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蚕沙口神龟、妈祖文化下的旅游业开发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蚕沙口位于河北省唐山市的南部沿海,自古以来是重要的海上运输的重要通商口岸,,南方发源生成的妈祖文化随着商业贸易流传到此地,形成了与当地文化等相互交融的渔村文化。在全域旅游,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等政策背景下,当地旅游业进行合理开发是对改善当地民生的一项可行之举。
  关键词:妈祖文化;神龟传说;滨海;乡村旅游
  一、蚕沙口的自然历史条件
  从大范围的地理区位来看,河北沿海区域主要包括秦皇岛、唐山、沧州三市区域,陆地面积约为 3.6 万 km2,海域面积也达到 0.7万km2,三市的海岸线长达 487 km。其资源优势明显,连接京津地区以及东北地区的交通设施完善,同时有良好的制造业(重工产业)、化工产业以及航运等工业基础。因此,从某种意义来看,河北沿海区域是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乃至环渤海区域经济的新中心或新增长极[1] 。唐山市曹妃甸区蚕沙口地处渤海C字型湾畔的中点,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古时候就是海运避风之地和海、河转运码头[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物质文化要求的提高,对海洋文化探索的深入,蚕沙口这样的民俗文化名村定将大有作为。
  从村落内部的场地内部环境分析来看,以地势最高点“龟背”为发展起点的整个村庄,向四周扩建开来,除住户仍是普通村民,整体布局仍未破坏,周边鱼塘无高大建筑或构筑物遮蔽,远远望去视野开阔,水天一线具有别样的水乡渔村风情。
  产业结构上当地人民产业结构依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规律,利用渔业资源发展海洋捕捞,海产养殖,海洋食品加工作为主要产业。由于当地自古以来的海洋运输条件,造成了妈祖文化的盛行,在此自然地理条件下,妈祖娘娘庙的由来已久,相传旧址为鲸鱼骨架构成,独特异常,建国以来由于种种政治因素,经济发展需求,旧址在很大程度上被破坏,失去区往日风采。现在经当地村民申请,由国家审批通过后,村民自发组织捐款修建妈祖庙、蚕沙古阜在每年的庙会期间均热闹非凡,平日里也香火旺盛,带动了旅游业等一系列三产的发展,但似乎在新修建的景点中少了当地原汁原味的古埠意味,更多成现了一种但除此以外,配套发展设施及服务不足。
  二、蚕沙口的人文资源特色
  神龟文化,在当地村民自发修建的蚕沙古埠景点中碑文对当地的地缘传说有这样的一段名为《神龟谭记》描写“渤海之滨,海滩百里,一马平川。唯此地巨丘突兀隆起,状若巨龟伏地,神奇疑似天造,【龟背】之上,先民凿井筑庐,造船下海,修养生息,繁衍后代,历经百世,是为古蚕沙口。大风扬扬,大潮滂滂,山洪海啸,屡袭村庄。唯古村安踞【龟背】千载无恙,历尽沧桑。平川万里,何来似龟巨丘?传说,昔日此地有先民田桑,下海网得小龟,悯而放生,海湾有千年神龟,感念人间大善,知恩图报,其时有渤海黑龙,兴风作浪,水淹百里,以阔海疆。为救苍生,神龟与黑龙斗于海天。鏖战久久,神龟力竭,半空跌落,乃以身伏地,化作巨丘载起落难人群。任孽龙肆虐,奈水涨丘高,神龟授命,百姓逢生……悲兮壮兮,传不忘兮。渤海福地,万民福祉,人道是:壮哉!滦控疆索,翼蔽畿甸,天造地设一形胜;圣哉!甸约曹妃,庙祀妈祖,救世护航俩海神。”从这段文字中我们不难看出除了人尽皆知的妈祖文化,当地对神龟也充满感恩与崇拜,至今“龟背”造型的土丘仍在,自然村落修建于此,妈祖庙也依地势而建,坐北朝南,依山面水,事实上早在元代,妈祖就同蚕沙口结下了不解之缘[2] 。是北方妈祖信仰重地,2014年已被评为河北省民俗文化名村。两种文化相辅相成,为淳朴的渔家提供对美好生活的依恋与向往所依托的精神信念。
  虾酱、虾油、黄西和菜麻花等具有当地特色的饮食文化也是当地不可忽视的浓墨重彩的一笔,千百年来留存下来的饮食习俗,是应当珍惜的物质文化,真正的乡土文化体现于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而饮食无疑是体验文化最直白的一種方式,不需要阅历、年龄与学识的积累,执箸之时便是一次与文化的交汇,酸甜苦辣,熟度几分。是虾酱带着刺鼻气味的咸香,亦或是虾油极提味道的鲜香,还是应季黄西菜那种娇嫩都是对蚕沙口无法忘怀的味觉记忆。麻花酥酥脆脆的口感也许比不上天津十八街的大麻花,但它在每年庙会之时传达出的对亲朋好友往来送迎的深深的祝福,对平安的祈愿,都与妈祖,庙会文化深深的纠缠在一起不可分离。
  捕鱼人家的旗杆也是村中一处不可忽视的风景,船家一定要在家中院子里支起一根旗杆,旗子的升降代表着家中渔人是否离家,当旗帜升起代表着家中渔船出海,旗帜等待着渔船的平安返航。
  三、旅游开发模式参考
  可以海洋资源为前提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产业融合,促进二三产发展。产业融合是将当地的海洋捕捞产业,近海养殖业,海洋食品加工业与当地的妈祖信仰,神龟传说合理整合,探索出一条具有当地资源优势的发展模式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尤其是借助三月二十三这一自古以来的传统庙会祭祖节日,将是此地的重大卖点。借鉴已有的沿海旅游模式可开发的项目有:
  1.近海垂钓与游艇海钓
  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近海养殖业资源,让游人体验沿海人民靠海吃海的传统生活模式,这种活动可以配合餐饮业,对捕获物进行原汁原味、及时的处理,使其保证海鲜最好的口感与品质。
  2.夏日避暑胜地
  视野开阔的海域领土,与唐山菩提岛景区遥相辉映,在渔家自行修建的养殖场的基础上,此地可开发海边度假小屋,参照热带风情的建筑,结合当地出海捕鱼的习俗,也可将当地的渔户的空闲住房,修建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民宿,提高住房的利用率。
  3.特色海洋食品销售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丹东黄蚬子、阳澄湖大闸蟹、盘锦大米、广东早茶,要将本地特色的饮食文化发扬光大,万不可东施效颦,放弃自身原有的文化底蕴。虾油、虾酱是一种渔家传统食物,也是他们的盈利商品之一,虾油味道鲜美,用于做拌菜极佳,虾酱闻起来又腥又丑,吃起来却唇齿留香,生吃、炒菜均可。由于本地沿海,以往的乡间小馆为满足渔民尝鲜的诉求,多以烹调内陆菜品为主,只有少部分海洋特色菜。以后的餐饮开发应注重当地渔家菜品的合理吸纳与开发,这一点当地妈祖饭店为人们进行了比较好的试探。像黄西菜一类可适应当地盐碱滩恶劣的生活条件的可食用植物也可作为当地食材的特色之一。
  4.提高节日参与度
  一年一度的三月二十三庙会,是相较于其他地区不可多得的节日卖点,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与号召力,街市张灯结彩,人民祈求风调雨顺,麻花作为一种寄托美好希冀的食物,也是赶庙会的必买之物。
  在特色的妈祖文化、饮食文化及渔业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在对其他滨海条件、地理优势的合理利用上,可开辟具有当地特色的文旅景观及文创产品,打造属于自己的旅游产业是对当地人文历史资源实施有效保护的一条可行之路,也是在国家城乡改革过程中的明智之选。
  参考文献:
  [1] 詹国辉.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河北沿海区域经济长效性研究当代经济管理———基于中心边缘理论的视阈[A].当代经济管理 2016,38(09),47-53.
  [2] 朱光涌.蚕沙口村历史研究[A].唐山学院学报,2016,29(01),47-52+62.
  [3] 刘志增.滦南县蚕沙口妈祖庙会引起台商关注[A].台声,1995,07,21.
  作者简介:
  孟思瑶(1995.10~),女,河北唐山,大连工业大学,2018级硕士,设计学(景观)。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24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