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素养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初中物理教学更加注重实验环境下的教学。本文的作者结合教学实践,针对实验教学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策略。真正落实实验教学的功能,以帮助学生在快乐中习得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9-0180-02
初中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既是物理知识教学的基础,也是课堂中实施学科素养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方法策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索。
一、开展多样化的实验内容 注重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
1.学生自主设计实验 增加动手实践的机会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可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利用身边的物体,就地取材,进行实验。如:可以尝试让学生自主设计,自制小制作,比如“潜望镜”、“照相机”、“吸尘器”、“调光灯”、“水果电池”等。这样既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拉近科学和生活的距离,也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体验实验带来的快乐。
2.教师创新改进实验 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
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是将物理概念、物理现象、物理规律进行经典重现,但有的实验演示效果不佳。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进行实验改进和创新,因材施教,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发散学生思维,有效的落实实验教学目标。
二、探究多元化教学方式 优化实验教学过程
1.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
第一阶段 教师可以先帮着学生“扶着走”,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技能。期间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尽量把一些简单实验交由学生完成。防止学生放任自流,失去学习兴趣。
第二阶段 当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后,教师可开始由扶到放的阶段。在此阶段要求学生注重细节,关注实验过程的始、中、末三个时态,提醒学生及时记录、及时反思,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
2.合作讨论的教学方式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学习。合作讨论法的教学模式以课堂讨论为主,结合团队合作,发挥集体能量。教师可根据实验内容生成问题,采用单元组形式,将学生划分为四人组、六人组交互讨论解决问题,最后由学生推荐人选发表本组观点。其他同学思考加工处理接收到的信息,评析对方观点,开展互动式对话,资源共享,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但是这种学习方式教师要防“花架子”,防“泡沫”。
3.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根据实验内容有目的的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灯泡实际功率时,学生很难理解灯泡的亮度为什么和实际功率有关?教师可通过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把标有“220V 100W”和“220V 20W”的灯泡并联,让学生先猜想哪个灯泡亮。学生很容易猜出来100W 的亮,教师继续设疑,如果两个灯泡串联呢?实验现象和并联时候恰恰相反,这时候教师巧妙的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学生容易理解,而且印象深刻。
三、完善电学实验评价方式 提升学生学习动力
1.对学生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情况的考查,我们可以采取纸笔测试的评价办式。这种评价方式是最简单、最方便、最常规的方法。通常学校考试就是这种方式,但要注意考题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例如:對“探究电流热效应的影响因素”实验的考查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问题:“电炉中的电阻丝通电一段时间后变得很烫,而连接电炉的导线却不怎么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这样的试题设计,才能考查出学生对知识点是否真正理解透彻。
2.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查,我们可以采用随堂检测的方式。例如:在学习电流表的使用时,要求学生能正确连接电流表。教师可以把此项目的检测设计在这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完成对电流表的学习后,教师趁热打铁,给出实验电路图,学生分小组完成实物连接。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对学生的实验技能加以评价。
3.对学生各种能力以及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的考查,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科学小制作的活动方式来评价。例如:在学校成立学生社团,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设计科学小制作,然后将优秀作品展示出来,其他学生相互学习和交流。这样的评价方式具有开放性和发展性,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
4.教师可以将前三种评价过程和内容与学生一起制作成成长记录袋,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成果、课堂表现等记录下来,教师给予合适的评语,引导学生学会反思,总结自己的进步和需要努力之处。这种评价方式不仅方便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更是将评价与教育相结合,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发展性。
总之,实验是物理的灵魂。有些知识抽象,不易理解,实验教学是最好的利剑。教师应进一步提升自身素养,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高雅锦.构建教学创新的生命课堂[M].陕西:陕西旅游出版社,2016:187-188.
[2]周明根.用问题情境引导科学探究——例谈问题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2011(3):68-7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12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