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生态文明下的生物艺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经济、文化的全球化发展下,生态文明及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的首要课题,生物艺术作为新发展的艺术门类,正在一步步发展自己。21世纪在生物学领域被称为生物技术的时代。20世纪50年代DNA被发现后人类进入了分子生物学时代,艺术与基因工程相关的人工组织培养、克隆和转基因等生物技术相结合,在这样的技术背景下逐渐产生了生物艺术领域。
关键词:生物艺术;生态文明;基因工程
一、生物艺术的发展和形成
20世纪末,生物艺术的概念就在前卫艺术家们艺术家们的作品中体现,但“生物艺术”一词却是1997年美国艺术家Eduardo Kac为作品《时间胶囊》而创造的。在这件作品中KAC将一个微晶片植入脚踝――奴隶们通常打上烙印的位置。“这件作品为了表达人类自主和电子记忆之间的模糊界限”,KAC说。在另一次访谈中,KAC解释了他创造生物艺术这一名词的缘由:“1997年,因为我的一件艺术作品《时间胶囊》,我创造了“生物艺术”这个词汇。当时,“生物艺术”被用于界定所有在有生命的生物媒介上创作的作品。1998年,我更倾注精力于“转基因艺术”,因此我重新定义了“生物艺术”,将它作为一个基于基因工程创造生命个体的全新艺术形式。如果艺术涉及转基因技术,那么一切创作的过程必须格外小心,它需要复杂的知识作为保障,而且还要建立在尊重、培养和爱所创造的生命的基础上。不过,生物艺术的所谓“原点”,不是通过转基因技术实现的。” 2000年,艺术家卡茨在科学家的帮助下,运用绿色荧光蛋白創作了一件全新的艺术作品《绿色荧光兔》。这只活体带有生命特征的兔子被植入了提取自一种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质。在正常环境下,它是一只白色毛发红眼睛的普通兔子,而在特定的蓝光照射下,它会发出清晰明亮的绿光。在他的作品中,卡茨体现了其对于生命和世界的态度:他要运用人类的科技手段扮演一个科技至上主义的造物主,一个“神”,并用这种姿态引发人类自身的思考。他要与普通人互动,将部分改变自然的能力交付给他们。作为艺术家,他将这种态度贯彻在作品的精神内核中。生物媒介成为人类“造物”能力的延伸。这件作品一出现变惊起了巨大的反响,作品和艺术家都面临着巨大的争议。也正是因为这件作品,绿色荧光蛋白(GFP: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才慢慢被大众所熟悉起来。这也证明了生物艺术来源于科学研究的过程。
二、生物艺术的概念
生物艺术发展到今天,其概念更加饱满,艺术家运用细菌、细胞株、分子、植物、体液和组织、活体动物等这些有机的物质创作的艺术。以及通过医学的生物影像,还有显微摄影术来制作显示身体内部和分子结构的科学成像都被定义为生物艺术。
人体由细胞组成,每个细胞都有细胞核,而细胞核又包括有46个染色体,每个染色体展开实际上是一条细长的线,这条细长线就是我们通常说的DNA,DNA是一长串螺旋状缠绕的双股分子,在这个螺旋双股之间只有四种物质:TACG,它就是碱基的四种形态。整条DNA以这“四个字母”写成一长串密码,致力于“基因制图学”的艺术家本·弗莱(Ben Fry),同时也是风靡全球的图形交互软件“Processing”的发明者。在作品《染色体21号》中,他将人体第21号染色体上的4800万个碱基,通过对其有效性或无效性的色彩解码,将其转为一幅冷静肃穆的巨型抽象画。卡茨在他最新的作品《迷之自然史》中,将自己的DNA,转移到一个花的红色茎脉当中。植物是Plant,动物是Animal,卡茨将它的作品命名为《Pinmal》。地球生命经历了40亿年的演化,而植物特征与动物特征在很早期就已经区分开了。卡茨认为从进化角度来看,人类本身其实也是一个转基因的物种。通常理解中转基因是不自然的,这一观点是有问题的;重要的是去理解即使没有人类干涉的,基因在一个物种到另一个物种的变化也是野生世界的一部分。即使从病毒和细菌进化到人类的基因组通过了很长的进化历史;我们体内拥有从非人类有机体而来的DNA,因此,我们自己本身就是转基因的。在给出所有的转基因生物都是畸形这个结论之前,人们应该看看自己的转基因的状态。另外,科学研究也发现,人体内细菌的细胞,比到我们本身的细胞要多出十倍。比如我们人的细胞大概也就十万亿个,但是在人体内的细菌细胞,大概有一百万亿个。我们既是转基因的,又是细菌寄生的物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还会觉得这朵花奇怪吗?”2016年4月21日,由高岭策展的“当生命本身成为艺术——李山艺术展”在成都K空间开幕。作为艺术家的西南首展,展览以“生物艺术”为主题,展出了李山创作的“阅读”系列、《重组方案》和《南瓜计划》等作品,类型涵盖绘画及影像艺术,呈现了艺术家20余年在“生物艺术”领域里对于生命和艺术的探索和研究。
三、生物艺术的特征
通过分析现有的生物艺术作品,可以把生物艺术暂时分类为两种:一种是以生命体为媒介,来进行的艺术创作,一种是通过改变生物的基因,增加或改变生物形态而进行的艺术创作。
用艺术手段对科学微观的再现表达。
四、生态文明下的生物艺术
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生物学世纪,一个生物工程与生物科技迅猛发展的21世纪。回顾艺术发展史,人类的每一次技术进步都会带来艺术上的巨大变革,如解剖学、透视学的发展影响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艺术;光学的兴起影响了印象派绘画;工业革命影响了现代艺术;互联网时代影响了新媒体艺术等等,科技革命为这些艺术潮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二十年来,基因技术和生物科技的进步使得人类获得了创造自然的技术力量,也引发了人类对于科学与信仰、人工与自然的争论与反思。在当代,艺术与哲学的功用越来越类似,作为这个时代最敏感的群体之一的艺术家毫无疑问地开始关注这个关乎人类生存和存在的领域。由此观之,生物技术作为一种媒介出现在艺术领域,是一种必然性的存在。而人机交互、跨界新生命成为当下的现实,而未如何变成一个和谐的、容纳各种生命的世界,和平共栖是我们谋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牛原昕《浅谈科技与艺术背景下新媒介的叙事方式》
[2] 李佳《以生物形态为媒介的中国新媒体艺术实验研究》
作者简介:
李诗宇(1995.10.27),女,汉族,籍贯:辽宁省朝阳市,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设计学,研究方向:新媒体。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25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