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提升舞蹈教学中的情感表现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舞蹈本身属于艺术的一种形式之一,其主要通过肢体语言来演绎情感变化,借助各种肢体动作完成各种场景的表演。作为舞蹈表演者,只有充分释放自己的舞蹈感染力,才能够让观众内心与舞蹈产生共鸣。所以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应当提高对情感表现能力方面的重视程度,提高学生对于舞蹈作品的理解能力,合理采取多项措施,以达到最终提升学生舞蹈教学情感表现力的目的。
关键词:舞蹈教学;情感;表现力
一、營造融洽的师生关系与学习环境
融洽的师生环境使得传统死板、乏味的教学环境得到有效改善,让学生能够保持主动、愉快的情绪来学习舞蹈艺术,并主动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和经验,促进学生产生新的情感,并使得学生已经掌握的艺术表现能力更为丰富化,逐渐形成正确的舞蹈艺术审美观念,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更为完美的舞蹈艺术形象。舞蹈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对课堂进行合理把控,要确保学生为课堂中心,通过对各种教学措施的合理、科学地应用,构建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得学生能够心无旁骛,专心投入到舞蹈学习中去,并且可以与教师之间保持融洽的师生关系,如此可以显著提升舞蹈学习的效率,并能够更加快速和到位地掌握舞蹈技术动作。
二、构建良好的音乐环境
舞蹈与音乐相辅相成,音乐对于舞蹈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存在,优秀的音乐能够大大提升舞蹈训练的效果。再优美的舞蹈,如果没有适当的音乐与衬托,其本身也将失去存在的意义,成为没有生命的僵硬动作。由此可见,舞蹈动作依托音乐才能够更好地表现自己的情感,不同的舞蹈表现的人物情感不尽相同,所以在音乐选择方面也需要有所区别,不应当千篇一律。因此舞蹈教师在选择舞蹈背景音乐的时候,应当确保其能够构建良好的音乐环境,能够为舞蹈教学提供较好的辅助工作。只有在适当的音乐衬托下,舞蹈才能够更加多姿多彩。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努力去感受不同舞蹈所蕴含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让学生与背景音乐产生共鸣,再将自己的情感通过舞蹈动作表达出来,提升学生的舞蹈理解与鉴赏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舞蹈情感表现力。
三、通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来提升学生的舞蹈情感能力
具备丰富想象力,才能够在舞蹈动作中表现自己的情感。教师应当对不同舞蹈作品设置不同的舞蹈情境,并且让学生在设置的舞蹈情境中充分发挥自身想象,提升自身的表演和创新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对于新的想法应当勇于实践,以提升自身的情感体验。教师需要让学生对舞蹈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思想全面、深入地理解,在此基础上再予以创新,教授舞蹈技巧与音乐、表情、创造力以及想象力有机结合,才能够将舞蹈情感更加准确地表达出来。
四、按照先模仿再创新的方式提升学生舞蹈表现能力
通过模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相关舞蹈技术动作的结构与组成,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更加设身处地地体会舞蹈的表现形式和其所想要表达的情感,使学生在接受舞蹈艺术形象熏陶的同时,自身的舞蹈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得到激发。学生应当在舞蹈学习的整个过程中都不断地尝试模仿舞蹈动作,通过对优秀舞蹈动作的模仿,可以促进学生肢体动作水平得到显著提升,而且还能够提升学生在音乐和舞蹈方面的认识层次。但是模仿并非是单纯的抄袭,而是要在模仿过程中保持较强的针对性,要能够主动选择优秀的舞蹈动作,通过合理的模仿,将其同化为自身的东西,然后辅助以合理的想象和创新,对于所同化的内容进行深化和升华,最终将其转变为舞蹈情感的表现能力。
参考文献:
[1]康俊芳.高校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情感表现力的策略探究[J].艺术科技,2016(2):378.
[2]李志晓.高校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情感表现力的策略探究[J].大众文艺,2016(1):234-235.
[3]徐东琴.舞蹈教学中情感表现力的培养方法探讨[J].大众文艺,2015(10):249.
作者简介:毛珊珊(1985—),女,河南开封人,中专讲师,本科,研究方向:舞蹈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63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