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中人文素养之渗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论述高中语文应该在阅读和写作中加强人文素养的培养渗透。要精挑细选深入挖掘人文内涵,强化创新意识,在读写能力共同提高中促进人文素养的提升,使高中语文成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主阵地。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 写作 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6-0109-01
一、深入挖掘教材人文内涵
只有那些符合核心价值观的作品才具有不朽的艺术生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挑选重点阅读课文,在详细讲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写作,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作用明显。特别是对那些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与精神,表现人民崇尚自由、思想解放的高尚情操的作品,应当成为我们首选。这类作品很多。高中课文里先秦文学中的反映爱国思想的诗文和南宋爱国诗词就是两个例证。
反映爱国主义高尚情操与先进文化思想的诗文,在先秦文学中是非常丰富的。《詩经》、《楚辞》、诸子及历史散文等中国文化的文本,不胜枚举。高中课文《诗经·无衣》是这一方面的代表。这歌诗是参加兵役的劳动人民所作,可以说是青年“参军歌”。诗虽分三章,基本上是同义的重叠。而每章又只有五句二十个字,而要在二十个字中勾画出奋起卫国的虎虎有生气的形象,不是很容易。这首诗恰恰在短章中达到了这样的效果。首两句开篇便起得很妙:哪里是没有衣服,只是愿意与你同披一件战袍。这是表示亲密团结,并肩向前之意。这两句开门见山,突然而起,气势非凡,已酿出一种猛锐之气。接着说国君发出兴兵抗敌的号令,便立刻拿起武器。国家的号令与士兵的行为接得如此紧凑。给人以一呼百应的强烈感受,使人似乎看到了那一声令下、万马奔腾的情景。就在这种磅礴的气势中,充分展现出人民疾赴国难的崇高精神和英雄气概。章末以“以子同仇”戛然作收。“修我戈矛”做什么呢?是去攻打共同的敌人,团结一心,却敌卫国。这句以单句收篇,音韵上斩截干脆,与那种毅然赴敌的行动十分和谐,相得益彰。所以,短诗的成功,不仅在于选择描写的情景精妙,具有高度的表现力,而且音节也配合得好,紧凑、斩绝,吟咏起来,不禁气为之振,神为之旺。
这样立意高远、思想深刻的作品,通过教师深入浅出的讲析,再要求学生反复吟诵背会、围绕主题进行写作练习,无疑有益于学生激昂情绪和充沛精神的涵养[1]。
二、要在人文素养中融入创新元素
首先是语文观念的创新,语文教学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新情况。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打破常规,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在必修课的基础上穿插选修内容,为讴歌改革开放的主旋律,谱写强有力的和声,赋予高中语文时代的新意和创造的灵光,让学生吮吸到从内容到形式都比较新颖、符合时代的要求、具有先进文化品格的精品课文的乳汁。我们的课堂还可以结合时事政治选用一些诗文以活跃学生的思维,真正使他们能身在高中,胸怀世界。比如对国家领导人讲话中的文学典故的讲解和学习。对于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对黄遵宪等作者敢于探索、富于创新精神的宣扬和培养。以《今别离》为例,黄遵宪广泛汲取各类文化营养,积极融入创新精神,敢于和传统封建文化束缚作斗争,作品针砭时弊、敢于喊出创新救国的呐喊声。诗词文章不拘泥于特定的格式和套路,以火车、轮船普通的机械事务为题材,简洁明快的衬托出了游子离别在外思念佳人的情境,也表明了一代中国人追求创新、思变图强的奋斗形象。这种立意也有别于古诗传统,十分新奇。不妨选取让学生诵读体会写作。以期接受其创新变革思想的熏陶和领悟其笔力雄健,富于气势的抒情写作的长处。
三、注重读写结合,互相促进共同提升人文素养
大量的阅读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和词汇,能够为学生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在阅读和写作的交互提升中人文素养也会得到及时有效的提升。不善于阅读、不经常练笔,想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对于写好高中作文至关重要,而且对于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意义重大。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员的作用,对思想性好、文学艺术性强、价值意义充盈的文章要重点阅读分享。要通过精心挑选阅读文章,围绕阅读组织写作练习,进而在无形中提高人文素养。选择什么样的作品来阅读,来分析非常关键。如果说在中国文学典籍中,选取具有思想性好的作品不难,选取有趣逗乐的作品也不难,而选取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俱佳的作品就比较不易了。而现在的高中生艺术欣赏水平提高很快。因此,在选文时注意立意的思想性前提下,必须着眼于艺术上的高标准,站在时代的高度,从广大学生的审美视角出发,让语文课体现出真正的先进文化品格:既有精深思想又有精湛的表现力。
首先要用好精读课文这个阅读宝库。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和学生们一起分析精读课文的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必要时还要对经典的段落和句子进行摘抄和背诵,不断提升学生们的语文素养。要结合学生们各自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推荐课外读物,让学生在丰富的课外阅读海洋中积累写作素材和接受文化熏陶。要加大学生写作的练习力度。要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的方法要领,对一些结构较好的文章,可以组织学生仿写。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布置一些别出心裁富有创意的写作主题,让学生们走出课堂,通过接触新鲜的主题,认真观察分析,不断开阔视野,增长阅历,激发写作兴趣和主动性。还可以引导学生续写故事。学生通过续写,一方面增加了对课文内容和主旨的理解,另一方面加强了学生想写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用文字表达思想的能力。
譬如“词”,无疑是高中学生喜欢的一种文学样式,它的兴起是与音乐中外交流、雅俗融合的大变革密切相关的。这样的背景,恰与当代流行歌曲的兴盛相仿。词兴起时,以极灵活多变的形式在民间广泛流传。到唐代文人染指而步入“高雅”其基本内容以写男女情事和个人怀抱为主,第一部词总集《花间集》便是以华丽词藻写男欢女爱,风格婉约柔媚。晏殊、张先、欧阳修、晏几道等人完成了由唐到宋的过渡,经柳永慢词的开拓,至苏轼“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胡寅《酒边词序》)的重大变革,开“豪放”一派。南渡之后,抗敌雪耻的时代风气影响词坛,张元干、张孝祥、辛弃疾、陆游、陈亮、刘克庄等写时事,抒豪情,风气大变,由唐人孕育的这一朵诗坛奇葩的蓓蕾,终于在此获得最灿烂的开放。因此,它无疑符合我们高中语文讲豪迈、讲爱国情操的人文素养的标准,也符合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的要求。总之,在学完一首词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谈论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续写词的作者后续发生的故事或者引发的思考,由此不断的在人文素养的培养中锻炼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总结
在高中语文阅读和写作中渗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非常重要,必须通过耳濡目染、长期积累、不断坚持,要通过阅读和习作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教学模式,不断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内生动力,持之以恒的加强阅读和练笔,不断提高高尚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张瑜.从语文核心素养角度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J]. 新课程(下).2018(12):42.
作者简介:
李凤红(1978-),女,甘肃镇原人,中学一级教师。
任广宏(1977-),甘肃镇原人,本科,中学高级职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49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