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景区英文讲解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入境游市场呈现了繁荣的景象,中西文化交流得以不断加强。导游在景区的讲解成为外国游客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之一。关于游客满意度研究已有很多,但是这些研究中很少谈及导游讲解的因素。鉴于此,立足景区英文讲解,结合调查问卷中游客的需求分析,对景区英文讲解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调查,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以期更好地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
  关键词:导游;景区;英文讲解;问题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9)06-0118-03
  中国作为一个旅游大国,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多样的自然景观,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都使得中国从古至今一直都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旅游地之一。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入境游的人数逐年增加。据文化和旅游部门统计,2018年国庆假期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超7亿人次,同比增长9.4%。上半年,入境外国游客2 377万人次。中国旅游业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这就给我们的景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同时也给景区的讲解员以及导游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究其原因,主要是游客的期望与景区讲解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外国游客在中国的旅游需求分析研究
  景区讲解的主要功能在于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的各种需要。但是在游客旅游后,往往很多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为了了解游客的需要,笔者对此进行了问卷调查,选取了四川的武侯祠和九寨沟作为调查景区。调查采用随机的方式,每个景区发放30份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40份。问卷中提到的游客需求包括:景点的基本信息、愉悦的情感体验、异域文化的不同体验以及感官的刺激。受试者的年龄分别是14岁以下4个,15—50岁20个,51—70岁16个。按照调查表中受试者的需求排序,从最需要到最不需要的信息分别是旅游带来的愉悦感、景区文化、当地风情、景区基本信息、美食以及其他。在对导游或景区讲解员的讲解满意程度选项里,选择非常满意的占20%,比较满意的占40%,基本满意的占20%,非常不满意的占20%。由此可见,游客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得到满足。
  本次调查所选取的对象在数量上相对有限,所以笔者也研究了其他学者的调查报告,试图对外国游客在中国的旅游需求做一个全面而科学的分析。陈刚(2001)对重庆地區各高校的34名外国教师及留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主要是研究他们对旅游文本中出现的错误的反应。通过调查,陈刚认为旅游翻译中存在很大的问题[1]。但是调查的主要对象为旅游翻译文本以及宣传资料,没有提及导游在游览活动中的作用与影响。Schmidt(1979)提出,游客不仅仅是靠眼睛来看风景,而且要通过导游的评价来诠释风景[2]。Geva & Goldman(1991)认为,导游是决定人们是否会光顾一个景点的决定因素。游客对景点满意与否,导游负有很大责任[3]。Manjula Chaudhary对外国游客在印度旅游期间对印度的旅游期望和满意度做了一项大型调查,发现游客在印度旅游的期望未被满足,与印度基础设施建设和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有很大关系的[4]。这些研究对于导游的英文讲解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对于景区的英文讲解方面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二、景区英文讲解问题成因
  根据美国政治家哈罗德·拉斯韦尔(H. Lasswell)提出的“5W”传播模型,传播的基本过程包含五个基本要素:作者、信息、传播媒介、受众和效果[5]。导游或景区讲解员的讲解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信息传播的过程。
  信息的传播需要一个编码和解码的过程,尤其对于外语传播的过程来说。编码的过程就是导游或讲解员编写英文导游词,组织语言的过程。解码过程就是游客理解讲解词的过程。要有效地完成这个过程,必须满足一些要求。比如,信息的发出者和信息的接受者之间必须要有一定的共同经验。以导游在武侯祠的讲解为例,导游在讲武侯祠的具体位置时一般会这样讲:成都武侯祠位于成都的南郊。如果游客对四川和成都的地理位置完全不清楚,那么这一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就会丢失很大一部分。
  1.信息在传播过程中被干扰/阻碍
  在游客的需求中,了解景区中的文化信息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中国的很多景区特别是历史文化为主的景区,主要的卖点就是该景区背后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由于国籍、生长环境、背景的不同,外国游客在文化信息方面往往是基本不了解的。侠义的信息论只关心信息符号所传递的符号和概念,而不关心符号和概念所传递的内容。但是广义的信息论认为信息不仅包括语法,还包括语义和语用等方面。比如,在讲解武侯祠的历史时,导游这样讲解:“武侯祠建于何时至今还是一个谜。但从《杜甫》蜀相的描写中可以看到,早在唐代就有武侯祠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武侯祠是清代康熙年间重建的。”在翻译唐代清代时我们一般译为Tang Dynasty, Qing Dynasty。康熙年间我们翻译为During the period of Emperor Kangxi.有些导游也加上年代信息,但是由于中国的历史太古老,相对于比较年经的国家比如美国的游客,这些英语符号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任何意义,而且与信息论所倡导的传播效果是背道而驰的。
  2.讲解中的非语言信息载体表达的意义不同
  非语言信息是指不以自然语言来传播,而是通过肢体动作、表情等来传播的信息。这些动作、表情等非言语载体在同一文化或相似文化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但是在不同国家或不同文化中,它们所传达的意义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这对于带外国游客的中国导游或景区讲解员尤为重要。中国入境游的游客来自各个国家。中国旅游研究院的统计数据表明,2018年上半年,按入境人数排序,我国主要客源市场前10的国家分别是缅甸、越南、韩国、日本、美国、俄罗斯、蒙古、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这些国家因为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的差别较大,相同的非语言信息载体传递的信息也存在很大的不同。英文讲解的过程中如果忽视这些信息的不同表达,可能会给外国游客造成误解,甚至影响国家的形象。   3.英文导游不同的角色认知
  个体扮演的每一个社会角色分为角色占有、角色认知和角色实践三个阶段。角色认知是个体在角色占有后到角色实践之前,个体按照其独特的社会文化类型,对与自己所处地位有关的社会角色规范和角色评价信息进行不断加工处理,在心理上确定相应的社会反应模式的过程[6]。导游作为社会角色的一种,在接待外国旅游团时,不同的导游对自己的角色认知是不同的。导游对自己在工作中的权力和义务以及工作方式的理解也是不同的,社会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导游的角色认知。导游的日常工作既包括景区讲解,也包括接机、送机、照顾游客等烦琐的事务。这就导致了一些导游对自己的角色认识的主次不分,文化传播意识薄弱。一些导游把全部精力放在了照顾游客的饮食起居上,未能实现导游角色的社会功能。社会上也缺乏相应的导游角色规范来指导导游的言行。
  三、景区英文讲解水平提高的对策
  1.增强文化自信,明确文化传播的目标
  世界导游协会联盟(WFTGA)认为,导游是指用游客要求的语言来带领游客,并向游客诠释一个地方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人。导游必须持有权威机构颁发的某种资格证书。导游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扮演不同的角色。Cohen(1985)认为,导游的角色包括带路人和良师(顾问),在人类历史上对于想探索未知世界的旅游者来说导游至关重要[7]。
  根据导游的定义和作用,可以看出中国的英文导游的任务和作用主要是做好一个导师或顾问,向游客诠释本国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语言只是实现这一功能的工具。导游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导游不是单纯的翻译工作者,而是具有翻译工作者和文化导师双重身份的传播者。有了正确的定位后,导游的文化自信才能增强。在导游讲解中,才能自觉不自觉地立足和传播本国文化,而不是一味地以外国的习惯为主来介绍中国的景点。以成都的川菜博物馆为例,传统的导游把中国传统食物翻译成外国食物类似的名词。如把包子翻译为steamed bread,饺子翻译为dumpling,油条翻译为fried bread stick。导游这样的翻译是为了方便客人理解,采用了翻译方法中的归化方法,用有馅的面包、油炸的面包棒等词汇来介绍我们的包子和油条。这样表面上看外国人是理解了,可是这样的讲解有两个弊端:一是误译了中国的传统小吃,毕竟包子和面包的制作工艺完全不同。而这不同之处正是中西文化不同的缩影,也正是外国游客感兴趣的地方。二是不利于汉语的传播。所以现在国家汉办也正在改革导游规范用语,更多的导游在翻译时把包子、饺子、油条直接用汉语拼音表达。导游处在文化传播的前线,更应该积极地改变以前全部以外语为主的思维模式。
  2.加深对外国文化的理解
  虽然不能完全以外国的语言为主,但是在一些讲解中,导游如果能够全面地了解外国文化,对于外国游客了解中国的景区和文化是有益的。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5 000多年的灿烂文化。比如,游客在陕西的茂陵博物馆游览时,导游一般会介绍汉武帝刘彻的生平。中国的朝代尤其复杂,对于外国游客来说,汉代是他们完全不能理解的。如果导游对西方历史有了解的话,可以向外国游客把汉武帝和凯撒做一个比较,因为汉武帝与凯撒基本上是一个时代的。这样外国游客对汉武帝所处的时代就比较清楚了。这样的讲解对导游的要求就比较高,需要导游通晓中西历史。
  3.導游的讲解要有多样性
  对于同一个景区,导游的讲解不能是千篇一律的。虽然景点没变,但对象却是不一样的,尤其对于包价游来说。导游应根据客人的知识结构和兴趣关注点设定讲解的内容。导游团有很多类型,比如研学团、观光团、政务团、青年团、亲子团等。针对不同的受众,导游应该采取不同的讲解策略。比如研学团一般是以学习某方面的知识为目标。如果是由书法爱好者组成的旅游团,导游在景区可以着重介绍中国的书法作品以及书法家等知识。在接待政务团时,导游要着重介绍中国的古代制度以及中国的发展史等。如果带观光团,可讲解一些有趣的中国传统故事以活跃气氛。
  导游作为文化的传播者,在讲解用词、讲解内容、讲解方式上应该注意弘扬正能量,避免模棱两可的负面信息传播。导游或景区讲解员一定要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在讲解时不卑不亢,维护祖国的尊严和个人的尊严,不可为了迎合外国游客,做出一些有损祖国利益的事情。如果外国游客在旅游时做出有损中国利益的行为,导游要及时阻止并做正面宣传。
  4.改革英文导游培训和考试方式
  解决景区英文讲解问题需要导游和景区讲解员不懈的努力。但是只靠导游和讲解员是完全不够的,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英语导游的教育和培训制度也需要一系列的改革。英语导游的素质和能力与其接受的教育是分不开的。现有的英语导游考试分为两个部分:笔试和口试。笔试内容和考中文导游证一样,主要考核导游基础知识、景点知识、导游业务和旅游政策法规。面试内容为导游服务能力,采取现场面试的方式。这样的考试基本上是科学的,在内容上涉及到了导游必备的知识,也考核了导游的基本能力。但是对于外语导游来说,对所选语种国家的历史文化的了解也是至关重要的。设想,如果一个导游对他所带游客的国家一无所知,那是多么可怕的事情。所以,笔者认为,英文导游证和中文导游证的笔试内容应该是有所不同的,外文导游证考试笔试的内容可以加入所选语种国家的历史文化和有代表性的外国景点等知识。游客在中国旅游应该遵守中国的法律,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对所选语种国家的旅游政策法规,外文导游也应该有大致的了解。为什么有些中国游客在外国旅游时饱受诟病,不全是因为游客的素质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外国的文化,也不了解外国的旅游法律法规,比如一些游客在外国酒店的厕所吸烟引起酒店紧急疏散,在一些景点违法拍照等。作为导游有必要对中外旅游政策法规作以比较,以有效地避免外国游客在中国遇到相似的问题。
  四、结束语
  在旅游国际化的背景下,对景区和涉外旅游从业人员的规范管理是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科学分析和评价景区英文讲解工作是一项基础和必要的工作。本文研究表明,以外国游客的不同需求为参照因素,我国的景区英文讲解出现了很多问题。在导游向游客传递信息的过程中,语言和非语言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信息的有效传播。但只是简单地提高导游的外语能力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文化传播、人才培训、行业准入等方面破除影响信息传播的干扰因素,以提高景区英文讲解的相对有效性。
  本文选取旅游服务过程中英文讲解的环节作为研究内容,指出讲解过程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具体可行的解决思路,对于以后的旅游服务和旅游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由于影响景区英文讲解的因素很多,除了语言文化因素之外还包括景区管理、游客心理分析等因素。因此,在旅游行业高度规范化的趋势下,综合考虑诸因素对旅游讲解的联合影响是本研究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文军,邓春,辜涛,蒋宇佳.信息与可接受度的统一——对当前旅游翻译的一项调查与分析[J].中国科技翻译,2002(2):49—52.
  [2]Schmidt C.J. The guided tour: Insulated adventure. Urban Life, 1979,7(4):441—467.
  [3]Geva A. & Goldman A. Satisfaction measurement in guided tours.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1(18):177—185.
  [4]Manjula Chaudhary, India's image as a tourist destination ——a perspective of foreign tourists. Tourism Management, 2000(21):293—297.
  [5]张国良.传播学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39.
  [6]陈卫平.角色认知的概念与功能初探[J].社会科学研究,1994(1):106—111.
  [7]Cohen E. The tourist guide: The origins,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a role[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85(1):5—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89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