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十九大以来,我国倡导实施乡村振新战略,着力解决好农村发展问题。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塑造乡村新风尚,更好地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并进。但在建设的过程中,村民原有的乡风受到了现代化建设的极大冲击,社会矛盾加剧,因此如何协调地处理好新发展与乡风文明建设成为了重难点。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十九大
[中图分类号]D422.7 [文献标识码]A
现今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越来越重视乡村的建设。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其中,不仅指出了要加强乡村经济建设,更把乡风文明建设放在了重要的位置。
近年来乡村风貌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是陈规陋习并未彻底消失,婚丧嫁娶大操大办、聚众打牌赌博、乱堆垃圾等现象仍然普遍。严重破坏了良好的风俗,阻碍乡村发展。
1 社会主义新时期倡导乡风文明建设的现状与意义
1.1 建设现状
在国家的号召下,乡村地区广泛性地开展了乡风文明建设活动。通过建设“乡村图书馆”“文化长廊”等不断提高基础设施覆盖率,为村民提供基础设施服务;大力举办“文明家庭”“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树立楷模引导学习。不少地区荣获了“文化先进县”“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县”等荣誉称号。但乡村文明建设并不完善,相较于城市水平仍有较大差距,需要进一步发展。
1.2 建设意义
乡风文明建设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是新时代社会风尚发展的要求。首先,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对农村来说,优良乡风的弘扬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一方面破除了传统陋习带来的危害,为乡村振新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另一方面,提高了村民道德文化素質,减少了社会冲突,稳定了乡村秩序。其次,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乡村建设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难点。它为建立一个互利共享、共同治理的社会治理模式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2 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冲击下,村民出现道德滑坡
传统的尊老爱幼、团结邻里等良好风俗,在新农村建设中出现了缺失。2018年8月,笔者对湖南省湘潭县新农村示范区梅林桥村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余份,回收有效问卷240余份。调查发现,当邻居遇到困难时,只有64.3%的人选择了主动帮助,而32.8%的人选择了视情况而定,剩下2.9%的人则持有冷漠态度。这表明虽然乐于助人、团结邻里的思想仍占主流,但农民的思想更加复杂,人与人之间的防备提升了很多。
2.2 村民日常生活单调,打牌赌博现象普遍
据了解,村民闲暇时除了看电视外,打牌成了首要选择。乡村里不少商店、茶馆都提供桌牌服务,受到了极大欢迎。村里因打牌赌博致贫、引起家庭矛盾和社会治安问题的现象时有发生。另外,嗜赌风气的盛行破坏邻里关系、败坏乡村风气。参赌村民每天的生活单调,其生存能力和体质明显退化,应对意外和自然灾害的能力也相应下降。
2.3 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设备老化破损严重
梅林桥村建有“二十四孝文化长廊”,但绝大多数宣传牌已经破损,上面的文字有的缺少了一部分,有的甚至完全损坏了。据了解,村民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完整度也持有不同的态度,23.2%的村民认为建设得非常完善,58.9%的村民认为建设得比较一般,剩下17.9%的村民认为建设得很不满意。除此之外,村民对基础设施的了解也十分不足,利用率低下。
2.4 村民与干部之间较为疏远,政策实施形式化
梅林桥村虽作为湖南省新农村建设典型示范村,但大多数村民对村委会并不了解。村民对村干部持有较大意见,对其工作的满意度不高,关系疏远。当遇到问题时,仅有39%的村民选择了找村干部解决,绝大多数人选择自行解决或者报警,这明显地体现出村干部公信力不足。村里每年举办的评选“文明家庭”“五好家庭”等活动存在着严重的形式化问题,实施力度小。
2.5 开发方案不完善,本地居民与开发商矛盾尖锐
梅林桥村走的是旅游推动经济的路线,当地建设的游乐场带来了不少开发商,有效地拉动了经济发展,但村民并没有真正地享受到发展红利。村民的地大多被外包给了开发商,作为农民的他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经济来源,而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绝大部分落入了开发商的手里,由此形成了一种明显的利益对抗。加上不同的处事风格,本地村民与外来开发商之间形成了巨大矛盾。
3 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解决措施
3.1 加强对村民的教育,提高村民的文化知识涵养
乡风文明建设是一个整体的工作,它离不开每一个村民。第一,村干部需要加强有关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的力度,使村民形成遵纪守法、爱国爱家的价值观念,养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意识,践行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第二,开展“文明家庭”、“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调动村民积极性,使其踊跃参加。第三,开展农闲读书、扫盲讲课、普法宣传等活动,使村民不仅识字懂礼,还能够知法懂法守法,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
3.2 开展多元化的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选择
多元化的文化活动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从以下几点出发:第一,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村委会发挥好领导者、组织者的作用,通过送书、送戏进家庭等方式来丰富村民文化生活的选择;第二,建设乡村图书馆、阅览室,加强宣传引导,注意打理整修,做到长期保持良好的书屋环境;第三,举办关于文明的竞赛,学习借鉴网络模式,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第四,加强乡村文化宣传队伍建设,大力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乡村文化宣传队伍是开展文化工作的领导力量,在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建设中发挥着主体作用,需要培养一批农村文化宣传人才。 3.3 加强对乡风文明建设的组织领导,树立村干部公信力
第一,村干部需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工作应为村民服务,为乡村建设服务,不能产生权力为己、以权谋私的念头。错误的思想会带来败坏的乡风,钱权交易的行为会让村干部最终丧失自身的公信力。第二,干部要有相应的领导能力,要在其位要谋其政。系统进行乡村建设的学习,积极主动去典型的先进示范村学习经验,将适合本村发展的措施大力推广。村干部的能力是需要锻炼的,在本村开展多样化的活动来增强其实践经验。第三,村民是一个村的主体,作为干部要深入到村民之中,认真了解村民的实际需求,不能整天坐在办公室“读书看报”。通过和村民的交流,逐渐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
3.4 完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的乡风氛围
完善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城市适当支持。在长期的发展中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基本完善,而乡村却处于长期落后的状态。实施“城市助力乡村发展”战略,将城市的建设资源有选择地向乡村倾斜。第二,乡村自立发展。乡村需要从自身特色出发,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打造旅游乡村、文化故地等途径来拉动当地发展。第三,加大宣传,吸引企业投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社会的支持,通过宣传吸引企业进行投资,以实业带动当地发展。第四,建设特色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内容不是千篇一律的,需要结合当地特色,建设特色乡风。
3.5 五是建立乡风文明建设增长机制
促进乡风持久发展的乡风文明机制包括合理的组织领导、监督、考评激励、持续管理这几个方面。第一,形成合理的组织领导机制。村干部的工作需要进行适当的分工,减少工作推诿的状况,提高工作效率,贯彻落实工作步骤和要求。第二,完善监督机制。采用多种形式监督村干部的工作落实情况,村干部定期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向村民公示工作情况与流程,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第三,健全考评激励机制。上级部门将乡村文明建设的情况纳入村干部们的考核范围,对表现较好的干部进行给予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对消极懈怠的干部批评与惩戒。第四,形成持续管理机制。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形成长效管理模式。对于后期没有做好建设的家庭撤销文明稱号,坚决地执行初选的评判标准,以便推动乡风文明建设长效开展。
[参考文献]
[1] 毕云芝.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南都学坛,2011(05).
[2] 李德志,成超.大力加强乡风文明建设[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4(04).
[3] 范宗瑞.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研究[D].西华大学,20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96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