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守护留守儿童的童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劳动力的大量流动,农村出现了大批的留守儿童——“农村地区,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它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兒童”定义为“农村留守儿童 ”。目前,我们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多是年老体弱,他们文化水平低下,对孩子放纵,只能提供孩子的温饱,无法管治孩子的行为,更甚者除温饱都需要孩子自理外,还要照家里的老人……这些使留守儿童渐渐地失去产了童真,给他们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作为山区的一线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守护留守儿童的童真呢?如何去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呢?根据笔者多年来教学的所闻、所见、所为、所感,提出以下几点看法,借此机会呼吁山区教师多关爱留守儿童,守护住留守儿童的童真,与留守儿童一起成长,让他们知道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家,让他们感受世间还有爱的存在,感受班级家的温暖,从而营造一个和谐而温馨的校园。
  【关键词】留守儿童;温暖
  一、深究背景
  造成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的成因虽说是大同小异,但也不尽相同——有的是父母因经济原因而在外务工;有的是因父母离异而在外奔波;有的则因没有家庭负担观而在外逍遥自在……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到学生家庭,及时与监护人沟通,最好能与其父母对面交流,并且时常与留守儿童谈心,逐步打开学生的心窗,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正确掌握好每一位留守儿童的家庭背景,了解学生现在的表现,出现了那些问题?是物质问题还是精神问题严重?或者两者都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不同的守护方式。
  二、守护童真
  1.发现细微,以小见大
  一般情况下,留守儿童相对其他学生来说,他们较为可怜,他们缺少父母的疼爱,感受不到家庭的温馨。为此,我们关注他们不能停留在纸面,要用自己的行动——“爱”去换取留守儿童的信任。这要求我们山区教师要对他们察言观色、关怀备至,让他们感到不在是独自一人、迷茫无助。例如,我校有一位学生名叫小嘉,虽然平时经常与在外务工的父母联系,但是在他的眼神之间总能感觉到有一种难以言表的伤怀。经过多次的交谈,才知道,他在夜深时经常会梦到父母离去的背影,激起自己内心依依不舍的伤感。他知道父母是爱自己的,但有太多的无奈……为此,与他的一次交谈中笔者送了他几句话“父母是因为爱你,怕无力提供家庭的经济开支,而不得不在外务工,他们离开你已是非常地伤心了,如果你因他们的离开总沉浸在伤怀中,进而影响学习,对得起在外为你付出的父母吗?你父母又会因你的思念而高兴吗?我想——更多换来的是失望,要想你父母在外务工有价值,就得调整好自己,照顾好自己,把成绩提上去,用优异的成绩回报他们的付出。”自那以后小嘉渐渐地能敞开心怀与其他同学玩在一起,眉间的伤愁也一去不复返,成绩也是稳中有进。可见,守护留守儿童要做到事事无小事,及时解决关注时出的问题。
  2.疏导心理障碍
  由于父母在外,留守儿童缺少爱的需求,心理关怀,倾诉对象等,久而久之会造成不愿意与外界接触或接触很少,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在学生德育工作中,笔者主要对“留守儿童”进行适当的情绪调节与以心换心的方式进行针对性的疏导。用不同的方式帮助留守儿童如何调整不良的情绪,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在疏导留守儿童的心理障碍时,笔者建议做到如下几点:首先,要全面掌握该学生的年龄,家庭背景,学生间的交际,表现的问题等。找出问题的根源;其次,根据该生的具体问题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其中谈话是最为直接的方式,但单靠谈话很多时候解决不了问题的根源,需要多种途径同时进行。如让他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保持与家人的沟通等;最后,时刻关注该生的变化情况,防止继续恶化,引导该生在心理上积极向上,这也作为巩固疏导后的成果。
  3.发散班级爱
  班级是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学生则是家庭的成员,在这个“家”里每个人都有责任去维护它,爱护它,让它有凝聚力,有温馨的感染力。要让学生明白,留守儿童不仅只是自己,我们这个“家”就是把同龄的留守儿童聚在一起而组建起来的。做为山区教师要把这个“家”打造成留守儿童温馨的港湾。对此,笔者提议有如下几点:
  ①让学生了解彼此的大概背景,相互建立起信任感。
  ②每月召开“家庭会”打开心窗相互诉听,选出学生主讲近来自己开心的事。
  ③不留名写出自己的心事贴在心窗墙。
  ④课间全员参与活动,尤其是不能落下经常愁眉苦脸的学生。
  ⑤要求学会彼此间相互鼓励,不可常说丧气话,传播正能量。
  ⑥要求学生不可鄙视他人,背后说他人坏话。
  ⑦当其他同学遇到困难时,能帮则帮,不能帮也要鼓励。
  班级爱是可能营造的,且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在一定程度上填补留守儿童爱的缺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清除一些不良的心理阴影,让学生具有责任感,为以后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社交基础,从而让他们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4.培养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
  许多留守儿童因成绩差而产生厌学情绪,进而成为学困生,最后可能导致无法教育。对此教师可以安排成绩较好的学生对他帮扶,尽力培养他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在班上建立起学习互补小组,让学习互补小组的同学在老师匹配下进行学习,从而激发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自觉地学习,乐于学习。如,我校有个四年级的留守儿童小标,因是个左撇子,写字很困难,造成了语文成绩滞后,但它数学思维很强,为此,笔者和本班的学习互补小组针对他这种情况,安排小标辅导别人的数学,而他的语文则由另外语文较好的同学辅导。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达到快乐学习心态。从而激起他们学习的欲望。经过一个学期努力,在语文学科只考五十多的分的他已能考上七十多分了,数学方面也是更上一层楼。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留守儿童也不例外,关键在于我们该如何发掘出学生的兴趣,对他们的兴趣又该如何有针对性的培养。
  5.家、校加强联系,政府加大教育投入,共同守护留守儿童
  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对留守儿童的进行关注与守护是必然的,然而单方守护具有很大的缺陷性,因为学生的很多时间是在家里度过,家庭关爱依然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最重要点。在农村,社区教育观念淡薄,对儿童来说,家庭教育依旧是肃清来自社会方方面面不良影响的最后屏障,其中父母教育是核心要素。家庭教育是孩子一生成长的基础。父母和家庭在儿童成长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无论是否外出务工,父母都应给予儿童成长中的指导与关爱。父母双方尽量不要同时外出务工,在外出期间增加回家的次数,通过各种通讯工具与子女加强交流沟通。父母和监护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在他们出现经济困难和健康问题时给予及时的帮助,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家里的老人和孩子解决生活问题。
  留守儿童的问题需要政府增加对山区教育的投入,大力改善山区教育环境,改变山区教育落后的现状。近几年来我县(紫金县)利用创强、创现等机遇,通过各种方式加大了山区学校的各种投入,使我县的山区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尤其是多媒体的普遍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与城市教育的距离。教师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帮助留守儿童增强防范不法侵害的意识,掌握预防伤害的安全常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山区学校的教育吸引力。留守儿童问题需要政府的参与,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关注。需要有效整合社会各个方面的有利资源,才能解决留守儿童生存与发展问题。
  三、爱的传承
  儿童留守的时光并非人生的全部旅程,在留守的岁月里守护住童真,用师爱与同学之间的友爱去填补心灵的创伤,健康向上走人生大道,是一名留守儿童交给老师最满意的答卷。随着这份份满意答卷的积累,定会照亮往后的留守儿童的心窗。指明留守儿童在十字路口的方向,代代传承中华美德——爱。
  总之,山区留守儿童是个特殊的问题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问题也是山区教师面临的一大挑战,且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严重制约着山区教育的发展。守护好留守儿童的童真不仅关系到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广大山区地区经济的提升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因此,全社會一定要齐心协力,共同关注,共同守护,给留守儿童创造一块新乐园。
  参考文献:
  [1]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
  [2]冯建,罗海燕.“留守儿童”教育的再思考[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90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