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优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年来,我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并通过动态监测与综合治理的双重手段来最大限度地保护人类与自然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建立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不断优化体系内容,对于推动人类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处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阐述了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的相关内容,明确了体系对动态监测区域的具体划分,并对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的相关优化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优化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9)06-0-01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9.06.108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prote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been increasing, and through the dual means of dynamic monitoring and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to maximize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s an important measur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ynamic monitoring establishes a dynamic monitoring system fo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continuously optimizes the content of the system,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human and natural ecology. 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relevant content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ynamic monitoring system, clarifies the specific division of the dynamic monitoring area, and conducts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relevant optimiza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ynamic monitoring system.
Key word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ynamic monitoring; System optimization
一直以来,我国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信息收集主要是以环境监测为主,环境监测最早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环境监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其能够对被监测区域内的所有与生命相关的支持数据进行收集,这些数据不仅包括人和动植物,同时还包括水体、土壤等所有不具备生命性质的环境因素。现阶段,我国对于生态环境监测还尚未进行真正意义的开展,这是因为我国还尚未建立一个相对健全和完善的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为此,本文便对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的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为相关人员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1 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的内容
生态环境监测是为了准确、客观地描述出被监测区域内的环境质量现状、变化趋势等,以便帮助监测人员更加全面地了解被监测区域的生态环境情况。要想实现对被监测区域生态环境的动态监测,就必须要掌握动态监测体系的相关内容,近年来,我国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使人类的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日益加深,在以往的生态环境监测中,只注重对环境污染及自然灾害的质量评价,这也使其无法对被监测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全方位的反映。因此需要在原有的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的基础上,增添与生态环境破坏有关的监测内容,应将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体系目标,结合人类在生存过程中所依托的生态条件来进行评价。因此,对于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来说,其评价内容不仅要包含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着直接影响的各种生态因子,还要包含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着间接影响的生态因子,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的优化奠定基础。
2 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的区域划分
在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中,地域性特点是对不同区域所具有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反映的重要指标,而这就需要明确动态监测中的区域划分标准。近年来,我国学者提出将流域作为动态监测中生态区域的划分标准。在自然界中,其组成单元便是生态系统,因此只有将生态系统当作划分单元,才能确保体系的完整性,而对于生态系统来说,其边界往往是无法进行确定的,而流域边界是根据山脊或丘陵来进行划分的,其具有显著的地形特点,因此将流域作为生态系统的划分边界是比较容易确定的。此外,长期以来,人类文明的发展,使人口聚集、工业与农业的发展等都使得流域系统得到了不断完善与健全,通过流域可对人类给生态环境造成的干扰及其治理能力进行明确体现,因此将流域当作动态监测的区域划分标准是比较可行的。
3 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的优化研究
从生态环境质量上来看,其各个因素是具有层次感的,这也使生态环境的质量评价成为一个独立而又相对复杂的系统,因此需要借鉴系统论的相关原理对生态环境的动态监测目标按照层次性来进行分解。
3.1 监测指标的选择
在对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进行优化时,最为重要的就是监测指标的选择,通过建立监测指标框架,提高监测指标框架的可靠性,能够加深监测人员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理解与认知。考虑到不同的环境监测人员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质量评价是存在理解差异的,因此所选择的监测指标也会有所不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将监测指标的框架按照两个部分进行划分:第一个部分是针对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来建立不同的指标体系;第二部分是能够对不同自然生态系统的景观格局进行反映的指标体系。结合以上两个部分,便可得到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的相关评价指标。在对生态环境监测指标进行选择时,需要严格按照以下步骤来进行:其一是对指标进行收集时,应选择以往研究中经常采用的指标,并根据指标体系框架来对这些指标进行归类与整理,以此确保选择的监测指标能够具有层次感;其二是对于特定的待监测区域,应采取排除法来对不必要的监测指标进行剔除;其三是根据历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来对影响程度较弱或不明显的指标进行剔除;其四是应对待监测区域进行实地考察,并借助于因子分析法对监测指标进行检验与筛选,因子分析法可通过相应的软件来对累计贡献率在80%以上的特征跟所对应的主成分当作最终的指标选择结果。按照以上步骤,便可实现对待监测区域生态环境动态监测指标体系的初步优化。
3.2 评价单元及指标量化
在优化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时,还需要选择最基本的评价单元,考虑到不同类别的指标及其得分在空间上是具有一定差异的,这造成区域评价仅能对相对均质区域进行综合评价。因此,可利用3S技术,即遥感技术、卫星定位技术与地理信息技术的结合应用,从空间上来观测、定位与分析待监测区域的生态环境,以此形成完善而科学的技术体系,并将网格作为动态监测中用于空间分析的基本单元。在进行生态环境动态监测时,可采用综合指数法来得到监测指标的综合指数,由于监测指标在量纲上不够统一,这使其不具备可比性,因此在此之前需要通过标准化处理来量化指标的数值,然后根据不同监测指标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来赋予其权重值,这样便可计算出其综合评价指数,并根据综合评价指数来找出影响待监测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因子,明确动态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作为指导来为动态监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提供方向。
4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对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愈發重视,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在科学技术的带动下,我国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必将得到进一步的优化与完善,将有更多先进的技术手段被应用于动态监测工作中,这样也将更好地推动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华艳.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耕地“三位一体”动态监测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39(02):139-145.
[2]武洪涛,郭佳伟,董亚丽,郑朋涛.南水北调水源地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7(02):24-25+46.
[3]张晓东,刘湘南,赵志鹏,马彦云,杨勇.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质量遥感动态监测——以宁夏盐池为例[J].干旱区地理,2017,40(05):1070-1078.
[4]陈善荣.全面把握生态环境监测新要求[N].中国环境报,2018-12-07(003).
收稿日期:2019-02-21
作者简介:赵磊(1980-),男,汉族,本科学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生态环境监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81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