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广东省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经验及取得成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概述了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广东省农业污染源普查的基本情况,阐明了普查工作经验及取得成效,以期为今后普查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广东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概况;主要经验;取得成效
  全国污染源普查是重大的国情调查,是全面掌握我国环境状况的重要手段,农业污染源普查是全国污染源普查重要内容,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1概况
  依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方案>的通知》(农办科[2018]14号)有关要求,广东省农业厅按照农业农村部的工作部署,成立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制定和落实普查工作方案,组建普查工作队伍,开展技术培训和质控培训,扎实推进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农业源普查工作任务包括入户调查和原位监测。
  1.1入户调查部分
  种植业源分配任务12000个,畜禽养殖业源分配任务2805个,地膜在4个指定县(市、区)分配任务480个,秸秆在4个指定县(市、区)分配任务480个。
  入户调查结果:截至2018年底,种植业源、畜禽养殖业源、地膜和秸秆专题入户调查纸质表与App系统填报已全部完成。其中种植业源完成人户调查表12098份,超额调查98份,完成率100.8%;畜禽养殖业源完成入户调查表2845份,超额调查40份,完成率101.4%;地膜专题完成入户调查表507份,超额调查27份,完成率105.6%;秸秆专题完成入户调查表480份,完成率100%。各专题入户调查任务总体完成率达到101%。
  1.2原位监测部分
  种植业源分配10个种植业氮磷流失系数测算原位监测点,其中8个为利旧点,新建南方湿润平原区一园地模式和南方湿润平原区一其他水田模式2个原位监测点。畜禽养殖业源分配4个养殖粪污产排原位监测点,其中生猪规模化场排污监测点2个、奶牛规模化场排污监测点1个、肉鸡养殖户产排污监测点1个。地膜专题在开平市、榕城区、怀集县、始兴县4个地区分别设置15个数据采集点,监测主要覆膜作物农田的地膜残留量。秸秆专题在从化区、徐闻县、兴宁市、普宁市4个地区监测早稻、双季晚稻、甘薯、花生、甘蔗等作物的17个监测点的草谷比和可收集系数。
  原位监测部分:截至2018年底,种植业源8个利旧点氮磷流失监测89次,获取径流、降水、灌溉水不同形态氮磷含量,以及土壤养分、不同作物植株养分含量等有效数据13887个,2个新建监测点已完成选址,分别设在河源市紫金县农科所和梅州市农业科学院实验基地。畜禽养殖业源2个生猪监测点分别设在河源市连平县和惠州市龙门县,1个奶牛监测点和1个肉鸡监测点设在广州市增城区。2018年开展秋、冬两季产排污监测2次,获取粪便产生量及特性参数和不同粪污处理工艺各环节污水COD、氮、磷等有效监测数据1200多个。地膜残留量监测目前已完成4个区县的地膜使用情况调研和数据采集点布设,以及开平市和始兴县各15个数据采集点的采样监测工作。
  2普查对象及内容
  2.1种植业
  2.1.1普查对象:第二次全国污染普查广东省种植业源普查的对象明确为广东省内种植业源以及地膜、秸秆。
  2.1.2普查内容:种植业源主要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果蔬主产区种植情况、肥料和农药使用情况及氮磷流失情况;地膜主要包括不同农业区域和不同作物的使用量、残留量、回收利用量及分布特征;秸秆主要包括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甘薯、大豆、花生、油菜、棉花、甘蔗等作物的秸秆产生量、可收集量和利用量。
  2.2畜禽养殖业
  2.2.1普查对象:第二次全国污染普查广东省畜禽养殖业源普查的对象明确为广东省内畜禽养殖业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养殖专业户(家庭农场)和散养户(农户散养)。规模化养殖场是指饲养数量达到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其中:生猪出栏量≥500、奶牛存栏量≥100、肉牛出栏量/>50、蛋鸡存栏量≥2000、肉鸡出栏量≥10000;养殖专业户是指饲养数量达到一定规模的养殖户,其中:生猪出栏量≥50、奶牛存栏量≥5、肉牛出栏量≥10、蛋鸡存栏量≥500、肉鸡出栏量≥2000。
  2.2.2普查内容:开展生猪、奶牛、肉牛、蛋鸡和肉鸡的养殖情况,污水和粪便的产生与排放及去向的情况调查;开展总氮、总磷、氨氮等涉水污染物的流失量监测。
  3主要经验
  3.1制定质控文件和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原省农业厅印发了《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广东省农业污染源普查质量控制实施方案》(粤农办[2018]607号)规定全省质量控制工作,建立“省一市一县一实施人员”四级联动工作机制和“质控工作组一质控专家组一质控实验室”三位一体质控管理体系。明确各级参与单位和人员各项职责及质控工作流程与方法。
  3.2建立首个调查表审核制度
  召开全省首次调查表集中审核会议,由省质控组和专家组联合对各县、各专题首份调查表进行集中审核,对审核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汇总分析,统一标准,并向各市提出书面审核意见,防止下一步入户调查出现系统性误差。
  3.3抓好入户调查过程质量控制
  全省组成8个质控小组分区域开展质量控制工作,根据不同阶段开展检查、审核工作。质控组下沉基层开展指导和审核工作,对调查质量问题及时反馈。入户调查阶段以来,省农业污染源普查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共派出45批质控组305人次深入市、县开展入户调查技术指导和审核工作,全省举办各级质控培训班31次。为了提高调查表数据质量及全省审核标准的高度统一,省级质控组自加压力,纸质表格省级实际核查率超过50%,并抽取5%进行实地复核。
  3.4做好入户调查后期交叉质控
  在全省8个质控组负责地区,每次选2个地区各抽取1~2个县开展交叉质控。组织抽样县所属2个地区的质控组成员和省专家组成员组成联合质控组,对抽样县的农业源普查工作文件、质控方案、工作队伍、培训情况、审核记录、质控记录等资料进行跨地区交叉审查,并再次对抽样县种植业、畜禽养殖业等人户调查表的规范性、合理性、一致性和真实性进行交叉核查,确保入户调查数据质量可靠可信。
  4取得成效
  4.1获取农业生产活动基础数据
  本次农业污染源普查获取了农业生产活动基础数据,为管控农业污染源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污染源普查原位监测在广东省布置了种植业源10个农田氮磷流失监测点,涵盖广东省两大耕地类型南方湿润平原和南方山地丘陵上7类主要种植模式;畜禽养殖业源4个粪污产排系数监测点,涵盖生猪、奶牛、肉鸡不同规模养殖类型;以及4个县(市、区)主要覆膜作物的地膜残留监测和4个县(市、区)主要作物的秸秆产生量监测。监测点遍布珠三角及粤东西北地区,监测类型覆盖农业生产污染源主要领域,进一步拓展和完善了我省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基础建设,提升了监测工作能力。监测结果能够在广东省农药化肥双减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和技术支撑。
  4.2锻炼农环队伍
  借助普查东风,锻炼农环队伍。农业污染源普查入户调查工作需要大量农业环保专业性人力支撑,而广东省市以下各级农技站、兽医站等机构处于新老交替阶段,青年农业基层工作人员较少有参加大型项目培训的经历,一线从业经验不足。因此各级农业(畜牧兽医)部门领导非常重视本次农业污染源普查培训,借助省培训团队直插到县的培训制度和机会,部分市、县农业(畜牧兽医)部门要求相关专业人员全员参加培训,锻炼队伍。本次入戶调查培训工作在全省开展培训班和现场调查示范培训170多场次,培训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5355人,为我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4.3传播环保意识
  农业污染源普查覆盖面广、执行力度强,对广东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起到了重要的宣传教育作用,具有实际指导意义。本次入户调查工作深入全省106个涉农县(市、区),调查种植户13085户、养殖户2845户,实际走访超过16000户,涉农县(市、区)平均走访调查近150户。将农业污染源普查的意义以及农业生产中的环保观念深入地散播在广大农民群体中和农业生产第一线,对广东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起到了广泛而全面的宣传教育和促进作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15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