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德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失重现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一个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担任班长,被老师们说成是希望之星的同学,在课间鼓动学生并带头恶作剧,破坏即将进行的《道德与法治》课。当老师查问时,以说谎、欺骗、要挟未参与的同学等手段来阻止老师调查真象,还说什么不能破坏友情,做不讲义气之事。当老师追究到他时,他说:“老师:政治课多少分?您给我道德划零分吧,无所谓,只要主课学习成绩好……”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法制意识能用分数衡量吗?看重分数而忽视道德修养,法律意识淡薄是问题所在。
  关键词:德育 中小学教育 失重现象
  好一个道德划零分!德育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的总称。德育是培养人们的思想品德,塑造人们灵魂的教育活动。但是德育在我们部分学生和家长看来只不过是一门副课,统称为小学科。德育在他们的心目中失去了它应有的重量。在他们看来,道德既不值钱又不好吃,对自身的利益又没直接的影响,要不要道德都行,使道德失去了对行为的约束能力和作用。法律是道德的底线,突破道德底线就触硑法律进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德育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寓各学科教学中,融入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断提升青少年的道德修养,为中国梦的实现夯实基础。
  我国历史上各个时代和西方国家的教育都非常重视德育。我国古代教育中,“礼”就是“六艺”之首,大教育家孔子在《论语·学而》中指出:“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说明施行“孝”“悌”等道德修养应先于“学文”。英国教育家洛克就曾强调,在培养绅士的品性中,“德行是第一位,是最不可缺少的。”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更是把重视德育建立在自觉的基础上,列宁曾指出:“应该使培养、教育和训练现代青年的全部事业,成为培养青年的共产主义道德的事业。”
  然而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由于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的影响,价值多元化观点颇为流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等通过各种方式在学生中得到反映。
  在改革開放的今天,世界上各种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社会思潮,通过网络,影视广播、书刊读物、音像制品、文化市场等多种渠道无时不在影响着青年学生。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学生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模式下那种被动的学习状态,考什么学什么,考试分数就是衡量学生学习优劣的唯一尺度。忽视素质的教育,种种因素使德育的重要性被我们的青少年学生忽视,被广大的学生家长忽视,甚至被部分老师,领导忽视。德育在中小学教育中出现了失重现象。
  失重是一个物理学概念,质量在而没有引力。在倡导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今天,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密切相关,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小学德育大纲》中提出:中小学德育对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政治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决定性作用。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因此,加强并且完善德育教育就成了必然的要求,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小学德育教育从具体实施操作起来至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内容的编排越来越接近现实,接近实际,接近生活,学生学起来也好接受。例如由思想品德到道德与法制就是这样,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应正确对待存在的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应试升学的巨大压力,忽略了德育的重要性,对其投入的关注和付出根本不够。而且,一些学校将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学校招生的卖点,并且作为学校赢取利益的手段。
  疯狂追逐经济利益的社会大环境也给学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甚至让一些学生觉得课本中的感人事迹不真实,很可笑,并不值得学习。好则是国家领导发现了问题所在并采取了和正在采取措施扭转这种局面,审时度事的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提高道德素质教育,只有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寓德育于各个学科教育之中。通过教师、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来提高青少年学生的道德素质。使他们懂得一个有道德素质的人内心一定具备无需提醒的自觉性,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这已经根植于心里,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人才是和谐社会的需要,才是真正的人才,才是国之需要,社会的栋梁。
  参考文献
  [1]列宁.《青年团的任务》(一九二零年十月二日)《列宁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四月第二版第一百二十三页.
  [2]刘旭东.中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53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