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森林小镇建设策略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立足于我国珠三角地区,通过简要阐释“森林小镇”的概念与内涵,从战略规划、工程实践、产业联动三个维度,提出“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理念指导下的区域森林小镇建设总体思路,即首先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凸显地域特色;其次,须发挥区位资源优势,加强生态工程建设,提高生物多样性;此外,还应在改善人居环境基础上,通过产业驱动,回应民生关切。
  关键词:珠三角地区;森林小镇;建设;策略;广东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020(2019)03-0069-04
  Abstract:Based on the concept and connotation of “forest town”,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strategic planning, engineering practice and industrial linkage, and proposes the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forest towns under the guidance of “people-oriented and ecological priority”. The overall idea is to first adapt to local conditions, scientific planning, and highlight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Secondly, it is necessary to give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location resource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projects, and improve biodiversity; in addition, it should respond to industry-driven and improved on the basis of improving the living environment. People's livelihood concerns.
  Key words:Guangdong; Pearl River Delta; forest town; construction; strategy
  首批国家级森林小镇建设名单包含30个地区,广东省林业局继2017年认定38个省级森林小镇后,2018年又公布32个省级森林小镇建设名单。作为现代城市建设、改善宜居环境、打造美好家园的重要“抓手”,森林小镇不仅有助于完善广东省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地域特色文化资源,而且还可形成特色鲜明的森林旅游产业链。其中,珠三角城市群是我国三大特色城市群之一,其具有深厚的旅游产业、岭南文化基础,也代表了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最高水平[1]。早在2015年广东省就率先提出打造中国森林城市群的构想,但森林小镇的建设离不开城市自然湿地、森林生态系统,因此需要充分发挥广东省资源区位优势,打造集生态、旅游、人文和商业等系统为一体的岭南水乡型、生态旅游型、休闲宜居型森林小镇。
  1 森林小镇概述
  1.1 森林小镇的概念与内涵
  “森林小镇”是国家林业局于2017年提出的森林特色小镇项目,因此森林小镇是特色小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二者概念与内涵存在很大区别[2]。
  一方面,从概念上而言,森林小镇是融合了健康、养老、旅游、文化、产业及社区等诸多功能的多元复合体系,其并非传统单一行政区化单元中的“镇”。作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印记,森林小镇兼有“四位一体”的功能,建设森林小镇,对于广东省等珠三角地区而言,既能保护区域森林生态资源,又能打造宜居、宜养及宜游的产业联动体系,从而更好地培育生态公益林,为人类社会发展创造舒适的生存环境。
  另一方面,从森林小镇内涵层面而言,按照2016年我国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及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2016]147号文要求,建设森林小镇就是要着力培育产业发展、特色鲜明、绿色生态以及宜居美丽的小镇,通过走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我国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推动新农村建设及新型城镇化发展。
  因此,本文认为“森林小镇”项目是立足于当前人居范围内,通过建设、管理和保护,以城市自然湿地、森林资源为绿色本底,为充分发挥森林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环境污染和传统区域生态文明、提供休闲游憩等功能,实施的一种能够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城镇发展方式。
  1.2 森林小镇的特点
  建设“宜居·宜养·宜游”的森林小镇,不仅是广东省“十三五”时期与港澳一起打造世界级都市群的重要战略定位,同时也是作为我国城市“排头兵”践行党中央生态文明建设精神的根本体现。珠三角森林小镇建设对于全国森林城市群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示范意义,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维度[3]。
  (1)宜居:以广东珠三角地区自然湿地、森林系统为资源本底,兼具景观、生态效益的特色鲜明的生态体系。
  (2)宜养:能够充分发挥农村、城镇养老、健康休闲、旅游观光、基础设施利用等功能的健全、完善的商业产业化联动体系。
  (3)宜游:通过集中与分散的总体布局模式,基于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的规划发展原则,可走一条自然生态为主体、景观生态为补充、人文生态为保障的中级尺度的生态城镇可持续发展之路。
  2 森林小镇建设思路与目标
  打造森林小镇,需要从空间与时间两个维度着手,全面衡量和评估城市群城镇区位、森林、特色人文资源优势,营造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宜居人類环境,构建生态保障与生态安全格局体系[4]。   2.1 因地制宜,合理规划
  珠三角地区具有典型的岭南水乡文化特色,因此在建设森林小镇前,需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凸显地域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特色,重点打造生态为基础,商业为核心,人文为保障的联动产业体系,本着生态优先,着力改善人居生态环境,提高城镇居民收入的原则和目标,将珠三角地区建设成为富有文化特色、人文气息及独特乡土情怀的岭南水乡型森林小镇及兼具奇特生态自然景观、深厚历史文化价值、巨大吸引和商业驱动力的生态旅游型森林小镇。
  2.2 保护与建设相结合,体现生物多样性
  建设森林小镇就是要综合利用生态修复技术、绿化升级、湿地保护技术等,通过建设自然生态防护林及区域自然湿地生态保护系统,新建具有生物多样性的人类新居和自然生态系统,同时以生物工程和建设工程为载体,经过多种工程建设,保护城市湿地与森林资源,以减少人类社会发展对自然和生态的破坏与冲击,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文明发展的生态可持续之路[5]。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资源众多,生物多样性优势突出,但在森林小镇建设中,应基于开发建设与传承保护的理念,在发挥资源区位优势前提下,率先建设生态绿色工程。
  2.3 以民生大业为支撑,实现宜居宜业
  森林小镇建设之根本在于为人类提供和创造一个集“宜居·宜养·宜游”为一体的生存发展载体,所以在打造森林小镇过程中,还需以民生大业为着力点和支撑点。在改善人居环境基础上,有效解决民生领域的迫切问题,提高居民生存和发展幸福指数[6]。只有吸取和总结珠三角地区30多年的历史发展经验,充分发挥雄厚的产业基础优势,增加就业岗位,吸引外来投资,才能在双创基础上彻底解决当地现存的宜居宜业难题,让广大民众获得切切实实的满足感与获得感。
  3 森林小镇建设具体策略
  基于森林小镇概念与内涵、具体特点,总体建设目标与思路,本文重点从战略层面、技术层面和行为三个层面提出珠三角地区森林小镇建设具体策略。
  3.1 战略层面
  编制森林小镇建设总体规划,明确建设方案及路径。森林小镇是以生态为主题、以文化和产业为基础及保障的综合性城镇化建设体系。因此,珠三角在建设森林小镇时,首先需要找准当地问题突出点,根据建设要求和总体规划目标,综合风景园林、生态、林业、城市建设规划及旅游等诸多学科理论,召集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一同参与森林小镇项目总体规划方案的编制工作,分工协作,明确珠三角地区城镇绿化基础和建设期限、重点、协作策略、实施路径、保障措施等。其次,严格按照广东省“2屏、3网、9核、多点”的区域生态保护要求,以园林绿化工程和城镇绿化工程为载体,优化城乡结合部现有水网、路网、绿道网的植物群落、绿地结构和线性绿色廊道植被组成,并通过森林群落林相改造,基于珠三角山、林、水等要素和山·水·林·田·海环境,构建因地制宜、点线面有机布局、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的综合绿地体系[7]。此外,需依托珠三角地区森林生态安全一体化战略,充分发挥当地绿地生态系统的防灾减灾作用,形成完善的绿地本底彩化、香化的森林群落,加快森林国土安保步伐,推动宜居生态网络建设。
  3.2 技术层面
  确定及落实创建森林小镇的3类技术标准。珠三角地区森林小镇建设必须满足三类技术实施要求,即森林小镇建设植物选择、配置及生态工程技术标准,以满足生态公益林比例、树种比例、新增森林面积、资金投入、林产总值、配套设施建设、森林覆盖率多种技术指标要求[8]。
  第一,在珠三角地区森林小镇“植物选择”标准方面,应将相关技术实施落脚点放在城市群森林小镇植物材料选择规划设计层面。通过前期调查区域植物种类,根据区域森林小镇建设文化内涵和用地属性,结合不同森林绿地系统的生物学特性,选择种植乡土树种。通过园林绿地和森林绿地规划配置,在满足生态系统安全前提下,适当引入外来植物物种,提高生物资源多样性。城市绿地树种的选择应以效果突出、使用频率高为原则,选配诸如宫粉紫荆、木棉、红花紫荆、白兰、香樟、凤凰木、黄槐、朱樱花、簕杜鹃等景观效果极佳的乔木物种。森林绿地树种应尽量选配木荷、火力楠、米老排、枫香、木麻黄及铁冬青等能够满足珠三角地区森林立地条件的生态安全防护树种和乡土景观树种。由于珠三角地区水网发达,所以在选择湿地类型绿地树种时,应选配池杉、水松、落羽杉、秋茄、无瓣海桑、银叶树、红海榄等淡水湿地植物或盐沼湿地植物[9]。
  第二,在珠三角地区森林小镇“植物配置”技术标准方面,应结合当地生态脆弱性特征,通过防护林网建设及地带性自然植物群落林相改造,构建近期与远期、常绿与落叶、慢生与速生四季有花、季相突出的绿地系统骨架,以满足城市生态景观构建及城镇功能分区技术实施要求。
  首先,应配置公园区及人居区绿地树种,本著功能优先,以人为本原则,选择榕树类、紫荆类或木棉类等宜观赏性树种,同时组合藤草地被植物及果树,形成垂吊绿化、生态绿墙、林荫大道等绿化综合体系,凸显珠三角地区层次丰富、组团配置的绿化风貌。具体而言,应形成由“4-3-2-1”模式组成的层次性绿化结构,通过大、中、小乔木及灌木、地被、草等绿地要素的综合运用与结构组团,构建布置合理、功能齐全、、模式多样、花坛花境的植物景观。
  其次,在珠三角地区线性防护林带树种配置方面,应兼顾经济性与美观性,选种观赏性树种和大乔木,形成抗台风能力强、远近、疏密、高低合理搭配的复层植物群落,以降低扬尘污染和区域噪音污染。高架桥及天桥节点沿线绿化应采用簕杜鹃等大尺度、色块丰富、品种多样、具有较强视觉冲击力的绿化品种;滨河绿地带树种配置应重点选用红花紫荆、白千层、水杉、红千层等具有水土保持和堤岸安全防护功能的树种;郊区尽量选择配置黄皮、洋蒲桃或芒果等经济性树种,以生态调节为目标,构建工业区防护林和复层植物群落。
  另外,在珠三角地区城镇森林林相改造、沿海防护林树种配置方面,应加强对新造林和区域自然恢复林的严格保护和抚育管理,加快森林生态系统结构改善及森林公园核心区建设,整合零星分布的杂灌林劣质林相,选配马尾松、桉树等集景观功能与生态功能为一体的地带性顶级森林群落资源,通过开天窗方式进行林相人工改造,优选选配生物多样性高的的乡土观花观叶树种,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展现一种小混交、大群落的植物配置格局。与此同时,还应因地制宜选择群落混交方式,分别以珠江入海口沿岸及滨海岸线为主体,结合选种伴生树种和慢生树种,基于多行混交配置水黄皮、海芒果、土密树等可逆性强、综合效益好的先锋树种,增强林带防护效果。   此外,在森林小镇生态系统构建技术标准方面,在珠三角地区森林小镇建设中,应优先采用广东省《道路边坡生态防护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DB44/T 499—2008)及2017年6月1日由广东省林业厅发布的《关于大力推进森林小镇建设的意见》等文件规范中提出的生态工程施工技术,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打造海绵城市,减缓暴雨洪峰,增加城市绿地生態面积,净化地表径流和空气污染[10]。
  3.3 行为层面
  走“林业、城镇、产业”三方互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具体行为实践层面,珠三角地区应走一条集“林业、城镇、产业”为一体的三方互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首先,应联动珠三角地区的镇、街道人民政府等主体,由当地林业园林主管部门带头,相关部门配合,建设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联动机制和体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激发广大群众的参与积极性与配合性,强化公众社会生态环保意识。
  其次,应重点通过区域布局的合理优化,因地制宜,解决城市突出的城市化问题。比如,在城市河道网以及主干道和城区滨海湿地等遭到严重破坏和污染的生态系统中,建设林相改造及彩化、香化、增绿等质量提升工程,加强对城镇废弃区域以及旧城的改造和提质、修复,扩大城市绿化面积,提高草木和苗木生态质量,减少资源环境保护成本,促进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运转。
  此外,还应进一步完善及创新城市森林小镇建设、运营及后期管护模式及工作体制,引入PPP模式,通过企业及社会资本的广泛参与,在政府带领下激励多主体参与,吸纳社会资本,加强专项林业工程建设,采取BOT、BPT等融资模式,健全园林技术服务,加快城镇景观绿化工程建设和景观改造,通过公益林业建设及园林植物新品种建设,培育新的产业,打造集林业、城镇化发展及旅游产业为一体的珠三角森林城市群。
  4 结束语
  “森林小镇”是2017年由中国林业局提出的概念,在珠三角地区森林小镇建设工作具体实施过程中,本文指认为“森林小镇”不只是珠三角地区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而应是广泛融合文化、产业、社会及旅游功能为一体的“四位一体”化的城镇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基于此,珠三角地区应以生态为主题,深入贯彻落实《广东省林业厅关于大力推进森林小镇建设的意见》<粤林[2017]75号>有关文件精神,编制森林小镇建设总体规划,确定“植物选择”、“植物配置”及森林小镇生态系统构建3类技术标准,并从基层工作、区域布局、体制创新三个方面,构建点、线、面有机布局、“2屏、3网、9核、多点”的宜居生态网络。
  参 考 文 献
  [1]李瑛琴,高丽霞,林什全,等.保健浆果蓝莓在森林康养旅游及森林小镇建设中的作用[J].中国林业经济,2018(05):63-65.
  [2]金国东.广东省森林小镇创建的问题与建议[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8,37(02):20-23.
  [3]邓少珍.流溪河生态旅游型森林小镇建设[J].园林,2018(03):55-57.
  [4]陈晓晴.森林小镇绿染中山[J].环境,2018(02):36-39.
  [5]赵金波,王海云.努力加快创建森林小镇绘就绿色发展“一片林”[J].时代经贸,2018(02):45-47.
  [6]吴云海.浅谈建设森林小镇与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J].中国林业经济,2017(06):56-57+110.
  [7]张宇,林震.一个底色,双轮驱动,三生共赢 首批国家森林特色小镇试点开选[J].环境经济,2017(23):17-20.
  [8]牛京萍,赵亭.森林小镇建设路径分析[J].林业经济,2017,39(10):100-103.
  [9]李影.首批30个国家森林特色小镇试点开选[J].中国林业产业,2017(Z2):6-7.
  [10]张升.对森林小镇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经济报告,2017(03):95-98.
  (责任编辑:唐 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46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