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代步一体化新型产品的设计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科技日新月异,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婴幼儿的关注越来越多,对儿童产品的要求也是更加注重。本论文主要探讨未来婴儿车产品领域,以电动婴儿车为主要创新设计对象。通过调查研究,搜集学习材料,以成人角度分析,从电动婴幼儿车为出发点探索电动婴儿车产品多方面的特性,分析电动婴儿车的发展前景及其存在的意义,电动婴儿车设计研究主要满足成人的使用需求,以达到代步功能。使婴儿车的设计突破创新的研讨探究。
  关键词:电动婴儿车;产品设计;代步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19.209
  1 研究发展现状
   我国婴儿车企业加大了对行业技术和产品设计的研发力度,行业竞争白热化。全球婴儿车制造行业逐渐转移到中国,中国成为全球婴儿车制造中心,消费者对婴儿车的需求要求不断提高,婴儿车行业在我国处于发展阶段,未来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随着科技发展,在婴儿车需求量上升的同时伴随着创新的难题,电动婴儿车将是婴儿车领域的较好突破口。给传统婴儿车加上动力装置,使成年人可以自由驾驶控制婴儿车,不但增加了成人的乐趣,而且减轻成年人的体力负担。适合未来发展前景和新时代人群的需求。
  2 设计特点和方法
  2.1 安全性
   安全是整个婴儿电动车设计中的重中之重,对于给传统婴儿车加上动力装置更是对安全要求格外严格。由于电动婴儿车有一定的相对速度,所以采取安全带固定婴儿,当紧急刹车后婴儿会因为惯性向前倾,若惯性过大,婴儿会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因此电动婴儿车需要采用五点式安全带。除了安全带,电动婴儿车的刹车系统也很重要,电动婴儿车的动力装置理论上与现代平衡车原理相同,动力装置本身会有刹车系统,但是为了防止意外,婴儿车本身的前轮后轮还需有相应的刹车阀,这样可以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动力装置方面首先要确保安全性,采用的动力装置符合要求:电池方面安全、轮子方面安全、刹车系统及其转弯连接处系统方面安全等,在此基础上要确保婴儿的最大舒适性,动力系统要求最大程度的降低分贝,并且电动婴儿车整体需要具备减震系统,通过增加减压弹簧来减震减少不平坦道路会对婴儿产生的损害,从而设计出未来领域令人满意的电动婴儿车。
  2.2 灵活性
   电动婴儿车的根本目的是进一步节省成人的体力达到代步功能,增加的动力装置无疑会给婴儿车本身增加重量,所以推荐婴儿车车身采用优质的铝合金,并且设计为可折叠式,动力装置与婴儿车本身采用可拆卸连接原理,这样可以适当减少增加动力装置带来的重量弊处,并且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传统婴儿车的优点。
  2.3 概念模型
   (该模型是通过连接件将传统婴儿车与平衡车相连接以达到代步的功能,产品为基础概念和假设,并无实际数据和实物模型。)
  2.4 本文研究产品主要创新点如下
   (1)为宝妈宝爸提供省时省力的一种新颖代步产品:在婴儿车基础上增加了相应的动力装置,减少成人的体力活动。
   (2)此产品满足了现状和未来的需求:随着机械科技的日新月异,生活向着智能化、便捷化的方向发展,人们追求更环保、更省时、省力的出行方式。
   (3)如果此产品理念创新符合实际应用,在此基础上对其他可应用领域作铺垫,有利于更多新产品的开发,例如电动购物车系类产品。
  3 电动婴儿车使用者层面分析
   婴儿车使用的主体对象是婴幼儿。但是婴幼儿并不是产品的实际操作者,电动婴幼车的使用者是婴幼儿与成人共同担当的,使用主体与产品之间的相对关系从另一方面决定了消费群体。由于婴幼儿這一主体的特殊性,故从成年人来讲,考虑产品有益于孩子的同时会选择一个“适合”自身需求的产品。所谓“适合”,就是既能满足婴幼儿的基本需求,也能适当的方便自己,对产品的功能和多样化有所选择。如果产品都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舒适感的同时,消费者可能会根据个人层面选择更为先进的产品,比如生活环境,经济条件,教育程度等层面;只有设计开始时正确了解产品的使用对象,才能更好定位产品的消费群体,从而达到创新过程中产生的价值意义。
  4 总结
   在未来的设计领域里,创新和绿色设计将会成为主导设计思潮。随着科技发展的大趋势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婴儿车产品也将会打破传统使用方式,因为其使用价值不像其他产品具有特定针对的人群,父母与孩子共同使用的产品应该满足双向的使用需求。国内外对婴儿车的设计研究中很少提到成人的使用需求,对符合成人设计创新点较少。把使用者也作为产品设计的关怀主体,适当的创新和大胆的突破可能会带来不一样的体验。本人对电动婴儿车仅是提出假设和初探。
  参考文献:
  [1]环球网科技.懒爸爸的新宠:“奔跑”的电动婴儿车[DB/OL].
  [2]陈靖允.李全强.王硕.狄思雨.于自强.一种新型婴儿车用电动碟刹系统的设计[J].科技经济导刊,2017(10).
  [3]靳培峰.智能双轮平衡车的设计[D].安徽理工大学,2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82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