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产学研项目平台为基础的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现状研究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新时期高校的产学研平台发展目标应适应“双一流”高校人才培养方针,形成可复制、可操作、可推广的教学实践基地,并依托建成的教学实践基地,加大研究生教学实践环节的参与力度,考查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和工程应用水平,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实践创新能力。以南京理工大学现有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为研究试点,分析新时期“双一流”高校人才教学实践基地的现状。
  [关    键   词]  产学研项目平台;高校人才培养“双一流”;教学实践基地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3-0014-02
   一、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产学研即产业、学校、科研机构等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先进系统并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综合优势。 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通常指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与以科研院所或高等学校为技术供给方之间的合作,其实质是促进技术创新所需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产学研相结合,是科研、教育、生产不同社会分工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是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这种合作的形成,常规上是以达成横向课题合作为基础,以战略合作基地为依托形式,以提升企业生产效率为目标,其核心因素主要包括技术开发、资质支撑、人才培养等环节。
   产学研项目平台是指高等院校在提供技术支持、服务地方经济过程中,以产学研合作项目为基础,以学校为基本单元建立而成的综合性技术研发平台。在我国,这种产学研项目平台的建立多以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履行横向课题技术攻关为主要内涵。在充分的企业合作过程中,学生越来越多地参与研发工作,在平台上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协助导师承担着横向课题的基础研究工作,另一方面,在与企业合作参与生产研究的过程中,也可以充分享有实践教学环节的学习。这是高校与社会接轨,建立具有实际效力的教学实践基地的较好方案。
   二、研究现状及国内外发展情况
   (一)国内外教学实践改革工作背景
   自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复苏后,欧美国家为寻求科技发展转型经济,在高校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获得了宝贵的经验。他们将高校学生大量地投身于工业和第三产业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对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加强校企合作、共同突破技术壁垒等方面有重大意义。
   中国高校的教学实践改革工作主要经历了四个时期:
   初级阶段(1981年—1983年):社会实践一般由学生工作部门(学生处、团委)组织,活动内容主要是开展社会调查,其目的是使大学生了解社会,激发爱国热情,具有显著的政治需求。
   发展阶段(1984年—1986年):1983年,团中央、全国学联发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周的通知,得到各地高校的响应。社会实践以“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指导方针,组织性强,该时期活动形式有社会调查、咨询服务、义务劳动、勤工助学等多种形式。
   提升阶段(1987年—2015年):由中宣部、国家教委、团中央联合组织,社会实践成为高校的重要任务。学校与地方共同组织,学生人数多、覆盖面大,活动内容增加了扫盲科普、挂职锻炼、科技开发、推广宣传等。
   深化阶段(2016年—至今):2016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明确了普通高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创新型实践能力成为高校实践教学核心任务。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鼓励高校吸纳社会资源,建设适应新时期“双一流”人才培养需求的新型教学实践模式。国家对民品科研项目的投入日益增多,国家和企业为寻求技术转型,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应用研究条件的建设。而目前我国高校的研发条件基本上仍以基础科研为主,培养出的学生普遍存在社会实践能力不足的情况,一般需要1至2年的再培养期才能真正适应岗位要求。学生参与科技开发和技术攻关成为此階段的重要发展方向。
   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随着国家发展正在向基础与应用并进的方向发展,而这一发展趋势为加强学校的实践教学工作提供了契机。未来各个高校将更加积极主动地寻求与外部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关系,通过项目纽带建立人才共培关系,以实现自身教学综合实力的延伸,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江苏省内实施产学研平台支撑教学实践改革现状
   江苏省的普通高校办学水平较高,尤其在科技攻关能力方面,其承担了大量的国家科技攻坚项目,军民融合技术的推广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一直是江苏省高校科技水平的主要特色。江苏省“十二五”期间的科技与教育经费投入相比“十一五”提高超过40%,而“十三五”的年均经费投入则进一步增多,高校产学研项目数量年均增长速度超过50%。
   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高校科研注重基本教学与基础科研,其投入主要来源于国家,经费使用要求严格;而企业和专业性研究院所的科研投入则主要来源于市场经济资本,经费使用灵活性强,社会科研注重性能与质量提升,投入力量与目标性更强。高校实验室以教师为主要管理者,管理较为松散;而企业实验室有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管理更加规范。此外,高校教学实践的基础条件建设规模长期稳定,但企业为寻求经济增长,科研随生产规模而定,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我国“本科后”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高校现有的教学实践能力渐渐地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这也导致了高校教学质量与社会需求的脱轨,亟须通过教学实践改革实现社会资源的补充。    近年来,国内一些非“985”“211”高校为提高自身教学科研水平,突破自身硬件水平相对较低的缺点,大力寻求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一方面获得了更多的民品科研经费支持,另一方面也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毕业即可上岗”的优质应用型人才。江苏省极为重视产学研合作项目的发展,整个“十二五”期间,科技与教育经费投入相比“十一五”提高超过40%。省内各高校的产学研与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取得成功,一批重点高校纷纷建立具有规模效应的教学实践基地,基地建设迈向品牌化建设阶段。
   (三)建设“双一流”高校背景下开展教学实践研究现状
   在工程技术设计教学中,必然存在各学科知识的交叉,改善了学生知识面窄的问题,从而使学生适应“产学研”和各学科交叉融合的培养模式。但在现实中,存在如“产学研”合作的稳定性不强、企业在合作关系中对“学、研”阶段投入分配比例不合理、合作保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实际上,我国大部分生产企业每年的科研与人才储备经费投入在企业运营成本占比远小于欧美发达国家,在化工、建筑等传统行业尤为明显,这就导致科技创新体系中学科间的显著差异,体现在社会资源分配层面来说,会产生行业间职工收入差距明显、企业产能与产率不均衡、基础能耗与环境负荷过大等情况发生。我国实施“双一流”高校建设工程,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加大高校对生产阶段技术革新的支持力度,从人才、研发等方面全面适应新时期社会技术创新的发展背景。
   以南京理工大学为例,学校在江苏省普通高校中办学质量水平位列前茅。学校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由来已久,针对本科教育,面向工业界、世界和未来,培养教育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组织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极大地提高了本科教学实践质量,后又紧紧围绕国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要求和学校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定位,实施了研究生“经纬计划”,致力于培养志向远大、学识扎实、勇于创新、能力突出、富有激情,具有在毕业若干年后成长为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中行业领军人物潜质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这一连串的教学实践改革工作,是为适应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的政策方针、努力建设“双一流”高校而做出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组织结构上,这类教学实践活动多以社会调研、科普学习等形式进行,通过教育教学经费的支持和补充才得以实现和坚持,缺少具有真正产学研合作实体平台的教学实践基地支持。通过社会资源的补充和科研活动的支持,形成具有规模性、规范性和品牌效应的基地平台,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性的教学实践改革。
   学校在江苏省内建有多家研究生企业工作站,在最新一轮现有工作站考核工作中,以化工学院为例,14家考核单位中,共有5个工作站未通过考核,2个工作站因长期不合作自动放弃挂牌,其余单位成绩均为合格,合格率仅为50%,优秀率为0%。这一现象并不仅仅出现在化工学院,在整个江苏境内普通高校内都有较为类似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包括高校与企业之间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差异、产学研合作中短视化的项目合作关系、合作缺乏规范的教学实践管理以及少数科研成果归属的纠纷问题。
   三、新时期产学研合作实现教育实践改革的风向标
   新时期,研究生在产学研合作项目中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首先,研究生是科技成果的主要創造者。以南京理工大学为例,发表的SCIE论文中,第一作者为研究生的占比75%,而发明专利的第一发明人中,研究生占比42%。其次,企业更注重从科研院所的人才和智力方面引进工作,90%以上与高校的战略合作中涉及了建立研究生工作站或硕士/博士生联合培养基地等条款。随着项目合作的深入,研究生越来越成为技术合作的参与主体。据统计,横向课题中有研究生参与的项目占比80%,更有一些高层次科技项目的负责人直接由研究生担当。此外,据统计,研究生的就业倾向中,60%最终就职于长期合作单位,而教学实践成绩也成为企业考查新进员工的重要考核指标。由此可以判断,产学研合作已成为实现新型实践教学改革的最佳抓手。
   参考文献:
   [1]魏效礼.加快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探析企业产学研合作之路[J].价值工程,2014(3):268-269.
   [2]史良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历史回顾与再认识[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0(4):64-67.
  编辑 王 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64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