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油松大田育苗与容器育苗的生长比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油松是经济树木,可以入药,可以用于绿化,也可制作板材用于建筑。近几年油松需求量增加,油松育苗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油松育苗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大田育苗一种是容器育苗,二者各有特点利弊。本论文主要对大田育苗和容器育苗进行对比,以总结两种育苗方式的优劣势,希望对油松育苗工作有所贡献。
  关键词:油松;大田育苗;容器育苗
  为了进一步明确油松大田育苗和容器育苗的区别,专门选择地块和容器,分别培育100棵,从发芽率、苗期苗高、苗期地径、苗期根长四个方面来予以对比,总结出二者优劣势。实验过程中秉持严谨心态,对每个树苗予以测量,并对体现出的平均数据差异予以讨论,找出二者间明显差异的原因。
  一、地区气候介绍
  实验区域为甘肃天水地区,海拔1100米,属于北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温度11℃,年降雨量491.7MM,年日照2100小时。春夏日照分别占全年26.6%、30.6%。该地区土壤属于黄土丘陵地貌,因为油松喜欢生长在土层深厚且排水良好的黄土之上,故此甘肃天水非常适合培育油松。
  二、实验方法
  采用对比实验法,将两份各100个种子分别大田育苗催芽和容器育苗催芽,然后播到对应的地块,一个进行大田育苗管理,一个采用容器育苗管理,对生长过程中的发芽率、苗期苗高、苗期地径、苗期根长进行测量,以比对各自优劣。
  1.选种
  选种阶段是关键,如果选种不良影响实验的数据科学性,为了确保实验最贴近现实,在选种环节认真对待,对每一颗种子进行观察,确保每一颗种子都是形状好、性状佳,确保无病虫害没有变质现象,属于优良种子。
  2.样地选择
  大田组100个种子选择面积为2m×5m地块作为播种区域。进行深耕整理,采用播幅7厘米,覆土1厘米,行距20cm。另外一组100个种子选择用特制带有底肥容器进行培育。容器腰部有通风孔,利于土壤通透性,便于油松育苗呼吸生长。
  3.测量工具以及记录工具
  游标卡尺和office
  三、实验过程观察
  在实验中需要秉持专业细致原则,对大田组和容器组油松发芽后成活率进行对比,寻找两组存在差异的原因。同理也要对苗期苗高、苗期地径、苗期根长三个方面进行对比,要一一测量数据,就算平均数据,从而对比差异,对差异性予以分析。
  1.发芽后成活率
  大田组采用温水浸泡催芽,当吐白之后播种。容器组则是播撒沙床上进行催芽,适时喷水保持容器湿润确保发芽。大田组在播种后第八天开始发芽,而容器组采用对应的发芽技术,发芽时间较比大田短了两天。对比可见,容器组发芽快,抢占了生长优势。经过统计发现,大田组发芽后成活率90%,容器组发芽后成活率95%。之所以存在这么大的差异,主要是大田是温水浸泡吐白播种,其属于自然发芽,而容器组利用沙床催芽,并且控制良好温度,上敷1mm薄土,适时浇水,使其获得充足的发芽动力。肉眼观察发现大田组芽粗细不均,而容器组芽健壮。
  2.苗期苗高对比
  发芽后开始按照各自要求进行培养。管理上相对粗放。在苗期对两组油松苗进行测量,大田组为90棵,分别测量苗高度,然后平均计算苗高为3.250厘米;容器组同样方法计算平均苗高为3.523厘米。可见容器组苗高更高。而从个体上看,大田组苗高低不均匀,最高者3.453厘米,最矮者2.9厘米。容器组最高苗高3.723厘米,最矮3.345厘米。前者最高最低差0.553厘米,后者為0.378厘米。导致这样结果的因素有:大田组底肥不均匀,容器组因为容器自带底肥满足其生长,故此长势旺盛。且因为自带容器有很好的保墒功能,可以持续获得水分,并非如大田苗面临水分不均匀情况,因为大田水分会于土壤间产生流动,造成局部缺水。
  3.苗期地径
  地径测量一般都在幼苗距地10厘米处,然而本次实验针对的是小油松幼苗,选择距地5厘米。首先用肉眼观察大田组地径粗细不均,形状不一,一一测量之后,可以看到最粗1.623mm,最细0.958mm;容器组地径较为均匀而且形状挺拔,最粗2.225mm,最细1.556mm。测量可得平均地径数据:大田组1.234mm;容器组1.866mm。同样道理,导致大田组粗细不均是因为水肥不集中,而容器组则具有保水保墒优势,使得根茎获得相对较为均匀水肥。
  4.苗期根长
  同样情况,大田组根长长短不均,最长者7.889厘米,最短者5.675厘米,差距为2.214厘米。容器组最长者10.367厘米,最短者8.897厘米,差距1.47厘米。大田苗因为土壤水分不均、肥力不均而导致扎根较浅,容器组则表现为根系长,因为容器内拥有足够肥力以及保墒能力,土壤相对松软易扎根。
  四、对比结果评论
  大田苗广泛存在出芽后成活率相对较低,苗期苗高不均且低于容器组、苗期地径也粗细不均,幼苗有的生长不良,对自然的抵抗力差,根系也存在深浅不一的状况。总而言之,大田育苗效果较差。然而从操作和管理上,容器组较为烦琐,成本较高。
  实验期过后,笔者继续观察发现大田组和容器组植株的抗病能力存在差异,前者较强而后者较弱,这是笔者获得的大田组唯一优势。可见容器育苗提供给植株的最大助力只存在于幼苗期,随着植株的不断生长,其优势逐渐减弱。而大田苗因为一开始就处在真正的自然环境中,虽然一路生长艰难,但是在不断地考验中增强了抗性。
  五、结语
  油松作为一种经济树木,成为我国建设、绿化的主要植物。这些年来,其在水土保持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总而言之,油松种植得到了积极的推广,其存在的大田育苗和容器育苗也不同程度存在于种植活动中。对二者育苗效果进行对比,有利于总结优劣,提升油松的种植效率。通过本实验对比认为,大田育苗相对比容器育苗存在成活率低、植株弱、根茎细、根系短等劣势。另外,两种育苗存在着成本差异,在具体的操作中需要充分考虑。从抗性角度考虑,建议采用大田育苗。当然,容器育苗如果改进技术,可以消除这一弱点,可以大量采用该技术。
  参考文献:
  [1]马文君, 海泓. 油松大田育苗与容器育苗的生长比较[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5(3):69-69.
  [2]席忠诚, 李亚绒, 乔小花. 油松容器育苗集成技术试验研究[J]. 甘肃科技, 2015(17):153-156.
  [3]王巧玲. 油松容器育苗技术[J]. 陕西林业, 2011(5):43-4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28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