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视觉感知的城市公共空问舒缓感特征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生活压力日增的当下,城市公共空间承担着人们放松心情、舒缓压力的需求,为了探索空间舒缓感与视觉感知的关系,对杨浦滨江与虹口滨江空间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SD语义分析与相关性分析,认为空间的协调性与自然性是影响舒缓感的视觉感知因子,并提出影响此二者的客观空间特征,给出相应的设计提升策略。
关键词:舒缓感;视觉感知;空间特征
城市生活节奏加快,居民的精神压力骤增,抑郁、脾气暴躁等症状变得越来越常见。根据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约有6.76亿人存在精神问题,平均每10个人中,就有1个人存在精神障碍,严重的抑郁症可能导致自杀。健康的城市公共空间应帮助人们舒缓压力、欣赏生命。缓解紧张情绪对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人在特定环境中的视觉感知有减轻压力的功效。Kaplan提出“恢复性环境”能使人们更好地从心理疲劳以及和压力相伴随的消极情绪中恢复过来;有学者认为人在校园环境中的视觉感知可以起到减压,消除疲劳的作用。视觉感知是一种审美体验,它被定义为一种偏好,与积极和消极的情绪相关。研究证明景观视觉感知在群体层面存在着可以定量分析、寻找客观规律的可能。
1研究方法
通过文献爬梳,总结出5个与舒缓感相关联的视觉感知特性,选取上海市杨浦滨江段和虹口滨江段为调研基地,对基地内游玩的行人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采用SD语义差别法和相关性分析法,比较不同空间给人舒缓感的强弱,探究舒缓感与5个视觉感知特性的相关性强弱,并轉化为提升城市公共空间舒缓感的设计策略。
2构建舒缓感的视觉感知语义差异量表
空间舒缓感的视觉感知因子可以从相关理论中寻找支撑,继而通过调研检验。理想主义强调美的规律是秩序和统一;经验主义重视线条美,关注复杂性、变化性、一致性;吉普林认为多样性、复杂性、部分隐藏和新奇是画意美的基本特征;开普兰夫妇的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复杂性、一致性、可读性和神秘性是美的景观要素;桑塔亚那认为形式美学层次包括统一、平衡、比例、协调;环境行为学的唤醒理论强调复杂性、新奇性、意外性、不一致性;个人空间和领域性研究强调了私密性和识别性。
笔者归纳得出5个与舒缓感可能相关的视觉景观评价因子,分别是复杂度、协调性、开阔度、趣味性、自然度。复杂度指景观的多样性和对比性,反映景色的丰富程度及景观要素之间的对比变化;协调性指景观从整体到局部的组合在视觉效果里和谐的感受;开阔度指空间呈现开阔、不郁闭、未被遮挡的程度;趣味性指空间呈现有趣、激发灵感和探索欲望的特;自然度反映自然要素主导的空间比例。本文选取复杂/简单、郁闭/开阔、人工/自然、杂乱/协调、无趣/有趣这5对形容词构成后文空间舒缓感的语义词量表。
3问卷调查
3.1全景照片采集
杨浦和虹口滨江空间的共同点是服务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的高压人群。杨浦滨江段的研究范围西至通北路,东至丹东路,岸线长约969m,宽约80m,辐射周边中小学校、工人新村,高层住宅,是后工业文化气息浓厚的,偏硬质开敞的开放绿地。虹口滨江段的研究范围西至旅顺路,东至高阳路,岸线长约642m,宽约100m,辐射周边金融、办公、航运配套、高端住宅,是金融商业气息浓厚的综合型绿地。
笔者选取2个场地中最具有代表性的20个地点,于2017年12月08日,从同一地面高度,拍摄了杨浦滨江和虹口滨江各10张全景照片(长280mm,宽145mm)。
3.2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是基地内的游览者,收集了性别、年龄、身份、焦虑程度、游览后放松程度等信息后,笔者邀请被调查者对以上20张照片所示场景带来的舒缓感进行评分,并就“复杂/简单、郁闭/开阔、人工/自然、杂乱/协调、无趣/有趣”进行打分,打分数值为-2、-1、0、1、2分。
3.3数据分析
本次共计收到问卷75份,剔除无效问卷12份,以减少数据分析的误差。被调查者中,男女比例基本持平,大部分人年龄在18~29岁之间、绝大多数人的心理压力偏大、多数人去基地后心绪得到舒缓。并获取了多个被调查者给出的各场景的空间舒缓感分值曲线、复杂度分值曲线、开阔度分值曲线、自然性分值曲线、协调性分值曲线和趣味I生分值曲线。
笔者将不同照片对应舒缓感的平均值曲线与其他5个视觉空间感知因子的平均值曲线做拟合,可以看出与空间舒缓感呈现强相关的视觉空间特性为协调性、自然性,相关性一般是开阔度和趣味性,无明显相关性的是复杂度。笔者对5个维度的曲线和舒缓感曲线做方差计算,进一步得出与舒缓感相关性的强弱排序为:协调性>自然性>趣味性>开阔性>复杂性。
分析得出,空间的协调性、趣味性、自然性、开阔性积极促进舒缓感的产生,其中,协调性和自然性是影响舒缓感的非常重要因素。而复杂性与舒缓感无明显相关性。
4城市公共空间舒缓感的提升策略
笔者尝试结合文献阅读和城市滨水空间的实际情况,总结协调性与自然性对应的空间客体特征。与自然性成正比的因素包括植被密度、水面与陆地比例、少量的人工设施,与水体协调的人工设施材质,小尺度围合空间凹。因此,提升城市滨水空间自然性的设计策略包括营建大面积的开阔水面,提升绿视率,合理布置人工设施,多用一些软性与自然景观较为协调的材质,如木、石等。此外,林下茂密枝叶创造的小尺度幽静空间也可提升自然度。与协调性成正比的因素包括绿化设计与周围环境的适宜性、景观构筑物与周围环境的适宜性、园路线型与周边环境的适宜性等。对应的设计提升策略有,合理鉴别与选取本土植物、景观构筑物与铺装的颜色及样式在地性表达、园路布置配合对景/借景的手法有机联系各景观环境等。
5小结与反思
本次研究以杨浦与虹口滨江为例,从视觉感知角度提出了城市公共空间的舒缓感的设计提升策略,有助于提升公共空间的幸福感。值得注意的是,设计优化策略虽有普适性,但仍需综合考量诸多因素,在实施过程中,应结合在地情况优化策略,使之更切实有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14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