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微课设计与微课教学的应用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为现代化教学改革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创新了现代化的课堂教学。文章将对微课在小学数学中的教学应用进行探究,从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微课的相关概念以及具体的课堂应用进行介绍,希望能够推动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发展。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一直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学习阶段是学生接触数学的早期,是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阶段,对学生的日后发展至关重要。微课教学的出现,丰富了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为老师开展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1 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重点是关注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为日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教学素材。但是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少,心智还没有成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对于数学教学中的案例觉得较为枯燥,难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时,教学方式过于形式化,教学方法陈旧,不能够很好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倾向于使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思维模式较为固定,在数学学习中,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不能够自主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在新课程改革中,注重学生的创新性数学思维的培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主动地提出问题,将解决方式告诉给学生,学生的学习较为被动,不能够很好地建立数学思维模式,数学学习效果较差。
2 微课的概述
2.1 微课的概念
微课是由美国圣胡安学院高级数学设计师David Penrose首创,主要是借助于网络信息化技术,将课堂学习内容以碎片化的形式,通过视频教学的模式呈现出来,其核心就是课堂教学视频,一般时长5~8分钟,要求短小精炼、主题明确。同时还包括与教学相关的教学设计和反思、与学生学习相关的素材课件以及练习测试相关的教学资源等,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具有主题理念的学习型资源环境。微课是技术融合的产物,具有内容简短、主题突出和结构独立的特點,将其应用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
2.2 微课的应用现状
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中提出了新视角,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不足之处。在具体的应用中,部分教师认为微课教学是传统课堂的精简版,使用微课教学过于形式化,不能够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微课的教学主要是以采用微视频为载体,教师在制作微课教学视频时,过于注重微课视频的画面影像,忽视对教学内容结构的设计,使得微课教学的质量不高。在微课的应用现状来看,教师对微课的认识还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一般都将其作为一种辅助的视频教学资源,只是在课堂的一段时间内进行播放,课堂教学还是以传统的教学为主,微课的视频资源也一般是来源于现成的网络资源,实用性不强。
3 微课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策略
3.1 微课的设计原则
在进行微课的教学中,需要注重以下几个微课的设计原则,使其更好地开展教学。
3.1.1 精简性
教师在进行微课的设计时,要紧扣教材大纲,尊重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从认知规律出发,进行微课的设计,注重精简其中的内容,将其控制在10分钟之内。
3.1.2 实用性
微课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将生活中的实际案例相结合,加入学生感兴趣的元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3.1.3 开放性
微课小视频的选材角度较为开放、从讲解类、答疑类、活动类到实验类等都可以涉及,要强调某一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更好地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
3.1.4 多元性
微课的制作方式也并不局限于单一的视频制作,可以采用使用屏幕录制软件+幻灯片、屏幕录制软件+手写板+画图工具等多元化的表现方式。
3.2 微课的设计策略
微课在设计中要做到主题明确,所选择的内容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具备知识点的完整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思考,并不是每节课都适合使用微课进行教学,数学学习可以分为“验证型”和“教学型”两大类,要根据各自的学习特点制定适合的微课教学策略,使其更好地满足教学实际的需求。例如,在进行“验证型”的教学时有很多内容都是可以进行迁移和类比的,可以通过猜想和验证来完成,是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来加深印象,这类知识点就不再需要单独进行微课的设计与制作,要借助输出工具或模型进行相关数学定理的验证,如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类型的题目就需要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来完成。而“探索型”的问题就是需要学生的教师设置的情境中自主的提出问题,通过合作探究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数学是一门知识呈螺旋式上升的学科,微课还需要配合良好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进行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时,要以学生为主体,注意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进行“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的教学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对物体体积变化的抽象性进行展示,使其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该类型的知识点。
4 微课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将微课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手段,可以有效地促进当前教学环节的改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从微课的特点来看,其应用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全面变革,推动了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开展。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的特点也需要在课前、课间和课后对微课进行应用。 4.1 课前使用—温故知新
微课应用在课前时,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在进行微课的制作时,主要是要做到承上启下,要将新旧知识点进行紧密的结合,为课堂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针对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的特点,在微课制作好之后就要上传到家长群,让家长督促学生完成课前学习,保证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开展。例如,在进行“年、月、日”的课程讲解时,这属于规定性知识,课程教学内容知识量较大、零碎,在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记忆上教学困难较大,在微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小视频的形式将课堂内容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在视频中引入猜谜游戏:“一个宝宝真可爱,盖了300多张厚被子,每天都脱一张被子,年底就没被子啦?”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探究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在微课视频的播放中,顺势对拳头记忆大小月进行讲解,让学生可以在通过看视频的过程中学习到相关有用的知识点,并且在微课视频的播放中还可以呈现一张研究表格,其中,对年历的年份、每月的天数和大小月的相关知识进行介绍。在最后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是否还有其余的方式来对大小月进行记忆,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资料的调查研究,为课堂教学的开展做好铺垫。
4.2 课中使用—答疑解惑
在用微课进行课前预习后,就要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微课,虽然课堂教学一般是控制在40 min,微课所占的时间比较少,教师在课堂使用微课时,就需要对其进行精挑细选,要关注学生参与微课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积极地关注课堂微课,要对微课的各个环节进行设计,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微课学习中去。例如,在进行“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的讲解时”,就可以以情景的模式将教学内容引进其中,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课动画视频参与学习,更好地掌握课堂教学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注重活跃思维模式,要具备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与微课视频的讲解进行有效的结合,要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对于学生所提出的創新性想法要给予支持,对学生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反馈。数学学习主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使用微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突破传统的固定提问的方式,注重给予学生一些条件,让学生发现其中的问题并且通过小组解决问题的方式锻炼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使用微课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利用已知的信息去联想,构造合理的数学逻辑关系进行解题,锻炼其思维的多样性与开放性,更好地实现数学的教学功能。
4.3 课后使用—加强巩固
小学数学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有限的课堂教学并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要将微课也应用在课后复习中,加强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使得知识可以更加的有深度。在进行设计时要将课本中枯燥的知识点转化成为生动有用的知识。在微课视频中要注重构建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结构,让学生更好地将数学知识内化为能力,提高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微课具有碎片化的特点,将其应用在课后学习中,有助于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学习效果对各种疑难点进行复习,帮助其提高自身的知识面。因此,在课后的微课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其中增加适当的练习题,包括基础知识题和拓展提高题,让学生由易入难、由浅入深地对知识进行掌握,对相关知识点的解题思路和解题过程通过微课进行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点的巩固。微课学习需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自我探索,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数学思维。微课需要注重评价和反馈,要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改善建议,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要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制定评价量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灵活的考核评价,避免学生一味地注重学习分数,而忽略了自身的全面发展。
5 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将微课应用在现代化教学中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微课是信息时代教学工具的延伸,是对学科知识点进行有机整合的资源载体。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引入微课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于数学内容的理解,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学的发展。微课的设计与应用是紧密相关的,好的微课既要具备清晰的设计思路,又需要具备良好的应用效果,使其更好地满足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需求。要结合小学数学的具体内容,自觉地将微课进行灵活的应用,让学生掌握到相关的数学思想的实质,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要不断地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探索,实现从“知识理解”到“动力机制”的转变,帮助学生更好的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1]吴正宪,刘劲苓,刘克臣.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概念解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2]鲁洁.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及其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2):14-16.
[3]滕玉秀.浅析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8(3):144-14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42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