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乡村景观改造地域特色探索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乡村景观改造是乡村规划和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部分,涉及乡村每一个村民的利益,也是每个村民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感的诉求,是国家和各级地方十分重视和关注的一个重点。在新的时代,我国新农村建设改造也在大力推进,提高和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是乡村建设和振兴的一项重要任务和目标。那么在实际的改造过程中,如何体现作为具体的使用主体即村民的实际需求,体现地域特色,则要深入实际进行调查,多方征求建议和意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改造。
  关键词:乡村;景观改造;地域特色
  乡村景观改造地域特色的打造,是一项比较复杂又有意义的事,是在具体的实践探索过程中,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为乡村居民打造美好的居住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根本目的,为此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1 乡村景观改造应以当地的民俗民风为改造基础
  民俗民风,即乡村自古以来的那种古朴和美丽,是在历史的发展中体现出的人文情怀和文化气息,是乡村景观改造的基础,脱离了这个基础,乡村景观的地域特色就很难得以体现,就会出现同质化的现象,会慢慢失去乡村固有的人文价值和地域观念,也不能实现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和内涵。基于地域特色的民俗民风打造与传承,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是认识上的达成。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面貌在不断地变化,生活习惯和方式在逐渐改变,传统的民俗民风也在不断地改变,有的已慢慢淡化或被遗忘,因此传统的民俗民风要得到传承和发展,在乡村景观改造与乡村振兴发展中,每个主体参与者在思想上对当地的民俗民风要有统一的认识,对特有的民俗民风要加以重视和保护。
  其次是乡村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与研究。每个乡村的发展和变迁在不同时期都留下了许多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事件,对这些事件的记载十分重要。主要方式是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进行收集整理,内容包括:建筑的发展变化,桥梁道路的建设,人们生活水平及生活方式的变化,交通工具的改变,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习俗的变化等等,比如现在有许多乡村,通过石碑的方式,将乡村由来和发展过程刻在石碑上,让人们加以记忆和了解,将乡村的文化、民俗民风通过各种载体进行不同方式的宣传,有意识地开展了相关方面的工作。
  然后是对乡村民俗民风的传承发展。乡村景观改造不只是单纯或简单的建筑和道路规划,还应综合考虑民俗民风及乡村人文特点,如一些重要的节日习俗,古建、古桥造型元素的应用保护和提炼,传统物件的收藏、展示和再创造等等,通过宣传栏、场馆建设进行传承发展,打造本土特色。例如,安徽的徽派建筑,宏村景区及周边建筑景观规划及改造,都是对传统建筑特点、景观特点和民俗民风的综合考量,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打造,体现出了地域特色。
  2 乡村景观改造应以合理的产业结构打造为根本目的
  乡村景观改造是乡村振兴的一种体现,是为改变农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让乡村居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所以它不是简单的形象工程,不能千篇一律地进行复制式建设,应结合乡村具体实际,进行合理的产业打造,只有合理的产业构成,让乡村居民既能安居又能有业、乐业,实际收入得到提高,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准,才能实现乡村景观改造的最终目标,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针对乡村景观改造与乡村合理的产业结构打造,各国政府颁布了相关法律,也有许多成功的典型,如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就提出了要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因地制宜,注意乡村生态环境、文化古迹遗址以及耕地农田的保护等;英国的《城乡规划法》《英格兰和威尔士乡村保护法》、英国执行欧盟《2007—2013乡村发展7年规划等》,也提出了保持乡村活力与可持续性为目标,重视乡村关怀和建设,鼓励乡村采取多样化的特色发展模式;许多国家、州和地区提出了“新村运动”“一村一品”“一州一品”等,实现景与物的合理规划,田有作物田即景,山有良木山即景,水为灌溉水即景。在产业结构布局和打造中应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要充分了解乡村固有产业、经济作物的构成形式。每个乡村的地理环境、生产方式、主体经济作物构成都不相同,在政策引导、产业规模打造和技术指导上,要科学规划,不能一个模式的简单复制和套用,要结合实际,实事求是地打造支撑产业,进行长期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要充分调研和发掘可开发产业的潜力。在支撑产业的引领下,同样要大力发掘其他可发展产业,追求产业的多样性,但是不能盲目、碎片似的发展经营,否则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深入研究和考虑支撑产业和可开发产业之间的联系性,使多产业之间具有延续性和联动性,相互之间起到助推作用,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链。
  最后,要充分了解乡村人员层次构成对产业的支持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有一批比较稳定、结构合理的人员层次构成才能对产业的发展起到保障作用,要充分调动各方面人员积极参与,引导并激励他们加入产业规划及发展的事业当中,构建一支生力军。这支生力军包括有识有志之士、技能型人才、创业创新型人才及人才的引进等。
  3 乡村景观改造应体现功能与审美的协调统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乡村居民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对审美的认知及诉求越来越明显,也越来越高,因此乡村景观改造應体现功能与审美的协调统一。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不能粗制滥造,追求形式上的好看,不能以简单地完成任务为目的,应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和科学的设计与规划,让所造之景、所造之物各尽其用。乡村景观改造所涉及的内容是比较广泛的,如乡村建筑体整体规划,道路规划,水体规划,土地、土壤肥力保护,公共设施及文化长廊建设,乡村植被及绿化等等,而这些具体的方面又不是独立的个体,要统筹考虑、因地制宜,要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认真研究,科学规划,不同乡村的景观改造应追求同质异构,要进行不同的衡量,不能简简单单的一条路,栽同树,一条廊、一广场,各个乡村都一样,这必然不能体现乡村固有的特色,地域特点也无从谈起。
  乡村景观改造地域特色打造所涉及的方面比较多,也比较具体,本文略谈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在具体的实施中,还应加大实地的考察和调研,以更好地为乡村的振兴、乡村的发展提出有益的见解。
  参考文献:
  [1] 王云才.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 陈威.景观新农村:乡村景观规划理论与方法[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3] 雷翔.广西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4] 赵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理论与方法[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5] 刘加平.传统民居生态建筑经验的科学化与再生[J].中国科学基金,2003(4).
  [6] 王竹,范里杨,陈宗炎.新乡村“生态人居”模式研究——中国江南地区乡村为例[J].建筑学报,2011.
  作者简介:孙义乐(1980—),男,安徽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课程教学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64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