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云南民族舞剧《阿诗玛》创作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我国有56个民族,各个民族有着各自灿烂的文化,云南位于我国的南部,是一个有着26个民族的省份,承载着众多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在这片土地上有着25个少数民族,其中彝族是一个善歌善舞的民族,风情淳朴,拥有璀璨的文化,彝族撒尼民间创作了众多舞台巨作,其中古老的叙事故事《阿诗玛》流传广泛,为省内外人们所知晓,1992年被著名的导演周培武等人改编创作了一场同名的大型舞剧,演出后备受观众好评,引起轰动,给当时的舞剧创造带来了启发灵感,注入时代精神,推动了民族舞剧的发展,本文对云南民族舞剧《阿诗玛》创作进行分析探究,并做出总结。
  关键词:云南;民族舞剧;阿诗玛;创作探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实力的增强,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上升,我国开始朝着文化强国发展,我国有56个民族,坚持各民族团结互助,互相学习各自优秀的文化,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同、服装穿戴不同、语言表达不同,在富饶美丽的云南大地上,26个民族的人民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创作了众多璀璨的民族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在众多民族之中,云南彝族历史悠久,彝族人民热爱劳动,载歌载舞,民情淳朴,黎族著名的故事《阿诗玛》在众多民族文化中,是最璀璨的明珠,被创作出来的同名舞台剧,由于创作形式多样,内容丰满自演出后就万人空巷,引起人们的关注,其创作、舞台展示效果以及艺术手法对我国的舞剧有着借鉴作用。
  1 舞剧《阿诗玛》创作背景及剧情概要
  在我国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都处于萌芽阶段,对于我国的文化发展来说是刚起步阶段,我国的舞剧发展处于试验阶段,是在借鉴苏联的芭蕾舞剧等,以叙事为主,通过舞蹈变化,来展示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以及故事情节的走向,将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尾有层次地展现出来,当时我国已经存在一大批优秀的舞团,向观众展示了一大批優秀的作品。
  《阿诗玛》是少数民族彝族的一个分支撒尼人的故事,讲的是在美丽的云南石林里,有一群土著的彝族人民,他们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通过漫长的岁月洗礼,形成了独特的彝族语言与民族风情,撒尼人阿诗玛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出生,美丽如诗的家乡哺育着阿诗玛长大。她美丽、善良、勤劳,这里的人们都很喜欢她,阿诗玛与她从小一起长大的青梅竹马的阿黑,一个孤儿,是个憨厚老实的牧羊人彼此有意,地主的儿子阿支也喜欢她,趁着彝族火把之夜的那天,两个人都向阿诗玛告白,表露心意,随后二人按照彝族人的风俗,在经过一系列激励的赛马、赛装、赛舞后,阿黑都赢了阿支,并且抢到了阿诗玛亲手绣的花包,两个人在火一样激烈的氛围下陷入了热恋,阿支气愤难平,仗着家中家财万贯,有钱有势来抢阿诗玛,逼着阿诗玛与他成亲,经历了装神弄鬼的吓唬以及家财的利诱下,阿诗玛都不为所动,不屈不挠,阿支将阿诗玛押入大牢,在牢笼中,阿诗玛想念着阿黑,阿黑知道心爱的人被抓起来后,从远方飞奔回来,经历千辛万苦将阿诗玛救出来,正当二人团聚后,阿黑恼羞成怒,放洪水将二人淹没,在洪水中埋葬了二人坚贞的爱情,当她再次回到生养她的石林中,化作了一尊雕像。
  2 民族舞剧《阿诗玛》的创作分析
  2.1 诗意化结构
  舞剧《阿诗玛》一经上演受到当地人民以及社会大众的一致好评,一它开创了我国舞剧的先河,打破了我国传统受西方芭蕾剧影响的模式,充在舞台上充分展现了彝族人民独特的文化特色、并且赋予诗化的表演和立体交响式的舞蹈展现故事情节,层层递进,展示故事深刻的民族魅力以及文化底蕴,标榜少数民族舞剧的独特性,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民族舞剧《阿诗玛》的编作人员从本时代潮流出发,基于彝族人民传统的历史文化,对《阿诗玛》的故事加以深刻的解读,赋予新时代的领悟,将《阿诗玛》的主题思想贯串全剧,成为一条主导线,阿诗玛生于石林,最终又回到石林中,赋予诗意,赋予舞台一种浓厚的舞台氛围,呈现给观众无限的遐想,并且与其他舞剧相比,《阿诗玛》故事的开端、发展、结尾等较明显的模块化,从而是从抒发人物感情为主,由情感变化设计情节线,从阿诗玛出生到恋爱,到最后的离去,通过色块化诗意的结构,将故事情节展现出来。
  2.2 “立体交响式”编舞法
  从舞剧编导的讲述可以得知,在《阿诗玛》舞剧中,应用立体交响式编舞法,是将舞蹈与立体交响乐结合起来,按照音乐的逻辑思维以及舞蹈固有的动作规律,实现二者的高度统一的一种编舞方法;主要包括三层意思:首先整个舞蹈必须要根据音乐的大背景,贴合音乐的起伏节奏,凸显角色的情感,这需要编舞老师首先要选择好符合舞剧背景的音乐,根据音乐节奏来编排舞蹈,从细节上把控舞蹈与音乐的契合度,伴随着音乐,用舞蹈的形势将故事的内容展现到观众眼前,像交响曲一样,层层递进,有过渡性,交响编舞法是一种新型的舞剧创作形式,对于其他舞剧来说,有很好的借鉴性。
  2.3 舞蹈讲究流动性和立体感
  因为整个舞台的空间是有限的,编导合理把控舞台空间,通过舞台角度的变化和调度转化可以嘉庆舞台的立体感,使得整个表演比较真实,舞剧中,舞蹈方面分为个人舞与群舞,编导者在设计群舞时,通过编排群舞演员的队形,在舞台上进行变化,安排主演人员在群舞中,使得整个舞剧的表现形式富有多样化,同时彰显戏剧性,给与观众遐想的空间,引导观众深入情境,展开思考,舞剧《阿诗玛》中,通过对阿诗玛舞蹈的设计,在独舞阶段给与表演者发挥的空间,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与内心情感,配合双人舞、以及群舞,阿诗玛在群舞里穿插,使得整个舞蹈富有流动性,例如在彝族火把节这一环节的表演中,红色的火把加上群舞演员在舞台上表演,队形在圆形、梯形、三角形之间来回变换,立体感十足,加上彝族特有的舞蹈,主演在里面穿插流动,呈现给观众扑面而来的视觉冲击和音乐的节奏感,节日氛围热烈。
  2.4 舞蹈画面感与可视性
  舞剧《阿诗玛》是民族舞剧,在舞剧表演中,运用了多种支系的传统性舞蹈,使得观众充分感受到彝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在展现一定情境的同时,强化了戏剧情绪,并且主演阿诗玛不论是在专门变现环节还是群舞中,都有着别致的造型,通过在里面的造型转化形成独特的流动线条,呈现出来的舞台画面对于舞剧的主题以及意境营造等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渲染了气氛,起到衬托和铺垫作用,展现出较强的画面感,提高了舞剧的观赏性。
  综上所述,云南民族舞剧《阿诗玛》的成功离不开优秀的编导以及先进的创作形式,是我国少数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通过对舞剧《阿诗玛》创作的探究,找到借鉴之处,帮助我国舞剧更好地进行创作,推动我国文化事业整体的发展。
  (作者单位:昆明艺术职业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14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