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实现“藏粮于地”战略 提升粮食安全的物流运输保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粮食库存过高,对于粮食供求、财政支出、粮价调整等带来负面作用,影响粮食安全。通常我国应对粮食库存过高的办法是建立粮仓,征地投资建仓虽然能够解决一时之需,但绝不是长久之计,而且粮仓的闲置也会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实现“藏粮于地”的战略,从节源开始发挥土地的机动性,避免粮食仓储过高,同时加强物流运输能力,将粮食在最短时间内运送到所需之地,降低库存压力。所以扩大粮食运输,对于提升粮食安全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藏粮于地;粮食安全;物流运输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A
  1 “藏粮于地”战略与粮食物流运输保障
  1.1 “藏粮于地”战略
  “藏粮于地”是指完全调动土地的自主性,在粮食丰收并且库存丰富的情况下,转换种植计划,将原先用于生产粮食的土地种植其他农作物,或者直接休耕,从而在根源上减少粮食积压的压力;在关于种植其他农作物方面,也不是一味地盲目种植,既要结合土地的土壤性质,也要结合现有的农产品路线,进行合理的规划,从而丰富农产品种类,同时提高土壤的肥沃性,实现土地的生产力。当出现库存不足导致粮食供应不及时时,土地能够发挥自主性,将用于休耕和种植其他农作物的土地立马投入粮食生长中。
  1.2 “藏粮于地”战略对粮食物流运输保障的要求
  “藏粮于地”战略是为实现粮食的供求状态处于一种健康的动态平衡,动态平衡即是自发的调节机制,在供给充足时,可以让一定比例的土地休耕一段时间,或者改种一些其他的农作物,例如蔬菜、水果等。这样可以保证粮食的消耗,从供给源头上降低粮食的供给量,慢慢发展下去,粮食的库存就会变少,在供给不足时,将土地立马投入粮食生产,由于土地之前处于休耕状态,就完全可以根据粮食的储存状态来决定土地是否立马投入生产,而且有部分土地在选择种植其他农产品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成熟周期比较短,种植方式比较容易的农作物,这样在充分保证土壤的营养成分的同时,还可以保证土地重新进行粮食种植时完全不影响粮食的生长情况,甚至还能带来积极的催化作用,实现粮食的大丰收。因此只有加强对土地的管理,才能实现土地发挥平衡调节的作用。这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需要做到充分发挥土地的机动性。有效发挥土地的机动性,是要对土地进行全面的管理措施,以及调动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
  首先,要严格遵守耕地的红线,保证稳定的农作物耕种面积。把永久的基本农田用地规划好,保证农民可以旱涝保收,稳定地生活。其次,就是对藏粮于地政策的延伸应用。采用轮耕休耕的方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保障我国粮食的安全。最后,要加强在粮食生产、储蓄和物流方面的技术水平,提高粮食安全技术工作,完善粮食防灾减灾体系、粮食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体系等五大支撑服务体系,做到“藏粮于地”。
  藏粮于地,可以平衡供给,减少库存,调整种植结构,增加收益,提升粮食安全。粮食通过物流运输,运送到世界各地,实现库存的有效分散。“藏粮于地”战略可以在土地种植上避免供给太多,但是粮食物流运输能力弱,没办法将粮食销往各地,也会带来库存负担和经济损失。所以“藏粮于地”战略对粮食物流运输保障提出更高要求,粮食物流应具备强大的输送能力,及时、安全将粮食分销各地,提升粮食安全。
  2 新时期我国粮食物流的发展现状分析
  2.1 我国粮食流向及物流通道
  2.1.1 粮食流向
  粮食流向是指粮食的主要流动方向,根据我国的地理环境和地理优势,粮食流向主要从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區流出,流入东南沿海地区、京津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并且每个地区流出的粮食和流入的粮食都有所不同,深受气候和地理位置的影响。
  2.1.2 粮食物流通道
  当前,我国主要的粮食流通通道是位于东北的粮食流出通道,这个通道经过内蒙古自治区、辽宁、吉林和黑龙江,是玉米、稻谷、大豆流出通道;黄淮海地区小麦流出通道,途径河北、河南、山东、安徽四省;长江中下游地区稻谷流出通道,该通道主要横过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五个省份。由于近年来我国大豆、玉米的大量进口,逐渐形成了沿海港口通过内陆港流入长江中下游各省份的大豆、玉米流入通道。
  2.2 目前我国粮食物流运输存在的问题
  2.2.1 物流运输建设与运作缺乏一体化
  我国的粮食市场表面上是由市场经济主导,实际上是政府对其进行掌控。粮食储备是国家非常关键的战略物资储备,共有国家和地方政府分别进行,国家公共储备量巨大,对粮食市场发展和市场稳定都有积极推动作用,地方政府储备主要为满足本地区的粮食供给和稳定粮食价格。但是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粮食储备和供应能力不信任;除此之外,各个省市之间只考虑自身利益。这导致中央与地方、省市与省市之间分歧较大。由于各个地区都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就直接导致粮食物流资源分散,无法进行有效连接。要想完全实现粮食物流运输,就要明确粮食供需过程需要进行的每个步骤,只有在全局上对粮食物流资源实现统一的规划,才能实现粮食物流运输的整体优化。但是我国地区之间分歧大,都为自身利益考虑,造成物流资源分割,使我国的粮食物流运输完全没有充分发挥作用,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而且因为地区与地区之间意见不统一,导致关于粮食物流运输的基础建设不全面,同时带来工作的反复和资源的浪费。因此,需要衔接粮食需求和粮食供给、优化粮食物流运输的建设和规划,使粮食物流运输运作达到最优。
  2.2.2 物流运输信息化建设水平偏低
  我国现阶段的网络技术虽然发展迅速,但是还不能达到粮食物流运输现代化对其提出的要求。我国政府是粮食物流运输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由于国家对粮食物流运输现代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我国粮食的物流运输信息化水平偏低。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使粮食运输信息化的建设也随之取得了重大突破,出现了像“中国粮油信息网”这种网站,同时,国家以及地方政府地粮食局创立了交流中心,加强了网络化和及时的信息共享,然而,部分粮食信息交流中心设定付费屏障,专门为投资机构提供服务,一般人享受不了信息分享,另外像“中国粮食网站”这种综合性强的网站,其信息分类不明确,导致信息质量不高,并且信息量太大,忽略了信息的及时性。我国的物流运输信息建设现在还处于初步阶段,缺乏对全国粮食物流运输综合性的掌控,所以有效信息不多,并且获取有效信息比较难,这就会导致信息丧失时效性,变成无用信息,对粮食物流和调度是不起作用的。   2.2.3 物流运输路线单一且效率偏低
  我国粮食物流运输的路线比较单一,大部分经过水路。比如东北地区粮食通过港口、长江中下游地区利用长江和各个内陆港口、东南沿海地区和京津地区完全依赖海港。我国的各个粮食主要生产区,依据独有的地理优势进行粮食物流运输路线规划,但是只依靠单一的水路,会受到环境气候的影响,制约粮食的运输。除此之外大部分粮食物流企业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优、最廉价的运输路线,也导致粮食物流运输的能力下降,运输效率变低。
  3 “藏粮于地”战略下提升粮食物流运输保障的建议
  3.1 深入推行粮食“四散化”运输
  所谓粮食物流的“四散化”就是说在粮食运输的过程中要打破之前的“散”的不足。将散化为整。通过现代化、信息化等技术水平,提高粮食的整体运输水平。“四散化”运输是粮食在物流输运中,实现装货、运货、卸货和存货的有效管理,进行专业化的、科学化的协调把控,推动粮食的流通进程,避免过高的库存以及仓储过高带来的物流负担。“藏粮于地”战略,是实现粮食的供求平衡,避免储存压力大,而粮食“四散化”运输,有效提高粮食流通效率,减少因运输不及时造成的粮食积压。
  3.2 强化建设粮食物流信息平台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电子商务的发展,各种丰富的粮食物流信息开放平台,让普通企业可以及时了解到粮食的物流信息,这有利于企业掌握有用的粮食信息,了解粮食供给和需求,对粮食进行运输、调度,实现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强化建设粮食物流信息平台,利用现有的电子商务平台,以及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逐渐形成全国粮食物流、交易和信息管理平台,实现粮食物流信息资源共享。这会极大化地推动粮食物流的发展,提升糧食物流的有效性,避免不必要的反复和浪费,提高粮食物流的利用率。信息最大化能最快知道目前市场的粮食供求关系,及时调整土地种植计划,实现土地多重种植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藏粮于地”战略。
  3.3 积极发展水、铁多式物流联运
  港口是粮食现代物流运输的重要节点,因此,加大港口物流运输的发展,能有效促进我国粮食现代物流运输的发展。港口不仅能实现水路、铁路多种方式联运,还能最大化地降低运输成本,实现粮食的高效运输。
  首先加大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力度。集装箱运输可以实现最大化地降低运输过程中不必要的粮食浪费。集装箱运输是将粮食封存好,放置集装箱内,再将集装箱通过水路、铁路运至各个运输节点,最终运到客户手中。自始至终,完全以集装箱为单位实现运输,既给运输带来极大的便利,同时减少粮食的损耗。集装箱的优势多,实现的是节点与节点之间的运输,所以手续简单,使粮食流通顺畅,这样可以有效降低运输成本和沟通成本;集装箱不受气候的影响,哪怕在恶劣的天气里也完全可以正常运作,这是其他运输方式很难做到的,能实现定点、定期运输和方便装卸作业,保证车船正常运输;集装箱另外一个优势,是可以进行粮食储备,因为其运输快捷,可以在粮食供给不足时进行粮食仓储,在粮食供给充足时,又可以进行快速运输。集装箱可以在运输过程中实现储备作用,具备一定的灵活性。
  加强集装箱运输和建设粮食物流园区,积极发展水、铁多式联运,规避粮食运输的各种风险,提高粮食物流的有效性,实现粮食最快、最大化的运输。扩宽传统粮食物流的局限性,规避传统粮食物流的风险性,实现粮食物流的最大化运输进程,促进“藏粮于地”战略的实践。
  4 结语
  “藏粮于地”战略是结合时代和科技推动农业发展而提出的战略,为减少库存,降低仓储过高的风险;调整种植结构,充分发挥土地的机动性;增加收益,推动经济发展;带动粮食生产,保障战略物资。“藏粮于地”战略的核心思想是提升粮食安全,因此对粮食物流运输保障提出更高要求,扩大运输路线,提高运输能力,保障粮食迅速、安全地运送世界各地,减少因运输不及时造成的粮食积压。粮食的库存量过高,会大大增加了粮食的安全风险和浪费。通过降低运输过程中的粮食损耗,加强我国物流运输整体水平,充分保证我国粮食的安全问题。因此,本研究提出的“藏粮于地”,提升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熊仕娟,黄兴成.提升基础地力,实现“藏粮于地”战略[J].现代园艺,2017(15).
  [2] 陈印军,易小燕,陈金强,陈章全,韩巍,杨瑞珍.藏粮于地战略与路径选择[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61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