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专业考察”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本文对国内现有“专业考察”课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结合以往教学经验,以昌吉学院环境设计“专业考察”课程为例,提出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完善以往教学实施的各项环节,以切实提升课程质量、学生设计思考、设计认识、设计反思及实践操作能力为目标,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实践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环境设计;专业考察;教学模式;实践能力
昌吉学院美术系环境设计专业在学院应用型转型发展总目标的指导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将人才培养的重点放在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上,并将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环节比例增加,以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专业考察”是环境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隶属于实践教学环节,在第六学期开展,学时为三周。该课程旨在通过对我国典型的文化艺术遗址遗迹、博物馆、美术馆、文创基地、著名商业街区、国内重点美术院校毕业展等地进行实地考察,使学生能更深入、更具体地了解中国古代、现代及前沿艺术整体面貌和发展脉络,在开拓学生专业视野的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学科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疑释难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认识与实践能力。
1 “专业考察”课程教学现状
1.1 任课教师不重视
部分任课教师对专业考察课程的认识存在本质性错误,认为专业考察就是带着学生游山玩水,于是考察计划书的制定较随意,没有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专业特色等内容进行较详细的撰写。
1.2 学生认识度不够
由于教师在专业考察前没有做相关正确的引导,使大部分学生对该课程的性质和目的不明确,认为考察就是同学一起外出旅游,只要拍完照片、写完心得就算完成课程任务。当面对真实对象时,没有专注、深入地体会、思考和研究是什么、为什么、表达什么等问题。
1.3 考察路线不合理
多数教师在制定考察路线时从个人需求出发,考察地点没有考虑与后期课程的关系,也没有听取学生的意愿和建议,其结果往往是教师受益,学生却是走马观花。
1.4 监管力度不够
该课程在校外开展,不能有效监督教学过程,通常以展览、打分的形式结束课程,没有对学生真正学到什么进行相关环节的设定和评价。
2 “专业考察”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
根据“专业考察”课程现状及昌吉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美术系环境设计专业对“专业考察”课程重新进行教学设计,以期通过教学目标的明确、教学环节任务的落实、学生考察汇报及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等,提升学生实践实操能力,增强学生设计思考的意识。
2.1 课程设计
(1)明确课程目标。通过对内地相关城市进行实地考察,可以使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有机会在艺术现场体味博大精深的中国艺术文化,对我国历史悠久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迹、历史文物、传统工艺、民间美术、民俗文化、建筑装饰、民居村落及当代文创艺术等进行实地考察和参观,体会视觉艺术设计的现场震撼力,了解最新的设计语言和形式;了解互联网背景下交互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室内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景观设计当下情况和发展趋势,积累相关知识和实践经验,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领域,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消化与反思,从而激发学生对专业研究的兴趣,加强学生对造型艺术设计文化的理解。不仅如此,实地考察期间对美院、重点设计院校的毕业设计展进行考察,还可以在培养学生设计审美和设计意识的同时,将设计理念进行有效转换,最终作用于今后的课程作业和毕业设计中。
(2)制定考察计划。一是考察时间:时长三周(每年5~6月)。二是前期调查。2019年春季开学之初,院校对2016级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内容有学生外出专业考察的意愿、考察内容、目的地、经济承受能力等。调查结果如下:首先,100%的学生愿意外出考察学习。其次,对考察内容和目的地的调查有以下三种结果:一是经济发达的现代都市,广州、深圳、上海;二是历史悠久的古都城市,北京、南京;三是风景优美、小吃居多的城市,杭州、苏州、重庆。由此可见,较高比例、较多学生都希望去发达城市进行时尚前沿设计的相关考察。此次调研的班级一半以上学生来自西部,主要学习、生活在甘肃和新疆。该地区经济发展、设计水平有限,学生有向发达地区学习的强烈欲望和要求,所以出现上述三种调查结果。最后,对学生考察目的调查的结果:一是希望通过考察对当下设计发展趋势有一定的认识;二是希望通过考察开阔眼界,找到差距,确定努力方向;三是希望通过考察收集素材,为后期课程作业和毕业设计收集一手素材。
(3)确定考察地点:广州、重庆、南京、苏州、杭州、上海。
(4)撰写考察计划,确定考察任务。根据教学大纲、教学目标、调查结果、学生资金承受能力等各方面因素,任课教师对短短二十天的课程进行了反复的、合理的考察路线制定。为避免专业考察流于形式,任课教师通过与其他专业教师进行讨论,制定了详细的考察计划,给学生布置了明确的考察目标和规定了具体的考察任务,如:每人每天收集相应的创作资料或设计素材、完成每天的拍摄任务(照片10~20张)、速写(1~2张)、考察报告(1页)、考察展板(1.2m*2.4m)的撰写等任务,确保专业考察有序、有效地进行。
2.2 教学方法
该课程以专题式、案例式教学方法為主,通过不同城市专题分类(以巴蜀文化为主、以前沿科技文化为主、以古都文化为主、以江南文化为主、以外来文化为主等),使学生对每个城市有初步的认知。后期通过对不同城市不同地点的案例式实地考察、学习和讲解,使学生对每个城市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运用在后期学习中,达到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2.3 教学实施
(1)教学前期。一是分组。专业考察中,学生的安全和纪律是重点。为了更加有效地保证学生安全,形成任课教师(总带队)—班长(副带队)—小组长(分带队)—组员(7~8人)的梯队管理模式。二是签订协议。根据学院相关文件要求,学生与学校签订外出考察同意书和安全责任书。三是提出申请,师生签署责任书。 (2)教学过程。专业考察过程中的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布置任务、提前预习、集体指导、分组指导、阶段性总结、针对性辅导六方面。
第一,布置任务。昌吉学院美术系环境设计“专业考察”课程一般安排在专业技能课中间,即专业技能课(如景观设计、公共空间设计课程)2周后是3周专业考察课,该阶段授课教师为同一人,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将专业考察和专业技能课程结合在一起,丰富考察的同时增加相关专业技能课程的实操性,使后期设计方案更加合理。因此,教师在此环节,除了布置专业考察的作业外,还需对专业技能课程的实地案例调研提出作业要求。
第二,提前预习。学生根据拟定的考察路线准备作业材料,通过网络提前熟悉考察点。
第三,集体指导。每天到达考察现场后,教师进行总体介绍,明确考察内容和目标,学生在考察中重点从设计理念、空间形态、设计尺度、设计材质、设计色彩等方面入手,研究考察对象与人的使用功能及人的情感关系。
第四,分组指导。任课教师要检查学生在考察中的学习进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每天的作业进行分析、讨论和总结。
第五,阶段性总结。任课教师在完成某一地点考察任务的同时,对考察内容、所遇问题、学生状态等问题进行阶段性总结,为后期获得更好的考察效果打下基础。
第六,针对性辅导。任课教师需对专业能力较弱的同学进行抽查式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升学生专业能力。
2.4 课程汇报
学生考察结束后应对考察结果进行汇报,主要以展板和陈述为主。每小组选定一个城市,每人选定城市中的一个考察地点,进行主题展板设计。展板上的文字和图片不应是简单的网络复制,应该体现學生对考察地点的认知和感受,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问题入手进行展板设计,突显“专业考察”课程的本质。个人考察汇报展板分为三部分,一是对考察地点拍摄图片的展示,二是对考察地点心得体会的文字撰写,三是对相关专业技能课程的实地案例调研和实践补充做图片和文字描述,以优化课程设计方案。
2.5 课程评价
教学质量的好与坏只有通过课程评价才能突显出来。“专业考察”课程评价不应是单一的、片面的,它应多方位、全方面贯穿课程的始终。对学生来说,评价体系可分为5项:一是考察期间的出勤情况、学习态度、小组配合、集体意识等;二是考察日志的撰写和每天考察作业的完成情况;三是展板设计;四是展板汇报;五是专业技能课程实地调研心得。对任课教师来说,可以通过专题讲座、课程总结、展览效果、同行评价等环节进行教学评价。
3 结语
环境设计专业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实践型专业,注重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以知识为基础、以理论为指导、以实践为手段的培养方式,达到创新性与实用性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无论是知识的积累、理论的获取,还是实践技能的掌握,都离不开“专业考察”这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且该课程应该贯穿于人才培养教学过程的始终。本文对“专业考察”课程进行了新教学模式的尝试和论述,明确了教学任务、细化了教学环节、完善了教学评价体系,使学生通过该课程提高了对前沿设计元素、设计风格、设计理念、设计思维、设计意识的理解,对设计思考、设计认识和设计反思的重要性有了主动认知,为后期课程研究和毕业设计打下基础,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应用型人才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 黄伟斌.艺术设计类专业“专业考察”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昌吉学院学报,2016(12):102-105.
[2] 潘涵,汤洪泉.艺术设计类“专业考察”课程教学的四个维度[J].美术大观,2019(05):146-147.
[3] 黄智凯.环境设计专业考察课程实践教学探索[J].中国培训,2016(16):173-176.
作者简介:覃伟伟(1983—),女,河南安阳人,昌吉学院美术系讲师,研究方向:新疆民族民间工艺美术,艺术设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71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