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短跑起跑与途中跑的教学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短跑是体育教学中非常基础,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而起跑与途中跑是短跑教学中的主要内容。该文分别就短跑起跑与途中跑两个部分展开,简要论述了起跑和途中跑教学的注意事项和教学方法,像起跑器的安装和两腿角度、体重的分配和手指的位置、明确途中跑理论上的技术要领和影响途中跑速度的因素、及时纠正错误,强化正确技术等,希望通过该文的研究给到大家一些帮助和启发。
  关键词:短跑  起跑  途中跑  反应速度
  中图分类号:G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5(c)-0071-02
  短跑是体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在短跑竞赛中,起跑与途中跑几乎就决定了短跑最后的成绩,所以,起跑与途中跑也是短跑训练中的主要内容。起跑与途中跑具有不同的技术特点,在训练时要分开来训练。笔者有着多年的短跑教学的经验,以下将分别论述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短跑起跑与途中跑的训练,希望能够通过该文加深大家对短跑的认识,并最终提高中学生的短跑能力。
  1  短跑起跑的教学探究
  短跑起跑的教学目标在于使学生的身体以最快的速度摆脱静止的状态,要想实现最完美的、最有效的短跑起跑,需要在动作、力量、关节角度等诸多方面做到尽善尽美。作为一名体育教练,要充分了解起跑的运动机理,有方式、有方法地进行短跑起跑的训练。就笔者的观察来看,目前市面上关于系统地介绍短跑技术的资料少之又少,以下仅基于力学的原理和竞赛的心理,为大家提供一些技术指导上的建议。
  1.1 起跑器的安装和两腿角度
  安装起跑器能够起到支撑两脚的作用,有助于形成更理想的起跑姿势。起跑器的安装也有一定的学问:要依据跑步者的身材和双腿膝关节的角度,而且绝大多数人在刚开始使用起跑器时都不太适应,多用几次,熟悉之后就会好很多。一些研究起跑的专业资料显示,起跑的预备姿势以前腿成90°,后腿成120°效果最好。但是根据很多的实践演练证明,很多短跑的新手照此练习时,效果并不是太理想。笔者认为,新手还没有剔除一些自身的习惯动作,容易受到原有的技术动作的干扰,所以在刚开始的时候可以将腿部的角度稍微增大一些,使学生慢慢适应。移动起跑器直至双腿成上述角度,然后向前移动双手,直到手臂垂直于地面。前后起跑器之间的距离通常为运动员自身一脚半,约35.4~35.5cm,教科书中称这种起跑姿势为普通式起跑。国外很多研究报告提出双腿分开一些可使起跑更快。起跑器在两脚间横向可调整的距离为15~25cm,起跑器的角度可以调整,一般前起跑器约45°,后起跑器接近65°,这些角度与双腿的蹬角有关。
  1.2 体重的分配和手指的位置
  在短跑起跑时,体重的分配也是非常重要的,这里主要说的是在手脚在起跑时所应该承受的体重比例。近来,有研究指出,在短跑起跑时应该由双腿支撑运动员的大部分体重,而双臂大概只分担体重的1/4,这样会促使最佳起跑效果的达成。
  在短跑起跑中,手指位置的摆放和手臂的动作也是很重要的。一般来讲,在起跑时大拇指和食指要张开,并紧贴起跑线,小拇指要在大拇指的后面,这样一来身体的重力将均匀地分散于各个手指上,避免大拇指承受压力过多,使起跑更加稳健。
  2  短跑途中跑的教学探究
  途中跑在短跑的全程中占据着最长的一段距离,是短跑的关键部分。途中跑的任务是保持最快的速度抵达终点。可以说,途中跑是短跑的最关键环节,是教学的重中之重。
  2.1 明确途中跑理论上的技术要领和影响途中跑速度的因素
  前面已经提到途中跑在短跑的全程中占据着最长的一段距离,具体来说,在100m短跑中,途中跑约占70m;在200m短跑中约占160m;在400m短跑中约占360m,所以,练好途中跑是非常有必要的,对最终的短跑成绩起着决定性的影响。首先需要给学生明确一些途中跑理论上的技术要领和影响途中跑速度的因素。
  短跑途中跑的技术要领是“大、直、快、前、扒、松”。大是指手臂摆动幅度大;直是指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要充分蹬直;快是指途中跑时步频快;前是指重心向前、动作向前;扒是指积极趴地、放松。对于跑步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步长和步频是影响速度的主要因素。而影响步长与步频的因素是身体姿势、放松技能以及摆动腿技能。以上诸因素都受重心高度的影响,特别是对后蹬的方向和角度影响最大。
  2.2 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
  途中跑的技术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来看,后蹬和前摆是获得跑动速度的主要动力。因此,在途中跑技术教学中,应该首先处理好后蹬和前摆的力量、速度、方向和角度,使其更具合理性和正確性。要达成这一目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开始阶段教练需要给学生灌输正确的概念,指导学生做出途中跑的正确姿势。而学生则需要根据教练的讲解进行模仿性练习,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抓住各个动作的要领,理清概念的要点。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给学生多做几遍示范—— 快速有力的后蹬、充分蹬直的3个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等,让学生多看多想,再通过多练加深体会。
  第二,改进和提高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经过重复的练习之后,使学生摆脱紧张的情绪,剔除冗余的动作,使动作更准确、更连贯,使跑动更流畅、更轻盈。为此,教练需要逐步引导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既要迈开腿,也要开动脑,积极思考,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在思想层面上提高对途中跑动作、技术的认识,重点领会蹬摆配合、用力顺序和用力的方向,使学生的途中跑能力更上一层楼。
  第三,熟练和巩固阶段。通过这一阶段的训练,要能使学生的途中跑动作做到轻松、自如和协调。通过前两个阶段的训练,学生的掌握技术的动力定型已经形成,所以,要在这一阶段的练习中着重注意质量,强调跑时要自然放松,不断地提高蹬摆配合协调和跑时的节奏性。
  2.3 及时纠正错误,强化正确技术
  正确的途中跑动作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它是一个不断剔除掉不好的个人习惯,以及不断纠正训练中出现的错误的过程。教师需要抓住动作的要领,完成动作的技术难点,并且通过观察,分析学生动作变形的原因,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手段加以纠正。如此,学生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掌握新的动作。
  比如,很多学生在一开始的时候对于后蹬如何发力感触不深,导致学生的后蹬没有力气,或者蹬摆不够协调,对此,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亲身示范的方式,使学生理清要从髋部开始发力的概念。而对于一些更为复杂的动作,可以采用拆分的方式进行讲解。比如,后蹬跑的动作,可以将跑的动作进行缩小,使学生体会肌肉是如何用力的。我们可以先让学生体会如何用力专支撑后蹬跑,行进间后蹬走转人行进间后蹬跑,连续单足轮换跑。在基本掌握正确的蹬地动作后再进行大幅度快速的后蹬跑或后蹬跑过渡到加速跑。通过多次练习,不断强化,逐步建立完整的动力定型。
  总而言之,短跑虽然跑动距离较短,但其中的学问却一点也不少。无论是短跑的起跑,还是途中跑都需要教师认真教学,学生认真学习,方有可能掌握和领会。
  参考文献
  [1] 姜自立,李庆.高水平短跑运动员速度耐力训练特征探究—— 以清华大学男子短跑队为例[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6,35(3):101-107.
  [2] 姜自立,李庆.现代男子100m速度节奏特征的多维分析及其对训练的启示[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5(3):98-104.
  [3] 常乐.现代100米途中跑技术特征分析与训练建议[J]. 体育风尚,2017(10).
  [4] 王锋,吴瑛.现代短跑途中跑关键技术环节之探讨[J]. 当代体育科技,2012,2(21):26-2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45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