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广南县坝美景区文化变迁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从2000年代以来,坝美景区在旅游业的带动下,经济取得了迅速发展,当地居民在获得旅游收益的同时,为了适应旅游业的发展,也在逐渐地改变自身的文化,包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民间故事等,逐渐和过去的文化产生较大的差异。笔者对此进行实地考察研究,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指出利弊,为坝美景区未来的发展,提供适当的建议。
  [关键词]坝美;旅游;文化变迁;可持续发展
  1 坝美景区简介
  坝美景区位于文山州广南县,距离广南县城约43公里,东面、北面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接壤、西连底圩乡、南边与莲城镇毗邻,景区总面积约26.4平方公里,主要由一河(阿科河)、一坝(坝美村小盆地)、两洞(汤那洞、桃源洞均为河流伏流洞)、两谷(汤那桃花谷、法利至出水洞河谷)构成,内有一个坝美村庄,居民以壮族为主,因为景色优美,被誉为“世外桃源”。正式的旅游开发始于2001年,2007年8月成立了坝美景区管理委员会,2011年4月,坝美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近年来,随着旅游开发,坝美景区的文化产生较大的变化,旅游开发在给坝美村带来了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让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民间故事的流传等发生了变化。当地居民为了配合旅游业的发展,改变了他们过去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模式,这些变化有利也有弊,利在于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弊在于丢失过去的传统文化。
  2 文化變迁的内容
  2.1 传统居住方式的变化
  坝美当地的民居在2001年正式旅游开发以前,因为经济贫穷的缘故,绝大多数住房都是木质的吊脚楼,砖瓦楼很少,并且不通电、不通水,但是当地因为环境封闭,很少受外来文化的干扰,保持了壮族居民传统的建筑风格和古朴的人情。
  2001年正式开发旅游之后,随着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多,当地居民通过提供住宿和饮食的方式,从旅游业中赚到了丰厚的利润,随之开始了改造旧居、新建楼房。笔者询问数位当地居民拆旧居、建新房的原因,得到的回答是木头房屋是贫穷的象征,砖瓦房才是适宜居住的房子,过去是因为贫穷,才不得不居住在木头的吊脚楼里,但自从旅游业开发之后,当地居民赚到了丰厚的利润,积存了足够的资金,就会改住舒适的砖瓦房。这也间接导致,旅游风景区内的传统木质房屋,不断减少,逐渐失去了壮族村寨固有的特色。
  笔者也对村民们做过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01份,统计出的数据显示,101位受访者中有87位表示喜欢住砖瓦房,有52人明确表示讨厌居住木头房屋。
  2017年坝美景区最后一栋木头吊脚楼被拆除,自此,景区内已无一栋木头吊脚楼,彻底变为清一色的砖瓦房屋,在外观上失去了壮族村寨特色,变得和外面的普通城镇无异。
  对此,笔者询问过数位外来游客,都对此表示感到失望,因为这里已经失去了“世外桃源”的特色,变得和外界的城镇一样。
  坝美景区管理委员会曾经试图拆除这些砖瓦楼,重建壮族传统的木头吊脚楼,但此举遭到村民的集体抵制,无果而终。
  2.2 交通方式的变化
  坝美景区在旅游开发前,当地居民以水为生,邻水而居。村内仅有一条蜿蜒曲折的阿科河,村民们的生活饮水、捕捞鱼虾和乘船出行,都依赖于这条河流。2001年坝美景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以后,这条河流的使用权转归旅游公司所有,村民们依然可以在河边取水、洗衣,但不准继续捕捞鱼虾和非法划船,在这条河流上能够通行的船只被限定为旅游公司授权的游览船。由此导致村民们出行的方式由传统的水路乘船出行改为陆路出行,村民们传统的木质“猪槽船”不得不被废弃,也因此放弃了壮族传统的以水为生的捕鱼、划船生活,只能去购买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等陆路代步工具。村民们对过去悠然划船的时光充满怀念,但是在旅游业带来的经济利益面前,只能是放弃捕鱼和划船。
  2.3 思想观念的变化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给村民们带来了经济利润,但是利益的分配并不均衡,而是和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居住在公路边的居民,能够获得最大的客流量,开设的旅店、农家乐、餐饮店等,常常能做到满客,而远离公路的村庄边缘地带,从旅游业中获得的利益,则是非常有限的,由此带来了贫富差距的拉大和村民之间不平衡心理,也因此带来了村民之间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因素。
  过去坝美村以农业生产为生,在旅游开发前,贫富差距不大,虽然都处于贫穷状态,但是村民之间都能做到和谐相处,富于互相帮助的氛围。根据2004年吴慧泉在《坝美:最后的桃花源》书中的记载,当时坝美村的村民不喜谈论金钱,邻居之间盖房子,村民都会义务提供帮助,不收工资,只需提供饭菜即可,这也符合壮族人民古朴的民风,但这种现象现在已经难以见闻。自从2001年旅游开发之后,村民中分为邻近公路和远离公路两种人群,随着时间的推移,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公路边的村民在赚取丰富的利润后纷纷改建砖瓦房,并不断加高楼层,修整外观,建起漂亮的小洋楼,而远离公路的村民则因为经济收入有限,长时间居住在木头房子里,一直到2017年最后一栋木头吊脚楼被拆除,才全部变为砖瓦房,而且是村庄中房屋质量较差的一批,不能和公路边的小洋楼相比。这也引发了人和人之间的攀比、不平衡的心态,甚至发生多起矛盾冲突事件,例如扎汽车轮胎,为争夺商铺的地理位置而发生争吵等不和谐因素,人和人之间也越来越讲究金钱,这不仅是对村民内部自己,在对待外来游客时尤甚。一般情况下,外来游客到当地居民家中吃饭,至少要付三十元以上的费用,即使这顿饮食,仅仅是从田地里采来的青菜、萝卜而已,虚高的价格让外来游客引发不满,认为当地居民贪财好利。
  笔者在对村民们做调查问卷时,有76%的受访者都表示现今村民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拜金思想,有82%的受访者表 示村民中存在着攀比现象,并且对此表示担忧。
  2.4 民间传统故事的变迁   坝美村在旅游开发之前,就已经流传着几个民间故事,以古朴的形式世世代代地流传着。旅游开发公司入驻坝美村后,为了吸引外地游客的到来,打出了“壮族特色乡村”的招牌,有针对性地开始了包装活动,其中重点就是村民中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据村民们对笔者描述,旅游开发公司在网站上和宣传手册上所写的坝美村祖先起源故事,其实仅仅是一对男女为爱情殉情的故事而已,并没有公司宣传的那么神秘,还有另外几个故事,多多少少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写,以突出壮族文化的神秘性和奇特性,以夸张的语调来描述壮族文化,从而达到吸引外来游客到来的目的,但是这脱离了坝美村的真实面貌,并且改写的故事也已经对年轻一代造成影响,出现了认知混淆的情况,年轻一代更愿意认同那种带有神秘性和奇特性的故事叙事,而不是平淡无奇的传统故事。值得注意的是,旅游公司所改写的民间故事是在电子网站上和纸质宣传手册上公开发表,并逐渐取得了正统地位,成为坝美壮族旅游風景区的宣传形象,是外来游客所能了解和获知的第一手故事版本,而坝美村原版的民间故事,因为内容普通,平淡无奇的原因,只能在老一代的村民中口耳相传,不被重视,面临着失去正统性和代表性的危机。老一代的村民因此对旅游开发公司擅自修改坝美村的民间故事感到担忧,认为这将改变坝美村壮族文化的真实性。
  3 对坝美村文化变迁的反思
  笔者认为,在旅游经济大潮的席卷下,坝美旅游风景区内的坝美村,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文化变迁的情况,这也是不可改变的必然趋势。当下所能做的,就是适应这种旅游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要尽力维护好坝美村壮族的原生态文化,兼顾旅游经济发展和保护壮族文化,才能既满足当地居民对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也能满足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需要。而不能顾此失彼,片面追求旅游发展,忽视了对壮族传统原生态文化的保护,导致坝美旅游风景区的人文景观出现失真局面,这将不利于坝美旅游风景区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云南省广南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南县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1.
  [2]吴慧泉.坝美:最后的桃花源[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广南县旅游局.广南坝美旅游区总体规划[Z].2007-2020.
  [4]王建新.广南阿科:云南广南县阿科乡经济发展与社会文化调查与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5]刘诗仁.广南八宝:灵山秀水壮家人[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8.
  [6]赵云霞.对广南坝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及建议[R].昆明:云南低碳发展科技论坛,2011.
  [7]黄加运,黄国武.探析“坝美世外桃源”生态村的发展战略前景及对策[J].文山学院学报,2012(3).
  [8]吕棣.中华民族全书·中国壮族[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2.[9]陈秀云.广南坝美:我眼中的世外桃源[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14.
  [10]白娜,李海.坝美旅游资源分析[J].文山学院学报,2014(3).
  [11]徐宁.坝美“太商业”“桃源”何处寻[N].云南政协报,2014-07-28.
  [12]白娜,李海.坝美旅游景区“十三五”期间市场规模预测[J].文山学院学报,2015(6).
  [13]白娜,李海.广南坝美村寨旅游特色开发[J].中国市场,2015(30).
  [14]罗维有.作为“世外桃源”的坝美村: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如何[J].可能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6,31(8).
  [15]周建松,林之梅,游春梅.广南坝美村:旅游开发评述与建议[J].红河学院学报,2017,15(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26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