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应用“双能”型环境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根据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对高等学校办学模式提出新的要求,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需做出新的调整与改进,创新应用“双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对深入贯彻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为中心,探索环境设计专业“双能型”人才培养的可行性及遇到的瓶颈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双能型;环境设计;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019-01
一、概念界定
“双能型”环境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培养具备设计创新能力和施工能力的环境设计师为目标,通过严谨的课程教学体系和实践育人体系,将艺术与工程技术并重,弥补设计理论与专业实践能力脱节的现状,把设计理论融入工程实践之中,增强综合设计能力与装饰施工能力。为了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重视在校期间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并不断更新,才能真正为当今社会培养出行业需要的创新型实用人才。
二、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目前,环境设计专业作为脱胎于艺术设计学的一门综合性、交叉性的综合性学科,其诞生之初就以较强的艺术理论作为学术指导,但随着环境设计行业的不断升级和转型,理论教学与设计能力、实践能力之间产生了脱节,人才培养的目标与社会需求产生了脱节,学校与企业之间产生了脱节,如何更好的摆脱学校重理论轻实践的社会现状是急需解决的文问题。
三、“双能”型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
针对环境设计教育存在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薄弱,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通过校企协同育人,创新环境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全新的实践育人教学体系,以能力为主线,理论和实践并重,打破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实施课程教学多元化、实践教学贯穿化、项目教学全面化、教学评价多样化,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生专业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及学生个性培养,以工程项目实践平台建设为起点,开展创新应用“双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四、构建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1.以平台为基础,搭建实践育人教学体系。
为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统筹规划学生的知识、能力以及素质培养体系,将能力培养贯穿于各教学环节的始终,建设学科实训室、工程项目实践中心以及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学科实训室着力解决专业基础知识体系中学科基础实践课程,为基础项目实训提供创新实验,为创新概念分解提供模型搭建的平台;工程项目实践中心为专业核心课程提供基本的项目实践机会,搭建设计公司与学生沟通的平台,协助学生把创新概念设计转换成实践项目,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创业平台是孵化高年级学生创业和创新研究的摇篮,主体责任是为学生走向专业设计领域提供基本保障,目的是帮助学生能够自主、自立走向社会,以自己的设计能力开展创业公司。
2.以“项目教学”来促进培养模式的创新。
为实现应用型院校培养高级工程设计人才培养目标,紧紧围绕提高设计师实践能力这条主线,采取以学校培养为主,企业培养和学生自我培养为辅,借助“项目化教学、企业实践能力培训、自主学习和综合素质”四个平台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教学改革,把课程教学逐渐与实际项目相结合,根据专业课程的自身特点,具体设计实践项目,合理安排学时,实施递进式、多元化实践,根据具体项目选定合适的项目实践,核心训练项目按照“项目调研→项目设计→成果施工→项目验收”的步骤进行。通过多元化的实践项目教学,强化学生设计能力、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的学习,培养具有综合实践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
3.以“双能”型人才培养促进平台的建设。
“双能”型人才培养可以在学科实训室、工程实践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等實践平台的支持与帮助下,逐渐提高自身的设计能力,积累充足的工程实践经验,有效的逐级成长或进行创业孵化。一方面,工程项目实践平台可以持续为学生提供项目任务并享有一定的利润分配,以支持平台的发展;另一方面,“双能”型人才参与到设计教学中,可以将最生动鲜活的创新创业案例、设计项目案例带进课堂中,从而形成老师指导学生、学生反哺教学的闭环系统。
五、环境设计专业双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
在创新环境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过程中,我们通过提高“双能”为主线,理论与实践并重,实行课程内容多元化、项目教学真实化、平台建设层次化以及注重专业设计能力培养、注重工程实践能力、注重创业创新能力、注重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坚持以学生为本,教学规范,制度完善,实行有序高效的多层次发展,通过运行有序、监控有效的学校管理和企业实践保障系统,可以打破实践环节薄弱、产学脱节等现象,使培养的环境设计人才更加适应未来产业的发展。
6.结语
创新应用“双能”型环境设计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必须立足于专业特色发展,综合协调校企资源,优化课程体系建设,掌握好项目化教学的实施规则,有机协调实践项目施工与教学过程实施的统一性。还要注重教学队伍建设,多途径强化师资团队的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环境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具备“双能”型的实用性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韦自力.广西地域性建筑设计教育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7(09):122-123.
[2]张迪妮,王越基于.“弹性生态”理念下环境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2018(01):22-23.
作者简介:赵会宾(1983—),男,工作单位:石家庄学院,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基金项目:河北省应用技术大学研究会研究项目《创新应用“双能”型环境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Y20181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46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