器的病虫害信息测定,及时的进行预警,在短时间定位病虫害的发生区域,将其圈画起来减少对周围其他植被的影响,进而在专业人员分析下,整体协调林业的病虫害防治方案,尤其是要建立市县层级化的防治措施,及时上班并减少审批分析的流程,快速的安排人员展开林业的病虫害灭除工作,应在林业的周边区域建立病虫害的预报网络系统,通过设备的定点监察以便做出合理的灭虫计划。
  2.创新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开展生物防治。现有的病虫害防治手段仍旧不够健全,部分的病虫害在爆发阶段,采取化学的药物刺激,无法短时间的进行大面积灭虫,应急效果较差,林业在防治上,会预先修剪树木的枝杈,清除一些产生虫害的枝叶,将落在地上的枯枝清除,但只能治标不治本,减少病虫害的残留后,华英结合肥料、水源等,通过营养的及时供给使得树木本身具有一定的抗病能力,提高树木的自然生长能力,可以利用益鸟、某些禽类、御蛛、蜻蜓等来治虫,还可以利用白僵菌等施入土内,杀死地下害虫。其次,选择一些植物源农药进行害虫防治,减少农药在果实上的残留。如百虫杀对昆虫有胃毒、触杀和熏蒸作用,可用于防治鳞翅目低龄幼虫等食叶害虫。最后,使用选择性强的农药保护天敌,提高天敌数量。
  3.完善林业病虫害预测预报系统,建设监测预警体系。针对病虫害的问题,还是应提前进行预警,尽早的展开病虫害的防治计划与分析, 此时就应充分的利用到监测体系,采取 “3S”(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来建立健全林业病虫害预测预报系统,有利于实现病虫害防治的动态管理,尤其是实现了对病虫害的发生期、发生量、发生范围、危害程度的预测,以确定是否会造成危害,并根据林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确定有无防治的必要,以及防治的最适时期。但是,在将GIS等技术应用到林业病虫害的防治管理中时,要根据各级林业管理的实际状况和要求对预测预报系统进行具体的规划和设计。例如,在县级的林业病虫害防治管理中,就要满足其“野外PDA数据的采集-数据处理-预测预报-上传到国家防治信息系统”的要求,利用GIS技术来构建结合野外移动设备的县级林业病虫害防治管理信息系统。
  五、结语
  综上所述,林业的培育及病虫害防治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是林业发展中所必须要关注的重点。因此,要合理构建林业培育及病虫害防治管理模式,提高其培育技术水平和病虫害防治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林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才能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进霞.近代中国林业资源的变迁及其原因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2]梁全安.浅谈林改后如何加强森林防火工作[J].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01).
  [3]周雪燕,慈勤智.浅谈加强生态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6(06).
  [4]马宇,葛伟,田敏爵,郭朋博,李宇春.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与对策[J].陕西林业科技,2011(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725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