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胆放手,善用资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我有幸代表县到市参加小学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在第一次试教中,效果不尽人意!经过反思,我明白了要想课上得有效,教师就应真真正正让学生学到点什么。学到多少?学生的思维有没有得到训练与提高?提高了多少?等等,都是我们所应该关注的。于是我作出了调整进行了第二次试教并获得成功!
  关键词:自主学习  资源  有效
  县里两年一次的小学数学赛课来临了,经过几轮的比拼,我有幸代表县到市参加小学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我深知这样的机会来之不易,所以做了许多功课:认真钻研教材,学习吴正宪老师关于《搭配》的教学案例,观看教学用书的配套光盘等等。接着就信心满满地进行第一次试教。
  一、第一次试教
  (一)情景引入
  1.出示马戏团里的小丑奇奇及服装图片:
  2.问:奇奇想从中选一顶帽子和一条裤子去参加表演,他该怎样搭配呢?他又有多少种穿法呢?
  3.揭示:搭配中的学问
  (二)自主探究
  1.摆一摆,说一说
  (1)指名学生摆一摆后,问:这位同学找全了吗?一共有多少种穿法?
  (2)学生搭一搭并提出要求:
  A.自己边摆边想怎样搭才不会遗漏。
  B.与同桌说说你的搭配过程。
  (3)全班交流、展示:指名学生展示。
  2.画一画,说一说
  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搭配方法表示出来。
  3.小结
  ……
  (三)教学反思
  在整节课中学生由兴趣昂燃到最后的鸦雀无声,让我始料不及!学生在解决“营养配餐”问题时还有许多学生用文字形式记录。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仔细思考之后,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没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
  审视这次教学,感觉带得太细、扶得太紧、教得不活,没能真正把空间让给学生。例如:提出“该怎样搭配成一套服装呢?”就直接让一名学生上台演示,并在这名学生错误的过程中及时纠正,明显是给全班学生做示范,告诉学生该按这样的方法搭配。表面看上去是让学生自主寻找搭配方法,实际是让学生除了跟着老师预设好的思路走之外别无选择。在此过程中尽管有这名学生的完美示范和精心设计的问题,并让学生层层逼近概念核心,但学生建构概念的过程缓慢,从而直接影响资源生成。
  2.资源利用不到位
  首先,错误资源没有效利用。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错误’的出现正是其个性展示与发展的时机,是促进有效学习的契机。”对学生生成的错误资源,我没适当的利用。
  错误资源一:蓝帽配格裤、粉裤配蓝帽、尖帽配绿裤。
  错误资源二:尖帽配格裤、蓝帽配格裤、粉裤配蓝帽、尖帽配绿裤、格裤配尖帽、尖帽配粉裤、绿裤配蓝帽。
  虽然是问了“这样的搭配方法好吗?不好在哪里?”并把几种有代表性的资源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但都是走走过场,流于形式,没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要遵循有序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其次,资源生成后没优化。
  当学生分别用文字、图形、字母代替实物时,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优化。学生体会不到用简洁符号代替的简便性,所以当学生解决“营养配餐”时,想到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并且大部分学生还选择了文字代替。
  基于以上的分析与思考,我明白了要想课上得有效,教师就应真真正正让学生学到点什么、学到多少!学生的思维有没有得到训练与提高?提高了多少?等等,都是我们所应该关注的,而不是教师根据自己“想当然”的设计走走过场就行了。于是我决定作出了调整并再一次试教:
  二、第二次试教
  (一)情景引入,揭示课题
  1.師: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出示马戏团里的小丑奇奇)。他是想请同学们帮帮忙,你们愿意吗?
  2.出示小丑服装,提问:他想从中选一顶帽子和一条裤子去参加表演,他该怎样搭配呢?他又有多少种穿法呢?
  3.引入课题
  (二)探索交流,建构新知
  该怎样搭配成一套服装呢?
  1.初步发现搭配规律
  (1)同桌合作:A边摆边说:你们是怎样搭配的;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B、用你们喜欢的方法把搭配过程记录下来。
  (2)全班交流、展示
  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得出搭配方法。
  2.渗透符号意识,优化方法
  (1)师:除了用文字代替实物,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来代替?
  (2)观察比较,优化方法
  哪种的方法好?好在哪里?
  小结:用字母或图形代替实物更简洁。
  ……
  (三)教学反思
  第二次试教,效果令人满意。之所以能获得成功,关键在本节课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1.大胆放手,激发高级思维活动
  揭示完课题后,我直接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在问题驱动下通过动手、动眼、动脑等方式组织思维,向问题的核心展开深层次的分析与探究。同时给予学生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时间。把“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探索”,使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自觉、主动、深度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以及高级思维活动。
  2.调整预设,促进生成
  在这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里,我们是不可能完全预设到课堂上出现的所有情况的,预设之外的“生成”是必然的。在这里我首先做到观察、倾听,尊重学生的生成,与学生平等对话;其次,对课堂生成的信息进行重组:对有独特见解的信息,给以适当的鼓励,让学生共同研究;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或学生能力的发展都无实质性帮助的信息,我在呵护学生热情的同时,用巧妙的方式将学生的视角引回到课堂的数学思考上来。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随时敏锐地捕捉新信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有效的信息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调整预设的教学环节进行生成性教学。
  3.善用资源,促有效学习
  特别是及时捕捉到学生真实的“错误”,善于利用“错误”资源。当学生出“错误”时,引导学生对“错误”进行分析,从而获得经验与发展。这节课,我在分析学生资源时作了如下的安排:首先出示缺少的,再分析重复的,接着观察齐但乱的,最后出示有序且齐的,让学生在错误中学习,推动学生从错误认知向正确认知的有效转变。
  总之,要想把课上得真实有效!教师就应大胆放手,给予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去解决问题的空间,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时还应善于把握机会,善于利用学生生成的资源,引导帮助学生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吴大明.自主探究:体现“生本”的学习方式[J].小学数学教育,2011(4):12.
  [2]林秀丽.善用错误资源,促进有效学习[J].小学数学教育,2014(10):23.
  [3]邓睿.在“放”与“收”的重构中追求“会放善收”[J].广东教育,2012(2):3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19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