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教学活动的若干特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一种双向活动,这种活动具有几个比较鲜明的特点:首先,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其次,教学活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三,教学活动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向活动;第四,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社会性;第五,教学活动是动态的,处于不断的创新与发展之中,带有一定的时代特色。
关键词:教学活动 目的性 循序渐进 动态
一、教学活动具有目的性
1.目的性的体现
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教学活动的目的性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上,无论在哪个教学阶段,我们都必须要制定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方向和归宿。
2.教学目标的制定
从当前我国教学目标来看,通常都是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教学目标在制定过程中需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需要具备准确性,二是需要具有可检验性。当前,学校在编写教学目标的时候一般都是会采用美国心理学家马杰的方法,核心是行为、条件、标准三要素模式。
二、教学活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1.循序渐进的体现
在《论语.宪问》中有这样一句话,“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理学家朱熹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朱自清《经典常谈.四书第七》:“而所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循序渐进的。”王蒙《名医梁有志传奇》:“研究开拓是好的,但是一定要抓好基本功,这样才能做成几件实事,好高骛远则只能是空中楼阁。”
2.循序渐进的教学路径
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如果一下子灌输给学生太多或者太复杂的知识,学生很难能够消化和吸收。从学生自身来说,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同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著名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曾经指出要素教育论,这一理论的基本思想就是,教育过程应该从一些最简单的、为儿童所能接受的“要素”开始,再逐渐地转到日益复杂的要素,促使儿童的个方面才能的全面、和谐发展。裴斯泰洛齐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着一些简单的要素,假如人们能够正确地认识这些简单的要素的话,就能够更加轻而易举地去认识他周围的世界。
三、教学活动是一种双向活动
鲍良克在《教学论》中曾经指出,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三者缺一不可。日本的长谷川荣、苏联的达尼洛夫以及我国云南师范大学的刘克兰教授也曾经指出过相同或者相似的观点。日本的柴田义雄也曾经提出过相同的观点,认为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共同活动。教学活动是一种双向活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构成。教学活动不仅应该看到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还应该看到学生对教师的影响作用。
四、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社会性
1.教学活动是一种社会活动
在《街角社会》中指出,不同家庭背景下的孩子的表现是具有明显差异的。在《规划与惩罚》中福科的权利理论也指出教学实际是通过规则培养成一个社会人。教学活动本身就与社会密不可分,教育学研究与社会学研究也是密不可分的。
2.教学的社会性意味着强调个性
教学并不是一种灌输式的学习,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教育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教学活动应该讲究“由博返约”,做学问应该从广博出发,继而务精深,最终达到简约。[1]从教育学层面来说,其含义是说知识要广,但必须要有一个中心加以统帅。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教学需要用一种讲道理的态度去讲理,使学生能够理解、建构、内化、形成和发展。
3.师生关系中的社会性
学校大体上可以划分成为两大群体,即教师和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除了最基本的师生关系外,还可能是朋友关系。师生关系的发展是具有一定的社会性色彩的,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时候,需要给予学生以引导、帮助、关怀和宽容,学生也應该积极地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给予教师以信任、尊重和理解。良好关系的构建是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的,良好的教学效果也需要教师和学生联手创造。
五、教学活动是动态的
1.教学活动本身具有动态性
教学活动是动态的,这是非常容易理解的,行为本身就具有动态性,而且哲学中也曾经指出,世界上的任何物质都是相对静止、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2.教学活动中的动态性课程资源
在过去,我们对课程资源理解地比较片面一些,将资源简单地归结为材料、设备、场地和教材等一些具有的物质载体,但是却忽略了一些动态性资源,例如教师的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近呢个、活动方式与方法等等。实际上,这些动态性资源对教学活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上,动态性资源更加具有实用性。
3.教学方法的不断丰富、教学目标的变化
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教学目标也是不同的。在孔子时代,其教学目标就是培养一个全人、一个完人,倡导以仁为本、有教无类;朱熹十分重视教育在改变人性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其教育目的就是“明人伦”;到了民国时期,蔡元培将教育目标归纳为培养学生的“完全人格”或“养成健全之人格”,其追求的是人和客观世界之间的和谐融通。[2]到了现在,我国提出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学目标的制定是需要充分考虑到社会发展要求的,具有一定的时代特色。
六、结论
目的性、循序渐进性、双向性、社会性以及动态性是当前教学活动呈现出来的主要特点。像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有学者提出来,尽管到今天已经经过了两千多年,依旧适用于当前的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俞卫胜.由博返约,追求简洁——一堂“一题一课”复习课的思考[J].中学数学,2016(22):30-33.
[2]臧慧璞.蔡元培语文教育思想及对当代语文教育的启示[D].延边大学,2018.
作者简介
段元超(1995.06—),女,汉族,山东省泰安人,研究生在读,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教育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56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