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中职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中指出:“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中职院校电类和非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是沟通专业必修课和公共必修课的桥梁,是学生未来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针对目前中职院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的困境,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体系、评价方式四个方面提出解决策略,以期对理论和实践有所启发。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 实践教学 中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6-0045-02
一、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的困境
中职院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程内容本身难度大,该课程涉及较多电学的理论知识,知识点多,内容抽象,尤其对于中职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基础较差,生活经验少,对教学内容没有直观的认识,所以在理论理解方面存在较大难度。二是课程实施难度大,该课程既是汽车工程、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等非电类专业的基础课,也是工厂电气控制、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等电类专业的主干课,因此在实践教学的实施上存在困难。
二、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策略
(一)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
课程的顶层设计是教学的重要依据,要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科体系設计有针对性的课程方案。一方面,要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课程设计。因为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既涉及非电类专业又涉及电类专业,因此在进行课程方案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学科体系和不同专业对电工电子技术知识的需求。另一方面,调整理论和实践课程的课时比例,根据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单纯的理论课程课时应大大减少,提高实际操作和理论实践统一的课时比例。
(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既要求学生对电工和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等理论知识有所了解,又要求学生掌握工具和电器元件的使用、基本控制线路的连接和调试等基本技能, 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不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理论和实际操作融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显现出独特的优势。例如,在进行继电器和接触器的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课堂讲授和实验实训分离的样态,将课堂搬到实训室,首先,教师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验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将具有共性原理的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直接起动、正反转控制的实验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理解抽象的理论,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优化了教学效果。
(三)有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由于学生的能力、素质不同,为保证每名学生都能获得适合的职业教育,需要构建有层次地实践教学体系,按照难度、水平从低到高可以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不仅保证基础较差的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技能,也能让有创新能力、勤于思考的学生有成长的空间和发展的可能。首先,学生需要掌握最基本的实验——验证性实验,其中包括涵盖交流电路、变流电路、支流电路的仪器设备的实验、电路定律和定理和检验实验、电器元件的性能检测实验等,锻炼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其次是对知识点进行综合应用的综合性实验,该层次的课程提高了学生知识掌握的要求,需要将知识点连成知识串再构建知识网,最后进行综合运用,包括对三相电路工作状态的研究、对集成运算放大器应用的分析等。最后是设计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并能够融会贯通,还需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进行创造性思考。
(四)实践取向的评价方式
中职电工电子技术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一般电工电子技术问题能力的技术操作人才,教学重点在于实操,因此,在教学评价方式上也要改变以往过于重视理论、过于强调结果的教学评价观念,构建实践取向的评价方式和评价体系。一方面,平时表现和期中、期末考核相结合,关注过程中的成长和进步。另一方面,期中、期末考核突出实践的地位。考核体系设定上,实验设计占30%、操作技能占30%、安全文明生产占 20 %、理论知识占20%。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
三、小结
通过根据学情的课程设计、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教学方法、有层次有重点的教学体系和实践取向的教学评价,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殷丽丽.中职机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探究[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7):79.
[2]陆生鲜.高职机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创新设计探究[J].高教论坛,2013(02):126-129.
[3]李小燕,毕锐.“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9(10):96-9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50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