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探索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雙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区别于普通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是高职高专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的升级,是学校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对本科职业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可行性分析,探索出试点本科职业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在教师来源、师德建设以及教师培养、考核等方面的实践路径。
  [关    键   词]  职业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3-0304-02
   2018年底,教育部批准15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改革试点,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为国家实现教育改革、职业教育规划奠定了基础。然而,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改革试点工作如何开展,其办学定位(办学方向、发展规划、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等)、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技研发应用、社会服务、校园文化建设、开放办学、条件保障等一系列实实在在又迫在眉睫的问题都亟须探讨、完善,形成一整套相对完整而科学合理的办学理念体系。再通过实践检验、反馈、修补,最终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2019年1月,国务院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如滚滚春雷起萌蛰,将迎来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时节。《方案》推出一批制度标准,其中包括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标准,明确提出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方案》中界定“双师型”教师,即同时具备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从国家层面在文件中的明确表述。
   一、“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分析
   (一)“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方案》开篇第一句话“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这是国家对职业教育新态度、对职业教育形势的新判断、对职业教育地位的新定义,是我国职业教育的时代新认识、社会新导向、市场新希望,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职业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随着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到了必须下大力气抓好的时候。如何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着力点很多,其中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人力资源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永井道雄是日本著名的教育学家,他曾表示:“办好教育的关键,第一在教师,第二还在教师。”职业教育要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学生要具有转化成果的行业应用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教育教学效果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水平。因此,“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能否落地,能否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建立一支有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关键。教师是优秀人才的引路人,正所谓名师出高徒,好教师培养好学生。只有同时具备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才能用丰富的理论经验和知识储备,让其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游刃有余;才能用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经验,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能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更好地指导学校应用操作;才能保障本科职业学校改革试点建设性基础工作。
   (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可行性
   纵观国际职业教育,无论是英国的“现代学徒制”、德国的“双元制”,还是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都具有严格的准入制度和入职后的培养、考核制度,使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与时俱进的专业水准。《方案》明确对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教师引进方面对工作经历、职称、学历方面的具体要求,从2019年起执行。同时明确2020年起,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建立100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这些要求和计划并不是异想天开凭空提出,而是切实可行。准入要求只需遵照执行。落实提高计划是要建立在深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基础上。
   国家重视,制度先行。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促进职业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才双向交流。”2017年12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2018年2月,由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
   校企联动,深入合作。以往校企合作,企业参与合作积极性不高、参与程度不深、存在“一头热”“两张皮”等问题。随着产业结构升级,企业面临人才紧缺、技术瓶颈等困境,从内生需求出发,已经意识到加强校企合作是破解之法。从外部环境而言,有国家支持、各级政府推动、各校积极主动。因此,产教融合指导下的校企合作不断紧密、深入是必然趋势。但为了更好地推动合作,国家层面需要不断细化各项政策,各级政府层面需要进一步搭建平台、营造环境、引导督促,学校方面需要不断提升加强自身服务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企业方面需要积极主动加强与学校联系合作,不断“发挥企业在实施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
   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实践
   (一)教师来源新辟渠道,注重企业工作经历    从源头上,在引进时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奠定坚实基础。通过对15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改革试点学校走访调查了解到其教师来源相近,主要有两类:一是高校应届毕业生(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这类教师学历层次高、理论基础好、可塑性强,但缺乏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二是科研院所、公办高校退休人员,这类教师职称高、科研能力强或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但同样缺乏企业经历,对新兴行业、生产线、产品了解不透彻。当然也有学校由于办学历史原因(如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源于兵工行业),大部分教师来自兵工各大企业有工程背景的高技能人才。
   学校人才引进要新辟渠道,将目标锁定到企业。《方案》明确指出:“从2019年起,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学校要有针对性地招聘有丰富企业经历,有深厚工程背景,有高级工程师、工程师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到学校任教、参与学生培养方案设计、指导培训原有教师中缺乏企业经历的教师。
   (二)师德建设常抓不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师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的工作。“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培养教师的高尚师德始终是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造就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仁爱之心、有扎实学识的好老师,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高尚师德师风的践行者、良好思想品行的示范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
   一方面,通过对教师思想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创建教书育人的良好教风和风清气正的学术氛围。通过对教师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教师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广大教师能自觉依法执教,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师德考评办法,加强师德考评,在职称评聘、年度考核、聘期考核中坚决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对师德考评结果“不合格”的教師应予以纪律处分并调整工作岗位。通过建立师德师风建设、评价,考核、表彰机制。推出典型,弘扬先进。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形成弘扬高尚师德的强大正能量。
   (三)教师培养分类分层,着力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学校要进一步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对教师培养的重要性。针对各类各层次教师的特点,进一步完善教师培养制度,依托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规定并落实教师定期到企业参加实践制度(每年不少于一个月),提高教师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求教师掌握一门与专业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获取相应职业资格证、技能等级证,使教师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较强实践技能。着力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努力达到国务院“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教师能力要求。
   对原有教师中缺乏企业经历的教师要加强实践能力提升,增强企业文化、工匠精神修养。对有丰富实践经历的教师加强理论水平和授课艺术。对专业带头人的培养,要求能够准确把握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注重本专业发展前沿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掌握,有目的地选派参加院际间的学术交流和访问学者,以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为核心,培育其组织领导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把中青年教师作为学院培养的重点,对他们着重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培养。有计划地送到企业一线实践锻炼,参与学术交流、教学改革、科研或科技开发项目等方法和途径,迅速提高其教学水平、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
   (四)教师考核注重实效,把握核心关键指标
   15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改革试点要保持职业教育属性和特色,坚持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一定位来开展。围绕这一定位,对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要完善“双师型”考核制度,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在对教师个人考核方面注重对“双师型”的考核,把握几个核心关键指标。注重对实践教学能力的考核,包含教师参与实践锻炼的时间和效果,密切联系企业、深入企业的程度,为企业贡献实效、取得工程专业技术职称、实践教学效果等。
   注重对考核结果的运用。考核结果应和各项评优、职称评定、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选拔、送培、留学、奖励等挂钩。在学校树立明确的导向,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增强优秀教师的荣誉感,激发人人向上的活力。同时,对考核结果不是太理想的教师,应视其情况给予充分引导、帮助,通过跟踪检查、定期反馈等方式,有针对性地补短提升。对因个人能力、态度等原因造成实在无法达到教学要求的教师,应充分发挥民办院校的灵活性,进行调岗或者解聘。
   参考文献:
   [1]李军民.学校本位视域下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76-79
   [2]秦捷.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7(2):135-137.
   [3]刘长为.职业教育“双师型”资队伍建设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5,13(8):21-25.
   [4]段金镜.四位一体“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基于教师职业成长的角度[J].河南商业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156(1):75-80.
   [5]刘新红,陈克飞,程庆应.用技术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思考[J].理论观察,2015(12):144-146.
   [6]陈曦萌.基于能力分析的“双师双能”型职教师资培养教学改革思考[J].柳州师专学报,2016(2):85-90.
  编辑 李 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40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