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的文物保护工程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以现代科技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的文物保护工程研究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分析了石质文物的发现与发展,其次分析了传统与现代化石质文物保护技术,围绕石窟寺保护技术,露天石质文物保护技术,三维成像技术等观点进行深入探讨,最后对传统工艺与现代化技术相结合形势,在传统工艺与现代化技术相结合背景下文物破坏的预防措施等内容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讨,进而为相关研究提供数据参考。
关键词:现代科技 传统工艺 文物保护
中图分类号:G2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3(b)-0091-02
利用传统工艺基础上,适当利用一些现代科技手段能有效完成文物保护工作,在文化力量的推动下逐渐形成了一定的文化保护标准与规律,这种新型文物保护方式在经过持续不断地完善被广泛应用在当下石质文物保护工作中。对于很多文物保护工作人员来说。要想全面的了解文物,不能只通过简单的文物保护分析以及数据收集工作的进行就能完成,主要是结合对石质文物特性的分析,总结出更适合石质文物保护的材料与方式,文物保护工作不仅是相关人员的工作,也是当下社会中每一个人的任务。
1 石质文物的发现与发展
石材实际上是最原始的建筑材料与艺术雕刻材料,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越来越多令世人瞩目的石质文物与名声古迹被发现,逐渐成为我国人民的宝贵财富,对于现代化社会来说,是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遗产与旅游资源。但是随着时间了的增长,很多石质文物在遭受过水、光、雨等多种自然界风化环境因素的破坏,会出现表面纹饰不清晰、粉化、剥落、滑坡、坍塌等问题,包括很多材料良好、性质顽固的石质文物长时间下来,都会发生一些不良变化,包括石器时代的岩画石器、打磨十分完美的砍砸石器以及各种石质古建筑等。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在保持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对文物进行保护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2 传统与现代化石质文物保护技术分析
2.1 石窟寺保护技术
要想真正保护我国很多石质文物,首先应该了解石质文物的性质与特点以及遭到破环的原因,再采取对应的手段进行切实可行性的文物保护工作,具体工作内容如下,第一调查文物发生病变的原因,调查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流程,绘制地形图、立面图、纵横刨面图等,只要测量方法是经纬仪导线测量、控制网测量、小平板测量以及近景测量[1]。第二环境质量测评,测试文物所在山体的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地震资料、污染源造成的危害等,明确文物受到危害的类型与进行实质性文物保护的措施。第三地质物理勘探,为了了解一些地质文物的主要意义与其使用目的,应该在满足物理前提下掌握其石质文物发挥的作用,当前使用的主要勘探方式包括利用微电极系方式勘探石窟表面的被破坏程度,利用声电波方式勘探石窟风化的程度,利用地震勘探进行窟前考古工作等。第四进行稳定性分析,很多石窟都出现在陡立的边坡地方,处于陡坡与洞室相结合的地段,要想明确文物的稳定性,应该在文物所存在山体的岩性、裂缝、力学分析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文物发生变化的规律,同时还应该对体积较大的石质岩体进行对应的结构面分析与计算[2]。
2.2 露天石质文物保护技术
应该从研究石雕的风化状态方面入手,做出相关的风化成因分析,结合气象特点,水害以及潮湿环境的长期性观测与详细记录,经过研究石雕风化的深度进行系统性取样。再进行岩石物理性质以及力学的探究实验、岩石氧化物的化学性质分析、薄片鉴定、风化产物的差热性分析、光谱分析、扫描电镜观察等工作[3]。一旦发现石雕出现病变的原因,就要采用电荷载强度实验进行超声波测试,探测石雕的病变程度,另外再对岩石的化学性质进行全面性分析,使用物探电法与岩石鉴定法对石雕的受破坏程度进行深入检测。
2.3 三维成像技术
现代化信息技术方式为文物的保护发展指引了新的方向,除去传统的绘图与照相技术之外,三维数字记录技术也在文物保护工作中以及文物研究工作中逐渐得到重用,高清照相、三维扫描、数字模型等方式不仅能够精准的对石质文物现状的定量化进行记录与分析,还能保存更精准的相关文物保护信息。并且在三维扫描基础上建立数字模型,就可以在间接性条件下接触石刻表面,通过计算机技术手段观察石刻形貌、截面形状、测量石器雕刻的尺寸,另外还可以利用三维技术方式对存在瑕疵的石刻进行局部完善与高效修复。
3 传统工艺与现代化技术相结合形势
文物保护工作实际上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与复杂性,必须在技术与管理措施良好的支持下才能完成,文物保护的目的是维持文物建筑的美观性、历史性与科学价值,文物保护过程实际上也是对文物价值再度了解的过程。文物保护工作必须在以下原则上进行,保存石质文物的原材料、保存文物的原结构、保存文物的原始工艺技术、保存文物的原始形态。我国文物保护制度中明确规定,遵循保护要求使用保护技术,具有特色的传统工艺技术必须保留,新技术与新工艺在使用之前都必须进行前期实验与研究,证明其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并且确定其对文物是无害的,才能投入使用。如果传统工艺技术采取淘汰制度时,可以采用经过验证具有切实可行性的现代化建筑手段与保护技术进行巩固与完善。比如在维护大型石窟的过程中,针对现代工艺技术的使用问题,无论是相关工作人员还是使用人员、文物保护施工单位都应该秉持,科学严谨的态度,对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反复的验证,最终将其利用在文物保护工作上。很多维护的工作在继承了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还设置了对应的监控、照明、消防等新型文物防护技术。
4 在传统工艺与现代化技术相结合背景下文物破坏的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就是指改善文物所处的环境条件,以防各种环境下石质文物再次遭到破坏,具体措施比如在大型石窟崖顶端做出防渗水设计,完善与管理地表水流的去向位置,并且隔断其石窟与洞窟之间的关联,排除石窟文物内部潮湿情况,防止石质文物由于水的侵蚀而影响其文物的质量与美观。在解决石窟等大型石质文物所产生的艺术断裂、洞窟开裂、塌体加固的问題时,最常使用的是灌浆粘结法,当前最常见的灌浆粘结材料主要包括环氧树脂物质、环丙烯脂物质等化学材料,这种材料性能主要呈现出加固岩石的物理力学形状,同时又具备粘结性高、粘度低、耐水性高等特性。灌溉设备主要使用的是空气压缩机以及特制灌浆筒等,在进行检查时,应该对灌浆的深度、石岩的硬性、岩石的变形情况作出明确的检查,最后能保证其灌浆加固的作用。
5 结语
虽然石质材料具有良好的坚固性,但是经过长时间的损坏与影响,石质文物被老化与破坏是常见的问题,在整个石质文物的保护过程中,传统工艺保护方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石质材料的维护以及文物的破坏方面都应该经过相关工作人员的深度探究。因此,做好传统工艺方式的继承与完善,并与现代化科学技术进行实质性融合,是文物修复的必要途径,现代化石质文物保护技术的发展是提升文物保护工作效率的关键性渠道,因此,传统工艺与现代化背景相融合才是未来石质文物保护工作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曲亮,刘建宇.现代科技与传统技艺结合的金属文物保护修复研究——以故宫博物院藏辽代金属面具为例[J]. 博物院, 2018,8(2):121-129.
[2] 詹长法,徐琪歆.现代文物修复的思考——以千手观音造像保护修复为例[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6,1(4):54-62.
[3] 陈虹利,潜伟.文物保护中传统工艺科学化研究探析[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5(1):78-8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32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