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前教育小学化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形成的原因及危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对这种现象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为幼儿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学前教育 小学化 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6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0-0243-01
一、幼儿园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含义
法国伟大教育家卢梭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节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中国伟大教育家孔子早在几千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教育需要适合孩子的成长速度。然而在现代社会,部分教育机构和家长却失去了耐心,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随之产生。学前教育“小学化”是功利主义融入幼儿教育的产物,是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主体异化,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交叉后的矛盾性后果。
二、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主要变现及危害
1.课程设置的小学化。现阶段我国相当一部分幼儿园,尤其是私立的幼儿园都会设立数学、英语、拼音等课程,本该属于孩子的快乐时光被这些占用,孩子的天性受到限制。单纯进行知识灌输而忽视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忽视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长期以往,幼儿很可能会对老师甚至幼儿园产生畏惧情绪,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在幼儿阶段开展小学内容教育,等孩子升到小学后重复的知识教育会让孩子产生懒散的学习习惯甚至厌烦情绪,不利于孩子以后的学习进步。
2.评价标准的小学化。这里面包含了三层含义:一是家长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好多家长把幼儿在幼儿园学到知识的多少作为评价幼儿园质量的标准。二是幼儿园对老师工作的评价标准。好多幼儿园组织各类的比赛:认字、画画、英语等等,以幼儿比赛成绩作为幼儿园老师的重要考核指标。三是好多幼儿园老师把掌握知识的能力、课堂遵守纪律作为对幼儿的一种潜在“考核”指标,使好多幼儿因为“讨好”老师而“积极”表现,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很大影响。
三、幼儿园学前教育小学化形成的原因
1.政策方面的缺失。幼儿园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因此,幼儿园的课程也不是义务教育课程”。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国家统编的幼儿园教材。国家不出版统一的幼儿园教材,其初衷本是为了解除幼儿教育的束缚,方便幼儿园根据幼儿本身特点,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进行幼儿教育。但在实施过程中,好多幼儿园自身不重视学习内容的研究,忽视幼儿的成长规律,简单的把小学课程拿来强加到幼儿的头上,给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带来严重的影响。
2.幼儿园教师素养参差不齐。好多幼儿园园长都是出资人兼任,运作模式跟家族企业一样。他们缺乏对幼儿成长规律的理性分析,对幼儿教育宗旨和目的一知半解,为了节约成本,好多幼儿老师都是社会招聘,忽视老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造成幼儿教师队伍的参差不齐。
四、幼儿园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解决办法
1.进一步建立健全规范办园的法规和制度
2018 年 11 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關于学前教育 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办好学前教育,指出了幼儿园教学“小学化”倾向等问题。要求幼儿园加强管理,规范办园,认真贯彻实施《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门进一步加大对幼儿园监督、管理力度。严格实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加强幼儿园准入管理,建立健全督导评估体系,禁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同时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将学前教育纳入公共服务体系,保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性质,为从根本上消除学前教育小学化提供政策支撑。
2.抓好幼儿教师的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
长期以来,我国对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视程度不够,幼儿教师被排斥在课程开发之外,导致幼儿教师对于课程的理解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国家急需建立健全确保幼儿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法规,幼儿园也要建立和完善促使教师专业成长的机制,给每个幼儿教师提供专业素养提升的条件。这是有效规避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确保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3.规范好幼小衔接工作,解除家长的顾虑
幼儿园在培养幼儿道德品质的同时,必须重视幼儿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的养成,通过游戏教会幼儿主动开展交往活动,让家长看到幼儿的变化,相信幼儿能更好的适应未来的小学生活;幼儿园可以通过定期开展亲子课程、开设家长学堂、定期家访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幼儿心理学知识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亲子观,最终实现科学育儿的目的。
总之,从根本上消除学前教育小学化给幼儿带来的不良影响,需要国家、幼儿园机构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只有各方面协同起来,才能真正为幼儿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卢梭.李平沤,译.爱弥儿: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9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98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