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设计为人创造最合理的生活方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现代产品设计不仅仅是一种造物活动,而应看作设计是帮助人获取最合理的生活方式的过程。设计物也不是单一的静态的物,而是设计师优化人类的生活方式的载体。本文从什么是好的设计这一问题出发,通过研究设计概念的历史转变过程和设计对人生活方式的引导作用,表明设计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并阐明了设计为人创造最合理的生活方式这一观点。
  关键词:设计为人;以人为本;合理;生活方式
  1 关于设计
  什么是好的设计?这并不存在一个特定衡量标准,人们通常围绕“形式美”或“功能美”来论述好的设计,并各执一词。追溯设计的历史发展,各大设计风格在形式和功能上两方面的权重也不尽相同。现代主义设计强调了设计物的功能否定了装饰,而后现代主义设计又重新肯定了装饰在设计中作为形式和符号的重要性。从中也反映了始终困扰着设计师的自身定位问题——到底是做一名赋予设计物美感的艺术家还是去解决物品功能问题的发明家?
  人们总是围绕着如何定义好的设计而争论不休,然而其结论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各种被拿来作为论点的依据都离不开对人的关注。无论是拥护功能美抑或是强调形式美感至上,设计师们在进行设计时都应当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事实上,在设计的风格特征、表现手法、社会需求等条件不断变化的今天,唯一不变的是设计中对人的全力关注。这正是设计的魅力所在,是为人而设计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
  2 关于为人设计
  “以人为本”的设计狭义来讲就是满足人的各种需求,从功能、造型、色彩等多个角度设计出满足人生理和心理需求的产品;广义上则是将设计看成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手段和满足社会性需求的工具。也就是说“以人为本”的设计不应该只是简单地赋予产品富有美感的外观和某种特定的功能,也不只是单纯的创新,而应该上升到考虑人类真正的需求的这一本源层面,因为设计为人服务才是价值核心。
  人是设计物的创造者,同时又是设计物最终的使用者,因此“人”应该是关注的焦点。而这里的“人”应该是面向大众的,是为社会中的所有人服务的,而不只是少数人。早在阶级社会中,设计只为王公贵族、宗教等上层社会服务,人类的设计发展史实则是一部为权贵服务的设计史。直到现代主义设计的出现以及工业文明的洗礼,平民化的设计概念逐渐影响了整个社会,设计物品开始被大众所拥有,设计开始为社会中的普通人服务,从而逐渐做到了“为人而设计”。
  虽然现代主义设计的出現强调了为大众服务,但是在工业生产社会中,它渐渐地忽略了设计物的“合理性”,只是单一的在功能上为所有人服务。拿我们最常见的袜子来说,真正符合人的脚和脚踝结构的袜子应该有一个偏向直角的设计,但在早期工业生产中,为了节省工序和成本,生产出的袜子是直筒的、不合脚的。这些袜子虽然在功能上满足了人类的需求,做到了设计的大众化,但是却没有从真正意义上为大众服务。因此,单纯的扩大设计所服务的对象并不代表真正做到了“为人而设计”,但这可以说是“为人而设计”理念的进步,是促成设计“以人为本”理念形成的基础。
  我国工业设计专业创始人柳冠中教授曾经在书中说过:“工业设计为人服务的最高目标就是不断创造丰富的具有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产品,形成一个由各种产品组成的物化系统环境,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合理的生存和使用方式。”[1]也就是说,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的设计不仅要求设计师设计出人类需要的产品,还要真正从“人”的精神角度出发,站在大众的立场为大众考虑,所设计出来的产品要满足人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需求,并由这些设计物组成的生活环境不断给人创造出更合理、优化的生活方式。
  3 创造最合理的生活方式
  伴随着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的进步,人们已经不能满足于产品仅能提供基本使用属性的需求,而是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追求着最合理、最优化的产品设计。现代设计是一个预先、有意识的过程,恰巧也是为人创造最合理的生活方式的过程。工业设计的对象是产品,其实质是为人类尽可能地创造出使用起来最合理、最舒适的产品。因此,设计的最深层的目的不仅只是设计出具有形式美感或带有某种使用功能的产品,而是为“人”设计一种使用方式,一种合理的、经过设计师反复探索和优化后符合人类生活习惯的使用方式,设计物仅仅是传达这种方式的载体,它需要在顺应人类需求的同时引导人类的生活。
  中国古代思想家墨子说过:“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他强调了“功用”是造物的基础,设计物必须适应人类日常生活的基本要求才可以进一步地美化、优化它。举例来说,椅子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它的“功用”是满足了人们对于“坐”的基本需求。在此基础上,设计师通过设计椅子的不同高度、造型及比例去设计人类的坐姿。我们很自然地会想到,在一些娱乐休闲场所的吧台椅总是高于正常餐桌旁边的椅子,而餐桌椅又高于置于家门口方便换鞋的小座椅。另外,午后坐在阳台上晒太阳的人一定会选用一把舒服的躺椅而决不会用一把普通的直角靠背椅。同样的,在设计椅子的同时也为人们设计了或是矮坐在小板凳上轻松换鞋,或是双脚点地微微倚靠在吧台椅上自由聊天,或是放松地陷在躺椅里舒适午休。很显然,在这里椅子只是一种载体媒介,而它恰巧是在满足人类基本的需求后,设计师通过观察了解人的日常行为习惯,在椅子原有的基础结构上进行加工改造,为人设计了各种不同的、合理的、舒适的坐姿。与此同时,也体现了设计是关心人的,它为人类创造了合理的生活方式。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几乎每一件物品都是经过设计师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在人类的生活需求及生活习惯中不断探索、反复推敲而设计出的成果。所以,很多设计带给人们一种“本就该如此”的感受。这恰恰就说明了该设计物品给我们创造的合理的使用方式是被需要的,是符合人们日常生活习惯的。如今,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设计,它让我们当下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但设计永远都处于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在为我们创造最合理的使用方式的同时却永远不会满足于当前的“最合理”的状态。它跟随时代发展,随着人们需求不断扩大和生活习惯的变更而改变,从而为人类创造出在未来社会最合理的生活方式。
  4 结语
  在设计无处不在的今天,设计不只是简单地把技术转化为产品的行为,也不仅仅是艺术家对产品的装饰点缀或技术员对产品的技术加工,而是以“以人为本”为永远不变的原点,并从这个原点出发,永无止境地前进,其最终归宿就是为人创造一个更合理、更优化的生活方式。可以说,设计创造并改变着人类现有的生存环境,建造了物质多样而又充实的世界,让人类的精神空间变得异彩纷呈,也预想和规划着人类的未来。对于未来是什么样的我们不会知道,但我们要坚信在设计不断优化后,我们的生活方式会变得越来越合理,从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 柳冠中.工业设计学概论[M].哈尔滨:黑龙江科技出版社,1999:39-42.
  [2] 傅宝姬,张小开.从设计的本质看“人—物”关系的新内涵[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2(4):102-105.
  作者简介:孙蕾,女,江苏靖江人,苏州科技大学传媒与视觉艺术学院2017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19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