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音乐课程爱国主义教育之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校音乐教育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音乐教学之中,通过精心设计每次音乐教学课程,抓好这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工程,培养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跨世纪人才,这就是音乐课堂成为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爱国主义;高校;音乐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精髓,对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乃至国家的发展和民族进步影响巨大。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发展的中坚力量,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振奋民族精神,使其保持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如何对大学生实施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大学音乐教师,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认识到:音乐教育的最大特点是通过美感教育来激发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这是其他各门学科所做不到的。所以,在音乐课中有意识地通过艺术手段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十分有益。
  中国文化是礼乐文化,通过音乐来教化民众,是中国的传统。中国古代《周礼·地官》中说:“以礼乐教和,而民不乖”,“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也即通过音乐的“和”达到天与地、上与下、人心间的和谐,学校通过音乐的教育和濡化,可以实现对学生的美育、德育和情感态度的教育目的。音乐德育的功能体现在每一部作品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例如,《义勇军进行曲》慷慨激昂的旋律和震撼力强的歌词,表现出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的顽强抵抗,表现出中国人民共赴国难、视死如归的英雄品质。通过对该作品的欣赏和学习,可以使学生感受被帝国主义侵略和先辈英勇抗争的历史,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理想信念。
  那么,如何通过音乐教学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呢?
  首先是要通过音乐欣赏课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按照音乐课程自身的教学特点,通过生动可感的音乐形象、音乐语汇感染学生,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在音乐教学中。如:当欣赏与爱國主义密切相关的音乐作品时,首先应该分析及体验音乐所呈现的各种情绪,或慷慨激昂,或热情欢快,或沉郁顿挫,或哀伤悲痛,更或者是多种情感的交汇融合,以此激发感情上的强烈共鸣并引发心底的种种联想。其次,通过对作品创作背景的研究,再现出一幅幅与此相关的音乐画面。最后,感受音乐作品呈现出的对祖国大好河山、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讴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可以说,爱国主义音乐教学是对中华儿女千百年构筑起来的深沉民族情感的体验过程。除了对有关音乐作品音响的听觉体验与感知外,更重要的是对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民族风格、艺术流派以及作者的经历、思想等的认识和理解,也即把作品置于作者、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思考,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民族文化情感,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如充满爱国主义的历史题材作品——《苏武牧羊》,其旋律由五声音阶构成,有鲜明的中国民歌特色,节奏庄重、坚定、平稳,调式交替富于变化,具有深沉、壮烈的音乐气质,表达出苏武这位在患难中仍不放弃信仰和忠诚的中华儿女,在逆境中坚守信仰、坚贞不屈的爱国主义民族气节。除了一些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作品外,还有很多近现代创作的讴歌祖国的音乐作品为音乐教学思想教育、审美教育提供基本素材。通过对音乐作品中深刻的内涵和音乐的艺术形象的感知,从心灵深处感染教育学生,陶冶爱国主义高尚情操,达到激发大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目的。
  在音乐的美感教育之中贯穿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思想贯穿于音乐教学之中既非空洞的说教,也非有组织有约束的灌输。音乐教育不是政治报告、哲学论文的演讲。音乐进行教育的形式是形象具体的,而且是非常直接的,要让大学生体验到灵魂的陶醉,精神的愉悦,美感的享受。因此,要把爱国主义教育寓于音乐教育之中,寓于音乐艺术的美感之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而获得感情的愉悦,得到理性的满足。只有发挥艺术教育独具的审美功能,才能获得这样的效果。音乐教育的功能,古今中外倍受重视,所有的时代、国家无一不以音乐作为滋养、浸润心灵的手段,使人的情操变得高尚,优美。爱国主义的音乐教育就是要以震撼人心的音响美及旋律美、丰富多彩的抒情美及结构美,来净化大学生的心灵。用音乐的“灵魂”“流动的诗”在大学生的心灵深处激发出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如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它是中华古典音乐作品中的名曲之一,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瑰宝,在国内外乐坛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在高校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欣赏这首美不胜收的抒情曲,它就如一幅山水画卷,会使我们感受到春风沉醉的夜晚,月亮从东山升起,月光透过层层云霞,映入江面,远处渔舟在江面浮动。花影在两岸轻轻地摇曳,那优美、深沉的旋律将大自然迷人的景色用音乐表达得淋漓尽致。加之教师充分的揭示,会给学生带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使他们沉醉在清澈的月夜意境中。乐曲旋律中呈现的的“淙淙流水”之声,“蓬蓬远春”之声,“悠悠花香”之气,使学生很自然地联想到祖国的大好河山,悠久的文化历史,民族音乐的伟大。中华民族不愧为是一个历史文明古国,并且在大学生的心灵深处,播下了爱我中华的种子,使他们对祖国产生深厚的情感。
  在民族乐器、音乐教材教学以及课外音乐活动中均可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我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民族乐(器)我国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为世界音乐文化贡献了几分绚烂和生机。我国音乐具有打击乐(器)、民族弹拨乐(器)、民族吹管乐(器)等多种门类的民族乐(器),教师可以在音乐欣赏教学课中介绍这些乐(器),再针对性地为学生介绍欣赏经典的曲目,从而让学生体验我国悠久而独具一格的音乐艺术,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例如在向学生介绍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打击乐(器)编钟时,可以向学生介绍其产生的年代,指出编钟为何能够代表我们的东方文化,为什么能够成为与万里长城和狮身人面媲美的世界奇宝。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推荐·经典的编钟曲《楚商》进行欣赏,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的感情,从而使浓浓的爱国情感得到培育。对于高校音乐教材中的音乐作品,教师要认真挑选有代表性的曲目,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需求进行欣赏和品鉴,在欣赏和品鉴的同时,向学生讲解曲目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故事,让学生不仅感受音乐的音响美、旋律美、结构美,更能体会作者浓厚的爱国感情,从而进一步激发自己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热情。通过音乐欣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还有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开展课外音乐活动,教师可以借助学校的广播站,每天课间休息间歇为学生播放爱国主义歌曲或音乐,使学生在课间休息中得到爱国主义教育;还可以经常性地邀请著名的音乐家为学生做音乐讲座,在讲座中剖析歌曲或音乐中的爱国主义元素,在提高学生音乐鉴赏水平的同时,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学校还可以每年组织一次爱国主义歌曲演唱大赛,赛出文艺水平,也赛出爱国主义激情,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浓厚的爱国意识。   在音乐教学中贯穿爱国主义教育,选择适合的曲目也很重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热爱祖国的优良传统。在漫长的历史中,爱国主义题材的音乐作品汗牛充栋数不胜数。如何利用这些珍贵的文化瑰宝,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是摆在每一位音乐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一方面要选择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同时又有深刻的思想性,能培养学生美感的优秀作品。另一方面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并充分揭示作品中丰富的内涵及艺术形象,才能达到以音乐陶冶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的目的。
  适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教材很多。如《游击队歌》、《满江红》、《在太行山上》等,都是生动的抗敌御侮的爱国歌曲,《歌唱祖国》、《长江之歌》都是讴歌新中国,鼓舞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歌曲。这些歌曲的内涵丰富,艺术性强,感情饱满,易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游击队歌》歌词分两段,它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展现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背景下活灵活现的游击队生活,在乐观主义精神中体现了必胜的信心:“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通过歌曲的学唱,激发大学生对中国解放军战士的乐观主义革命精神的理解、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歌唱祖国》表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新面貌,记录了刚刚解放的中国人民意气风发的步伐。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祖国颂歌,非常适合爱国主义的教育。几十年来,这首歌响彻了祖国大地,已成为繁荣富强的新中国的象征。
  通过深入分析处理爱国题材歌曲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感,也是一个好方法。例如可以把教材中爱国题材的歌曲分成三类:古曲类有《苏武牧羊》、《满江红》等,革命歌曲有《国际歌》、《义勇军进行曲》等,现代歌曲有《我的祖国》、《国旗多美丽》等。在教唱这样题材歌曲时,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分析歌曲,深刻发掘歌曲内涵。比如在《义勇军进行曲》教学中,可以首先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义勇军进行曲》是故事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曲,当《风云儿女》开拍时,田汉作词,聂耳谱曲,但田汉歌词还未完成,就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田汉后来被关在龙华监狱,他在狱中偷偷把歌词写在两个烟盒的背面,趁家属探监悄悄带了出来。聂耳拿到歌词时,已准备去日本,他立即谱出初稿,由于时间的关系,来不及修改,只好带到日本。聂耳到日本后不久,,就将曲谱修改好寄回电影公司。随着影片《风云儿女》的上演,《义勇军进行曲》迅速流传开来.很多中华儿女唱着这首歌开赴抗战最前线。接下来,可以让学生仔细聆听歌曲,请学生畅谈听后的感受后。最后老师做总结:这首歌曲的旋律是不朽的,因为它乐观向上,催人奋进,它是中华民族的进军号角,激励着亿万同胞同心协力,以天下为己任,投身于挽救祖国危亡的斗争中,在中国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中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处理:歌曲开始时有几小节出现强劲的小军鼓独奏,接着在隆隆的炮声中奏响军号的前奏,再引出以后半拍(弱拍)起唱的、心灵深处的呐喊:“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此处要注意引导学生应该用适当的力度演唱,学生当然会选择较弱的力度来演唱。在唱到“中华民族到了”时,作者突然运用休止符,营造一种紧迫感来突出“最危险的时候”,从而引出了“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在“起来!起来!起来!”由弱到强层层递进的召唤声之后,号角式的音乐再次响起,它象一声冲锋号,鼓舞·着无数中华儿女“冒著敌人的炮火前进!”歌曲尾声反复强调“前进”二字,音乐更富有推动力,象征着中国人民宁死不屈、勇往直前的顽强意志。
  利用现代多媒体把课件,音像、图片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融于情景之中,既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歌曲的内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如在欣赏《歌唱祖国》这一课时,播放《建国60周年阅兵仪式》和《祖国新貌》等影像资料片,让学生融于情景之中,同时讲述我国曾经经历的苦难历程和人民宁死不屈顽强斗争的精神,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表现的中国人民意气风发的精神风貌和自豪感,以及人民对祖国的歌颂、赞美、热爱之情。
  结合国外的同类音乐,也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感情。联系国外的同类音乐,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不同类型表现对祖国热爱的音乐作品。如《伏尔塔瓦河》,它是捷克代表性的民族乐派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代表作。伏尔塔瓦河是捷克民族的摇篮,在捷克人民心中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被捷克民族称为“母亲河”。在《伏尔塔瓦河》的旋律中蕴涵着深厚的爱国热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美丽山河的深深热爱和眷恋。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这个作品的欣赏教学来激发同学们热爱自已祖国的热情,把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融入这堂课的教学之中。
  总之,高校音乐教育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音乐教学之中,通过精心设计每次音乐教学课程,抓好这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工程,培养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跨世纪人才,这就是音乐课堂成为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吕庆权.音乐欣赏课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8).
  [2]  韩瑛.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J]. 黑龙江教育,2000,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17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