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符号学视角的清朝官服补子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由于我国历史悠久而且存在较长历史的封建帝制社会,在历史发展与沉淀过程中产生和保留了大量的传统习俗和多种多样的艺术品。本文将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简要探析清朝官服的补子。
  关键词:补子;清朝官服;符号学;封建礼教
  0 引言
  补子,作为清朝官服最具特色的服饰之一,在清朝服饰的发展中起着标志性作用。[1]清朝时期,为了区分不同官职和品阶,官员们一般会在官服前胸以及后背上添加一块织物。一般而言,文职官员官服上补子为禽,比如仙鹤、孔雀、云雁、鹌鹑等图案;武职官员官服上补子为兽,比如麒麟、狮子、豹、虎等图案。除了文职武职官员补子图案类别的不同,在相同官职中对于官级图案的使用也极其严格。即不同官阶对应相应的图案,不可僭越。比如文官一品可用仙鹤图案作为补子图案,而三品文官则只能使用孔雀图案,武职官员也是如此。严格规定补子图案可以帮助区别官职和品阶。[2]
  1 补子与符号学的联系
  符号学作为研究符号本质、符号变化规律以及符号与人类活动之间联系的理论,其主要可以阐述为能指和所指的二次元关系。由此可见,所有事物都可以看作符号,那么人们在看见某一特定符号时就可以联想到对应的事物。同时,对于符号的界定并不局限于具体的实物,符号也可能是人们虚拟想象出来的。符号能够帮助人们通过具体的外观特征联想到符号背后深刻的意义内涵。基于符号学的角度分析,清朝官服上的补子就可以看作一个符号。这个符号通过不同的纹理图案对不同官职和品阶的官员以及皇亲国戚进行身份标注。当人们看到不同的补子图案时就会联想到这身官服的主人的身份地位。除此之外,补子这个符号也包含着封建帝制的社会下对于身份的严格区分以及阶级不可僭越的思想。在当时封建帝制的社会下,对于补子图案的使用具有详细的规定,相较于现代放松的社会环境,在当时对于人们阶层的分级是十分严格的。这也是补子符号背后封建思想的反映。当时的人们对于阶级概念十分明确,正所谓“君臣父子”“人伦纲常”,这些概念都在不断强化人们对于自己身份的认识。对于他们而言,不同的身份就理应享受不同的社会地位,比如对于皇帝而言就是万人之上、天赐之子,享受人们朝拜;而对于下人而言,就没有享受生活的权利,他们需要服侍主子甚至沒有任何人身自由。由此可见,补子这个符号其背后的意义并不简单。下面将从符号学的角度深入分析补子符号的含义。
  2 补子图案特征分析
  补子作为封建社会身份的象征,对于不同的身份补子的图案也有着严格的规定。除了文官用禽、武官用兽这一规定外,还有一个最为特殊的图案,即皇帝专用的龙纹。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的龙纹已经没有了封建帝制时期的特殊地位,但是对于中国人而言仍然是特殊的存在。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龙纹被世界广泛认可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而中国人除了自称炎黄子孙外也标榜自己为龙的传人。而在封建社会,龙纹并不能为平常百姓所有。龙的图案只能供天子使用,象征天子的权威。龙纹的使用在清朝达到鼎盛,最为著名的例子就是"九五至尊"。具体来讲就是,清朝皇帝的黄袍不仅仅只有一条龙,而是有九条金龙,分别位于龙袍的前胸、后背、袍子下侧左右两边、左肩、右肩以及右侧内襟。同时龙袍无论从前面或是从后面看都可以看见五条金龙以呼应"九五至尊"中的"五"字。其中这龙袍上龙的姿态也不相同。前胸以及后背上的龙为正龙;袍子下侧的龙以及龙袍肩上的龙纹则是升龙;内襟里的龙是行龙。不同的龙纹形态各异,但都表现出天子之威。
  3 补子的内涵
  不同的补子图案不仅可以区分官职和品阶,同时也是地位的象征。对应的图案越高贵稀有,其官服主人的地位也就越高。对于皇室成员而言,除了皇帝特用的龙纹以外,皇亲国戚的补子图案一般为蟒纹,意思为吉祥平安。对于官员而言,文官用禽类图案,表现文官儒雅贤德的特性,同时也包含了统治者对于文官智慧忠诚的期望;武官使用兽类图案,表现了武职官员骁勇善战的特性也表达了统治者对于武官战无不胜的期许。同时不同的图案也能用于区别官阶大小。
  补子也能达到区分阶层的目的。在当时封建帝制的社会,对于身份的鉴别以及区分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当时,人们都普遍推崇儒家思想,而儒家思想中的经典思想便是"礼"。这里的"礼"并不是当代人们熟悉的礼貌待人,而是对长幼尊卑、高低贵贱的严格区分,即身份不可僭越。补子也是这一思想的产物,反映着不同的身份。
  4 结语
  尽管补子是封建帝制身份区分的象征,但是其历史意义不容磨灭。通过补子,我们能够深入探究清朝的服饰历史,同时也能进一步了解清朝时期匠人的手艺技巧。在了解其深刻含义的同时也能走进历史,感受封建帝制时期的特征。已经进入现代化进程的当代社会,补子对于身份的鉴别已经没有作用,相反的补子的图案元素更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中国风热潮席卷时尚界,补子作为具有典型图案的传统服饰作品,其学习价值与意义不容小觑。
  参考文献:
  [1] 高文凯,季杰,林连叶,杨珍妮,任丽红.清朝官服补子在现代服装中的融合运用[J].纺织科技进展,2018(05):10-11+19.
  [2] 刘静轩.符号学与明清补服研究[J].美与时代(上),2012(10):105-106.
  [3] 王文权.清朝官服补子研究[J].学术探索,2012(01):132-135.
  作者简介:魏佳(1985—),女,山西长治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现代设计艺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21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