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茶树栽培与茶园管理技术发展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茶树属亚热带常绿作物,是一种耐荫植物,茶树栽培中,传统的茶园栽培模式结构生态系统较简单,制约了茶树的生长与茶品质的提升,改变简单茶园的生态环境条件,利用生物配置优势,寻找有利的茶园生态环境的栽培模式,是茶叶生产关注的问题。研究了茶树栽培与茶园管理技术,为提升茶树栽培质量,提高茶叶品质,促进茶园管理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茶树栽培;茶园管理
  茶树属山茶科,多伴生于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雨林中,处于森林冠层下层。茶树逐渐形成了耐阴、好湿的生态特性,随着我国茶叶需求量增加,茶园栽培模式逐渐规模化发展,使茶叶生产进入专业化运作模式。我国植茶地区茶园多建于丘陵,以茶园栽培模式为主。传统的茶园栽培模式结构生态系统较简单,近年来,在自然环境破坏,水土流失恶劣生态环境条件下,茶园受冷热环境及病虫害影响,制约了茶树的生长与茶叶品质的提升。加强茶树栽培与茶园管理技术的研究对提升茶树栽培质量,提高茶叶品质,促进茶叶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复合型茶园栽培模式简介
  茶树是传统的经济树种与饮料作物,茶叶在我国农业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茶叶在我国各产茶省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茶叶及相关产业产生的GDP是植茶地区农村经济与农民收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持续推动茶叶产品质量的提升,促进地区经济效益发展,必须改变现有的茶园栽培模式。
  茶叶品质与产地生态环境密切相关,世界各产茶国将改善茶叶产地生态环境,作为提高茶叶品质的重要措施。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成为农业科技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
  目前发达国家不断提高进口农产品的卫生质量标准,欧盟对茶叶中农药残留量实施更严格的标准。为此,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寻求适合茶树生长,在茶叶生长中不易污染的栽培模式,开发绿色食品茶,实现与国际接轨。
  复合生态茶园是具有与生态环境适应的多元生物的人工组合茶园,按各种种群生理学要求,形成一定格局,达到互补作用的群落。复合茶园生态系统受多元生物的影响,与一般茶园在光照、热量、水分等方面不同。复合生态茶园符合茶树与共生植物生态要求。影响复合茶园的主要因素有光照强度、气温及地位的稳定度、土壤水分含量等。
  塑料大棚茶园采用塑料膜覆盖保护茶树冬季不受冻害,江南茶区使用较多,茶园用竹木或钢管搭成拱形棚架,用透明无色塑料薄膜覆盖拱棚。利用此法较露地越冬茶树,提高经济效益1.5倍以上。
  2茶树生长影响因素
  2.1气候条件
  阳光是茶树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能量来源,茶树光合作用强度取决于光照强度与光质,CO2与温度满足需求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度较光照时间更大,其影响周围环境的温度与空气湿度。太阳辐射强度决定光照强度,光照强度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茶树是C3植物,光照达到饱和点前,茶树光合强度与光照成正比,超过光照饱和点,净光合速率下降。茶叶中碳素与氮素合成受阻,不利于茶树生长。不同茶园模式下光照强度不足。5月份,光照强度为纯茶园>松茶间作模式>塑料大棚模式。8月份,光照强度为纯茶园>塑料大棚模式>松茶间作模式。
  地球主要能量源于太阳辐射,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温,不同土地覆被类型下空气温度具有日变化。不同模式的茶园对太阳辐射有不同的影响。空气温度垂直变化中,纯茶园模式气温日变化较大。
  温度是茶树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空气温度制约茶树生长发育速度。与茶叶采摘期及成茶品质有密切关系。8月份茶园日均气温与最值气温高于5月份与10月份。气温最高值差异表现明显。纯茶园日均气温较高。
  各模式茶园相对湿度日变化与空气温度日变化相反,中午前后相对湿度较小,林篱茶园变化差异最明显。说明遮荫乔木与设施大棚对茶园空气有明显的增湿作用。各模式茶园相对湿度在5月与10月中,林篱茶园>松茶间作模式>塑料大棚模式茶园。8月为林篱茶园>塑料大棚模式>松茶间作模式
  2.2土壤条件
  良好的土壤理化形状能提供植物根系所需养分,在地上部分的生长发育的物质代谢过程中反映出土壤理化特性。茶园土壤理性状况直接影响茶树根系生长发育,形成良好的土壤物理性状能稳定土壤水,气关系,有利于促进茶树生长。
  水是茶树体的最大组成部分,是光合作用的反应物,氢离子与氧气是茶树有机物的重要组分,茶树体内无机物与有机物运输必须通过水分运转,根系对矿物质营养的吸收在水溶液中进行。水分直接影响茶树的生长与茶叶品质,土壤含水量高于茶树,茶叶产量必定提高。
  林篱模式茶园与大棚模式茶园土壤含水量基本一致,说明塑料大棚茶园与林篱茶园有较强的持水能力。土壤容重指单位体积内原状土壤干土质量,容重数值可作为土壤的肥力指标,土壤的容重小,有利于土壤的气体交换与渗透性的提高,说明土壤结构孔隙多。
  纯茶园模式土壤容重值最高,纯茶园上层土壤受农事操作活动耕作影响,下层土壤受耕畜与犁压力,土层坚实嗍。塑料大棚模式茶园土壤容重值较小。林茶复合模式茶园因有植被枯枝落叶及根系对土壤影响,减小了土壤上下层差异。
  3加强茶园种植管理的措施
  建立复合式生态茶园系统,有利于农民经济收入,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合理的生态茶园模式能充分利用有限土地的光热水气等自然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茶园配置树种选择应因地制宜,选树种应选与茶树共生互利,病虫害较少,有一定经济效益的优良树种。生态茶园的禽畜,应选择不会危害茶树生长,体型较小的品种。注意吸引有益的鸟类及昆虫,其中的沼气可净化废物,将沼渣为茶园施肥,促进茶园高产。
  生态茶园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以生态茶园模式为理论依据,充分利用地方植物群落分布状况。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山园林水,有利于茶园生产管理与机械化作业。
  茶园立地条件必须符合无公害要求,茶园与大田作物应有1km以上的隔离带,在土地开垦中,要注意保护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改善土壤条件。建立高产优质的生态茶园,注重茶树品种的选择,加强培育技术管理等工作。茶树移栽时,应选择春秋季进行。施用以经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可通过养殖禽畜培育肥力。移栽后应注意对茶树的精心培育,防旱防冻。生态茶园管理中,应选择土壤质地疏松,透气性良好,有效土層在50mm以上的土壤条件,茶园内直射光比例要小。茶树叶温度不超35℃,荫蔽度30%。
  加强土壤管理,防止水土流失,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合理施肥,及时耕除杂草,促进茶树健康生长。合理有效地修剪茶园。依据不同的树龄隋况,对茶树进行不同程度的修剪。对防护林与遮荫树修剪,应使其保持适宜的遮荫面积。
  加强对茶园病虫害的防治,茶园病虫害是影响茶叶质量的重要因素。应以预防为主,以生物防治为中心,提高茶树的自然抵御能力。综合使用农业措施与生物防治等方法,综合治理病虫害。
  4结语
  不同茶园栽培模式光照强度在日间变化中各有差异,复合茶园模式能有效保持土壤水分,不同栽培模式茶园中茶叶生化成分含量变化较大,茶园生态环境能直接影响茶叶品质,纯茶园模式茶叶品质最差。塑料大棚茶园与林篱茶园模式茶园产茶品质最好,应针对不同地区条件采用因地制宜的茶园种植模式,加强对茶园的科学管理,提升茶树的生长环境条件,促进茶树健康生长,确保茶园高产高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09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