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浅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意境关是欣赏园林关的最高境界。在美学界,人们对我国古典园林整体呈现出的意境美给予了较高评价,普遍认为我国园林在关学领域的突出特点即注重意境的创造。本文简要概述了植物造景,结合树种对植物造景的意境关手法作出赏析。
  关键词: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意境
  我国古典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及丰富的文化内涵,且个性鲜明,艺术魅力突出,是世界园林体系的典型代表,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我国历代园林均重视植物景观意境美的营造,在植物题材选择上,有着许多不错的配置手法与独到之处。本文通过探讨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技艺的发展历程,及剖析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与意境之间的关系,浅析了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的意境美手法。
  1植物造景浅析
  所谓植物造景,实际就是用草皮、花卉、藤本及乔灌木等植物作为材料,经设计选材与艺术配置,发挥植被自身特征诸如色彩、线条及形体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和谐交融、魅力动人及充满艺术气息的画面,形成变化多样、高匹配度景观,此乃园林设计中较多见且重要的表现手法。针对植物景观而言,其包含3种类型,即种植景观、季相景观与自身景观。所谓种植景观,即与周围不同形态的空间一起构成的整体性景观,还可以是自身各部分经艺术组合而重新形成的景观,如“紫藤盘角”、“蔷薇扶壁”、“移竹当窗”等,均为花木配植的代表;针对季相景观而言,实际为植被伴随气候变化而呈现出的各种不同的景观特点;自身景观即花、茎、叶子、果实等,其艺术融合,千姿百态,给人以五彩缤纷之感。
  在古典园林中,大部分景观的构造与形成,均或多或少与植物有关联,如康熙、乾隆时期在命名避暑山庄中的72景时,将花卉、树木作为主题来命名的就高达18处,如金莲英日、梨花伴月、松鹤清趣、万壑松风等。江南园林亦是如此,比如拙政园中的听雨轩、玉兰堂、枇杷园等,一些景观的主题直接是观赏植物,一些则借助于植物的隐喻含义来抒发某种心情与感悟。另外,季节时令变化会使空间意境发生变化,进而影响人的感受,这些因素同样又是借助植物的某些特点与品质,以之为媒介而间接地发挥作用。对于我国造园艺术而言,多为自然式园林,多表现自然形态的植物、山水等,注重用植物造园,以巧妙、艺术的方式配置草坪、花卉、灌木及乔木等植物,使之形成人与自然和谐融合、完美统一的景观;植物的作用已经不再单纯局限于装饰硬质景观这一方面,已经被延伸至各个领域,有着调节整个园林气氛的功能。
  2植物造景意境美赏析
  针对我国古典园林而言,在选择造景植物时,非常注重“品格”;而在形式上,则重视韵、香与色,除增加庭院绿化之外,还极力实现能入画,要具有较好的画意体现,在意境方面,寻求“内秀”、“含蓄”与“深远”,最终实现整体景观的寓隋于景、情景交融。对于传统造园来讲,其在运用植物造景时,大多采用的是诗画理论、理念,通过此理论、理念的运用,使自然景物变得更加生动、灵活,蕴含浓厚的人文情感,另外,利用题咏、匾额及楹联等,把花草树木的自然美及其所蕴含的文化艺术,与园林观赏者或主人的情感、思想、感悟相融合、相统一,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怀,托物言志的完美境界。若园林植物仅有境,而无情,那么,此时所形成的园林景观,仅为花草树木单纯排列而形成的无序景观,不能称之为艺术。只有在用植物造景的基本主线中,开展带有意境潜质的设计,使所形成的风景具有一种和谐、活泼的神韵,才能切实达到形神交融、统一的目的,才能创造出更具艺术感、意境美的园林景观。
  我国古典园林除了是一种别致的视觉艺术之外,还融合有嗅觉、听觉、触觉等其他感官的体验,并通过协同运用这些感官,展现深远、优美的意境美。古人在造园植花草树木时,较为讲究传统文化对植物赋予的文化内涵,选用花木时,经常会以寓意、比拟等手法。常用的植物有松、竹、白玉兰、桂花、海棠、梅、桃、李、牡丹、芍药、玉带草、南天竹、芭蕉、紫藤等。如松柏不畏惧风寒霜雪,苍劲古雅,象征具有高风亮节、坚韧不拔的顽强品质,而从美学思想角度而言,其多有“比德”、“言志”的意思。再如文人喜竹,其一,基于形态层面竹具有深层画意,画家多喜欢画竹;其二,基于概念层面,竹空心,具有虚心好学、真诚待之的意思;有节,则具有高风亮节之风尚。梅花有坚贞不屈、自尊自爱、不畏强暴、高沽清雅及虚心奉献之意。“兰”与雅相连,柔条独秀,绿叶幽茂,人赏之,没有媚俗之意,无娇柔之态,所散发香气最为纯正,馥郁袭衣,幽香清远,可谓清香淡雅。
  我国古典园林非常注重且善于利用季相变化与植物形态,来表达或诠释某种意境,或用之传递某种思想与情感,比如“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所表达的是一种坚贞不渝的思想;“夜雨芭蕉”、“留得残荷听雨声”所表达的即为安逸、宁静的氛围;海棠即棠棣之华,代指兄弟之间的和睦与团结;桑和梓有家乡之意;枇杷则有“树繁碧玉叶,柯叠黄金丸”之意;翠柳有报春、惜别的意思;桃花在民间代表着好运、幸福;堂前种植白玉兰、桂花,寓意“玉堂富贵”,广玉兰种植在金鱼池旁称为“金玉满堂”。除此之外,还有兰草的典雅、芍药的尊贵、玉兰的娇艳及牡丹的富华等。
  我国古代绘画、文学等艺术的积累与沉淀,留下了非常宝贵的文化财富,可谓独具特色。在此种艺术氛围中,只有充分利用这一文化背景,将其以一种和谐方式融入到园林艺术中,才能与植物造景之间形成意境美,才能实现整体的和谐统一,才能真正体现我国古典园林的特色、精华。
  3植物造景意境美手法
  3.1因地制宜,师法自然
  我国古代注重“天人合一”,人类作为整个自然体系中的一部分,向往自然,追求返璞归真,在营造园林时,模仿、迁移自然山水已成为一种风尚,因而形成了我国古代文人写意与山水诗画的园林风格。因此,应因地制宜地选择园林造景植物,以求精为宜,以繁杂为禁忌。在树种选择时,需依据树种的生长习性与栽培的根本目的,尽可能做到灌木、地被与乔木的完美融合,突出“乔遮荫,草铺底,花藤灌木巧点缀”的基本绿化特点。或在园林中直接模仿自然山林植被,再现自然之境;或在建造厅、堂、亭、榭等建筑时,将之与路、石、池相融,真正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自然山水园。
  3.2内发心源,外师造化
  绘画艺术要求“内发心源,外师造化”,我国古典园林同样如此,所谓外师造化,实际就是将自然山水当作创作的基本模板,而内发心源即注重并不是刻板、單纯性地模拟自然山水,而是通过合理利用建筑、水体、山石及植被等园林要素,经艺术家的加工与改造,以抽取其精华,运用我国传统造园手法,师法自然,力求体现“内发心源,外师造化”的意境。
  3.3装点园林,衬托建筑
  在植物造景中,意境、画境、生境对其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折射在植物造景中,即要求模拟自然状态,以一种错落有致的方式进行重新组合,构成人工群落,并与水体、山石、建筑等要素相融合,形成与自然状态神似的环境,并且要求环境与建筑相协调、和谐。在建筑物旁边配置植物时,首先不仅要与建筑物的性质相符,还要符合所要突出的、表达的主题。比如在“闻木樨香轩”周围环绕的是桂花树;其次,需协调好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比如建筑位置不合理、形式单调或过大,都可以用植物加以弥补或遮挡。比如在屋角处放一株花木进行点缀,能丰富建筑立面的单调层次;最后,利用植物能丰富园林建筑的艺术氛围,使建筑物功能变得更加完善。如在大型宫苑中,树墙发挥着墙体的作用,其能够把一个原本开敞的空间,划分为几个彼此相对独立的围合空间。另外,鲜艳的花卉还能适当填充过渡空间,将原本生硬的硬质空间转化成比较柔和的软质空间。另外,植物能给予建筑物空间与时间的季候感,植物的生长发育不同阶段与变化明显的四季景象,能使整个园林建筑环境的季相变化更加明显。
  4结语
  综上,我国传统造园凭借其极高的艺术水平、丰富的内容及源远流长的艺术气息,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我国古典园林的最终目的即为追求师法自然,出于自然而高于自然,通过运用各种造园手法,把建筑、植物、山水等相融合,以一种巧妙、和谐的方式融合自然美与人工美,因而切实做到了虽由人作、宛若天成的完美意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21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