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土壤肥料中的应用调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信息技术对实现“农业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鹤壁市为调查对象,了解到通过采样并建设土壤肥料数据库、建设土壤墒情系统、提高田间水资源的利用、利用技术建立施肥标准和及时发布指导信息来促进农业的发展,为实现“农业强”提供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业;土壤肥料
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对“农业强”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乡村振兴战略到2050年的目标任务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1]。因此,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大力推广利用将会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下面以鹤壁市为调查对象,了解信息技术如何促进实现“农业强”这一目标[2]。
1采样并建设土壤肥料数据库
鹤壁市从全市的许多地方采集土壤样品,对土壤样品中的有机质、速效钾、全氮、pH值和微量元素进行测定,并开展氮肥用量、微量元素、肥料和配方校正等试验,进而为土壤肥料数据库的建立奠定了基础。通过田间试验,找出了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肥力、肥料利用率和栽培作物需肥规律等参数,区分出全市六个土壤种植区域,并按照所测土壤状况,在每一个区域制定了不同的施肥配方,进而为全市种植业施肥技术提供了详细的数字信息。
在此基础上,鹤壁市建立了耕地资源类型数据库、土壤类型数据库、土壤立体条件数据库、土壤养分数据库、主要农作物数据库、主要作物反馈验证数据库和植株养分分析数据库,开展了全市耕地地力的评价,进而实现了土壤肥料数据库信息化和数字化。
2建设土壤墒情系统
在示范田安装农田小气候观测站,实时采集当地的空气湿度、温度、土壤温度、土壤水分等数据信息,并且定期对所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研究其规律,并及时报道土壤墒情和旱情的相关信息。科学地指导了农田生产,对降低灾情,推广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及相关技术起到了很好的指导性作用。
3提高田间水资源的利用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土壤墒情感应技术和田间土壤墒情测定技术,及时了解田间土壤墒情,制度合理的灌溉时间、次数和方式等,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4利用技术建立施肥标准
利用精查技术、遥感信息技术和作物养分信息采集终端,并以大田作物养分亏损数据为基础,进行区域化的土壤养分亏损信息处理,调节施肥用量。
在示范田安装农作物叶面积指数监测装置,每个监测站定时拍摄图片,并及时传到电脑上,系统进行及时的分析,得出叶面积指数。科技人员利用该系统可以及时判断作物在此生长期需要的养分状况,可以及时指导当地农民科学施肥,进而提高了对肥料的精准利用。
5及时发布指导信息
通过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可以查询全市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库,进而得出施肥指导信息,并通过移动互联网自动将信息发送至村一级信息员手机中,信息员通过村中广播站,再将信息播报给农民,进而指导农民科学施肥。
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等可以通过网络访问鹤壁市的农业地理信息系统,清晰直观地了解该地块的土壤养分状况和施肥配方,有利于农民的作物生产,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鹤壁市在农技服务区域站和乡镇设立查询配方施肥的触屏机器,农民可以到服务站来查询耕地的信息。农民在选择耕地后,系统会根据这些信息打印出施肥卡片,卡片信息将会指导农民科学施肥。
通过农业门户网站,向农民提供施肥技术等信息,并通过在线地图实时查看土壤类型和养肥状况等信息,及时科学指导农民。
6信息技术促进“农業强”
首先,通过对小麦、玉米的施肥反馈的统计分析,得出:小麦每亩增产35公斤左右,而且亩减少纯氮用量2公斤;玉米每亩增产37.5公斤,而且每亩减少纯氮量2公斤。因此,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增加了作物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也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其次,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系统(RS)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等的应用,提高了现代农业生产设施设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为发展精准农业提高了保障,提高了鹤壁市农业信息化技术水平,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提升鹤壁市政府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效率。
最后,信息技术的大力推广利用对实现“农业强”这一战略目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7结语
通过对鹤壁市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的调查,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通过GPS、GIS、RS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等准确的计算出测试产地的养分成分,进而大大减少不必要的投入和浪费,提高了产出效率,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利用实现“农业强”这一目标[3]。
目前,在农业生产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灌溉、施肥、喷药等现象,不仅造成经济上的浪费,也导致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食品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4]。农业信息化的传播和利用将会帮助扩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农民的视野,加深对农业资源和农业管理的认识,促进农业向信息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因此,我们要结合本国国情和当地的实际情况,慢慢实现信息技术对农业的渗透,促使农业向信息化方面发展,实现农业的高效生产,生产出高质量和高产量的粮食作物,为实现“农业强”提供坚实的基础,为2050年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刘成龙.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N].人民日报,2018-03-10(005).
[2]郭宏伟,张勇,石晓敏,等.信息技术在土壤肥料工作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技术,2018,38(15:39-40.
[3]王淑英,孙冰,秦芳.基于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的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09):196-204.
[4]滑瑞朋.土壤信息化建设与精确农业[J].山西科技,2009(02):8-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99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