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时代苏北乡村文化振兴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苏北地区形成了“草根群体+乡土文化+服务群众”的乡村文化实践模式,但仍存在村民文化参与不足、传统文化保护欠缺、文化治理创新乏力、绿色文化缺失等问题。应提高村民文化参与意识,加强传统乡土文化保护,做强乡村特色文化品牌,培育绿色生态文化理念,以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关键词:乡村治理;文化振兴;公共文化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10-0058-01         中国图书分类号:G127        文献标志码:A
   十九大报告指出,为了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改善不充分不平衡的文化发展。文化既是治理对象,又是柔性管理的基础平台[1]。文化振兴能够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哺育和支撑,是乡村振興的力量之根、发展之魂和应有之义[2]。
  1  苏北乡村文化振兴的“漕运镇经验”
   漕运镇形成了“草根群体+乡土文化+服务群众”的特色模式。草根群体是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充分挖掘乡土文化资源,以富有地方故事的文艺作品和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向农民群众传送乡村文化服务。
   首先,漕运镇文化建设依靠发挥乡土文化力量的草根群体,包括基层文化站人员、民间文艺团体、非遗文化传承人等。其次,漕运镇是地方知名的文化之乡,蕴含丰富宝贵的传统乡土文化资源。南闸民歌、花船舞、掼蛋等地方特色文化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了持久的动力。再次,乡村文化只有滋养民众心田,才能发挥价值并得以传承。漕运镇将传统乡土文化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送达群众身边,为农民群众提供精神食粮。
  2  苏北乡村文化振兴的困境
   (1)很多乡村文化设施、文化活动忽视了农民的文化品位,很难对乡村民众产生吸引力。漕运镇规划建设了好人榜广场、乡村振兴展览馆、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场所,但这些公共文化资源使用率较低。
   (2)文化治理创新乏力。乡村文化建设在政绩考核体系比重较低,基层政府依据上级部门指导开展文化建设,但没有对地方乡土文化资源作系统整理、规划与保护。在自上而下的部门式供给模式影响下,乡村文化服务存在千篇一律的问题,缺乏地域特色文化。
   (3)绿色文化建设缺失。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崛起,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提升农民综合素质的重要路径,乡村文化应积极吸收生态元素,传播生态文明思想。
  3  推进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对策建议
   (1)提高村民文化参与意识。乡村文化振兴必须让农民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一方面,建立文化服务协商机制,引导村民表达文化利益诉求,使乡村文化建设精准迎合乡村民众需求,提升乡村文化服务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在场地、资金、技能等方面给予民间组织和村民最大限度支持,增强农民自主举办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2)加强传统乡土文化保护。政府应对传统乡土文化传承担负起主体责任,建立激励机制,培养本地区的传统文化人才,保护乡村民间艺人,鼓励青年人加入到乡土文化建设队伍中来。同时,各地高校和社科研究部门应深入乡村基层,加大乡土文化资源研究,创新传统乡土文化新形式。
   (3)打造乡村特色文化品牌。乡镇政府应积极推动“文化+”模式,把乡村文化资源转化为市场优势。一是与大型文旅开发公司合作,充分利用地理资源,将村居打造成休闲、旅游、度假等功能一体的乡旅融合新业态。二是充分挖掘乡土文化内涵,打造新型生态旅游综合体。三是全力打造文化品牌,提升乡土文化知名度。
   (4)培育绿色生态文化理念。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应加强生态意识传播,大力发展绿色文化。通过农耕文化的营造,让群众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引导乡村民众对乡村绿色生态文化的关注、认可,使绿色发展、绿色消费和绿色生活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
  参考文献:
  [1]严火其,刘畅.乡村文化振兴:基层软治理与公共性建构的契合逻辑[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2):46-51.
  [2]宋小霞,王婷婷.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与“魂”——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性分析及现状和对策研究[J].山东
  社会科学,2019(4):176-18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59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