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崇拜产生的艺术观念:未来主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试图从未来主义艺术观念产生的主要背景因素和未来主义绘画作品所采用的元素和艺术效果入手,对未来主义的根本来源进行分析。本文最终得出结论,未来主义艺术观念其实是工业化时期艺术家们对技术的由衷崇拜而产生的一种艺术价值取向。
关键词:未来主义;艺术观念;工业化
自从1909年诗人马里内蒂发表《未来主义宣言》,并相继有画家波菊尼发表《未来主义绘画宣言》、建筑师圣艾莉亚发表《未来主义建筑宣言》等,未来主义就产生了。未来主义作为发端于意大利的现代艺术流派,其艺术观念中既包含了打破传统、歌颂变化的美学思想,又包含了对人的精神世界脱离现实约束的一种畅想式的激进艺术观念。
1 未来主义产生的背景
未来主义是以现代工业文明为背景发展起来的一种艺术观念,这种观念产生于社会工业化进程中,追求速度、追求变化,歌颂超出人力的机械力量的巨大生产力和社会影响力。
未来主义的产生主要来源于三个背景因素。
1.1 工业化时代的来临
第一个背景就是工业化时代的来临。蒸汽机的发明作为工业文明的开端,给人们带来了有效率的乘火车远途旅行经验,和去往更远的地方所产生的见识和交流体验。
这个由技术变革带来的社会背景给艺术家们提供机会进行更广泛交流。快速的列车行进,给艺术家们带来了对运动下的光线变化的直接感受。这些直接感受转化为印象派艺术家对破碎的光线的描述,也转化为未来主义艺术家对速度的追求和表达。
工业革命还带来了众多的新产品和新材料,也带来了社会生产的专业化分工。艺术家们观察到了这种变化,并认为这种变化应该可以给更多的人带来福利。于是,这种皆大欢喜的未来局面鼓舞着未来主义者去鼓吹未来的美好景象。未来主义者并且认为,一旦实现未来的这些美好景象,当前社会中的各种不如意都会被迫消失。因此,未来主义者很容易地就成为社会主义者。他们为了更早地“到达”未来,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并成为身体力行的实践者。
1.2 现代城市的兴起
随着工业化时代的来临,城市作为满足工商业生产销售的重要场所,逐渐成为艺术家们赖以生存和生活的主要空间。在现代城市中,出现了很多原本在乡村无法预料的社会问题。
在传统的乡村中,人们只是土地的附庸者,各自的角色由于对土地的依附关系不同而不同,且几乎不能改变。在中世纪后期开始兴起的城市中,由农民转化而来的手工业者的传统工作过程,既没有分工,也没有工业化时代的大量生产能力。因此这些城市依然与传统乡村一样,是静止的、几乎没有变化的生活环境。这个时期的艺术家,致力于描绘静止的人物、完美的形体或者心目中的“神”的形象。完美往往来自对个体的独有想象。这个过程看似是客观的,本质上却是奇幻的。
然而,工业化时代来临,工业化既解放了部分的土地附庸关系,也创造了新的现代城市。现代城市中,人的角色因为工业化带来的专业分工而产生了变化以及可选择的余地。由于生产效率的大幅提高,现代城市的市民开始有闲暇时间。这种重要的变动一定会被艺术家捕捉到,并成为艺术作品的重要来源。现代城市中人闲暇时走向郊原的感觉,和传统乡村社会中人长期身处郊原时产生的感觉完全是不一样的。因此工业化时代首先带来的是人看待周遭事物感觉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心理机制,必然是现代艺术首先要描述的对象。这种变化的感觉是印象派、新印象派所描述的对象。
立体主义注意到,同一个对象,在同一个空间,由于视角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形象。因此立体主义者致力于描述同一个时间在同一空间不同视角的艺术形象,是空间视角转换的艺术。
未来主义者受到印象派新印象派、立体主义的启发,用时间作为变化轴,对艺术对象进行描述,是时间转换的艺术。时间的转换可能同时伴随着空间的变化,也可能是在同一空间流逝,因而产生了不同形式的未来主义作品。
1.3 意大利艺术潮流领袖地位受到威胁
随着印象派、新印象派、立体主义等各种艺术流派的兴起,意大利在文艺复兴时期重建的“罗马帝国式”辉煌似乎不再耀眼。这对于意大利的艺术家来说,是一种重大的心理打击。
为了重新找回意大利作为艺术之都的领袖地位,艺术家们绞尽脑汁去发展能够夺回昔日荣光的新的艺术观念。过去的已经过去,即使是文艺复兴对希腊罗马艺术的再现与发展也逐渐走向没落。茫然间,马里内蒂发表的《未来主义宣言》犹如一盏明灯,将意大利的艺术家引向“着眼未来”的艺术观念发现之旅。
博乔尼,在马里内蒂的未来主义观念的指引下,实践了将速度、工业生产场景、摩天大楼、新材料、工业社会中激情澎湃的人进行表达的绘画《城市的兴起》,成功地将未来主义引入了绘画领域。巴拉也开始关注光线、运动和速度在画布上的描绘形式。他的作品《路灯——光的研究》呈现出一种科学研究般的严谨和独特的形式美感。年轻的建筑师圣艾莉亚更是凭借未来主义观念的启发,构建了颠覆式的未来城市构成形式并绘制了蓝图,而这些蓝图在如今成为现实。
2 未来主义崇拜工业化的巨大生产力
工业化带来的社会生产效率提升,是传统手工业无法想象和比拟的。这种生产效率迅速转化为经济财富,冲击着传统小农经济社会和传统手工业社会的人们的心理和生活方式。
2.1 未来主义崇拜机器的力量
商业社会的来临,使得艺术家们重新思考人力与机器力量的对比關系,并在自己的作品中进行表达。博乔尼的作品《城市的兴起》中,画面正中由黑色的机器产生的巨大的旋转力量,带动裹挟着周围的一切事物,不论是人还是其他。而在画面边缘处的脚手架、高楼、烟囱等均是由工业生产带来的独特成果。他的作品中很显然在歌颂这种力量,并且对这种力量带来的生活变化持有热烈的欢迎态度。
巴拉是一个细心的艺术家。他耐心的观察路灯的光线的不同层次,对路灯发出的光线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并形成作品。这种光线与印象派新印象派致力于描述的自然光的光线显然是不一样的,规则而且富有明确层次。这其中仔细的研究和观察,难道不是包含了对工业文明的重要产品之一——电的由衷感叹吗?难道不是他作为艺术家理解当今世界新事物的努力吗? 2.2 未来主义崇拜机器的速度
艺术家们还对工业化时代的速度印象深刻。博乔尼在《未来主义雕塑宣言》中,强调将速度引入艺术作品中,在艺术作品中表达空间和时间的连续性,“要让物体在空间的延续里获得生命的力量”。这种尝试对俄国的构成主义雕塑、达达和超现实主义,对20世纪后半叶的波普雕塑艺术以及形形色色的环境或综合材料的造型艺术影响巨大。
建筑师圣艾莉亚在关于未来城市的构成形式的草图中,也极力描绘了出于快速交通需要的直接而简洁的多种通道设计,抛弃一切不必要的装饰和转弯直达目的地,是对未来社会生活中对节约时间和速度追求的一种响应。
2.3 未来主义构想着工业化带来的美好生活
未来主义者一旦敏锐地感觉到工业化作为一种技术力量,将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美好的变化,丰富的产品、闲暇的时光、人从劳作中解脱出来的自由以及更广阔游历的空间,就会极力歌颂这种技术力量,并希望这种技术力量能够推动并打破当前陈旧的社会现实。
博乔尼在作品《美术馆里的骚动》中,通过描绘人们破坏美术馆中经典美术作品的行为,表达了人们应该努力去打破看起来很美却陈旧的、守旧而不思变化的现有思维方式。他呼吁大家去努力跟上工业化时代的潮流,而不要被传统所束缚。艺术家作为敏锐的时代代言人,早就感觉到了社会变化的到来,并通过自己的作品表现出来。
也有艺术家对工业化时代会带来的原有秩序的破坏心有忧虑。卡拉在作品《无政府主义者加利的葬礼》中,对旧秩序破灭、新秩序尚未建立所带来的混乱进行了表达。画面灰暗、重叠着各种经过结构的人形,既是人物抽象绘画技巧的探索,也是对未来的隐忧的表达。这种动荡也许令其很不安,因而卡拉在1916年后开始极力摆脱未来主义,号召回归传统。
3 未来主义崇拜现代材料及其应用所产生的不同以往的审美效果
现代材料与传统材料的性质和审美效果不同,带来了新的审美观念变化。
建筑师圣艾莉亚在《未来主义建筑宣言》中,提倡大量运用新材料,摒弃传统昂贵的大理石和青铜,改用各种杂类介质,如玻璃、赛璐璐的透明平面,金属片、金属丝室内外的电灯等表现的现实平面,并仔细研究了现代材料对建筑设计和构造的内在影响。
圣艾莉亚在《未来主义建筑宣言》中,毫不掩饰地表明了他对建筑装饰的看法:“未来主义者的建筑装饰的价值,在于仅仅使用并独创地安排原色的或是裸露的或是有强烈色彩的材料。”他反对超出建筑结构与功能需要的多余的装饰。这种看待建筑装饰的观点,与现代主义设计师沙利文在《建筑装饰论》中所提到的“装饰是一种精神上的奢侈品,并非必要”的看法,“假如我们能在某一段时期里,完全摒弃任何装饰的使用,把思想集中于裸露的好建筑生产上,则对于美的造型将大有助益”的看法有同样的精神内涵。圣艾莉亚坚持不把任何传统建筑的装饰元素运用在设计里,这是其在未来主义建筑设计中的特点。这个特点也成为后来西方现代主义设计师们所采取的普遍方式和方法。
4 未来主义是技术崇拜产生的艺术观念
未来主义者通过对工业化时代下社会和人的变化的感觉,用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进行描述,成功地引发了人们对未来的思考。
这些思考首先是未来主义艺术家的艺术形式创新探索。不论是从色彩、绘画形式,还是从绘画到雕塑再到建筑等艺术领域,未来主义艺术家都进行了全面的探索。这些探索尽管在艺术史上没有留下更多的“经典”作品,但这恰恰是艺术家们追求的。他们更多像是在做试验,通过自己掌握的不同艺术技巧,开展针对未来进行观念分析和表述的试验。这些试验对之后的各类艺术流派均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试验之后,确实有艺术家坚定地回到了传统的道路上。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主义艺术是稍纵即逝的,恰恰相反,即使是作为试错,也成功地引发了艺术领域以外的其他领域的思考,也对之后大放光彩的设计领域產生了重要的影响。未来主义从产生之初就不仅仅只是一种艺术观念,更是一种社会观念。
未来主义者还是身体力行的实践者。他们把发动社会变革的机制之一——战争,看作是迅速打破现有牢笼、尽快进入未来美好社会的捷径,最后竟然不幸沦为法西斯的代言工具。然而,技术崇拜产生的艺术观念、社会观念的局限就在于此。
参考文献:
[1] 邓吕洁.意大利未来主义艺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
[2] 陈岸瑛.未来主义和纯粹主义——欧洲机器美学的缘起[J].装饰,2010(04):26-30.
[3] 萨布丽娜·拉法格罗.未来主义之路[J].中国美术,2010(02):153-157.
[4] 樊建武.当代西方未来主义思潮简评[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3(02):173-176.
[5] 钱江.绘画传统的决裂与颠覆——从未来主义到达达主义[J].艺术评论,2013(08):129-131.
[6] 赫云.没有未来的未来主义:波菊尼与乔伊斯比较研究[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1):82-85+132-133.
[7] 弗朗索瓦·阿尔托格,黄艳红.一个古老名词的未来:兼论当下主义历史观[J].史学理论研究,2014(03):42-48+158-159.
[8] 张希.论意大利未来主义艺术[D].南京艺术学院,20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20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