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影响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因素及控制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当前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大幅提升的人民生活水平对居住环境及建筑行业的发展也相应提出更高要求,在中共中央提出通过发展新型建造方式以推动建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一系列政策背景下,装配式建筑应运而生。为有效保证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在目前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针对其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方可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对影响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因素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影响因素;控制措施
  1  前言
  所谓装配式建筑,是指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不同结构形式建筑。相比传统建造方式,其能耗低、速度快、节约资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尚处于推广应用前期阶段,还存在一些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施工质量问题,通过分析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问题发生率,促进规模发展。
  2  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
  2.1  标准体系不健全、区域差别大
  装配式建筑围绕主体结构、外部围护、内部装饰和设备管线四大部品部件集成系统,按照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装修一体化及管理信息化的“五化一体”方式实施。对比传统建筑方式,其现有配套标准体系不够健全,且各地区差别大,不能充分覆盖设计、制造、总装和信息技术版块,造成在结构安全方面实现等同于传统建造方式,在建筑防水、管线一体化安装、装饰装修配套等使用功能方面存在问题比较多。
  2.2  施工企业总承包能力水平差异大
  装配式建筑一个有机结合设计、生产、施工与运维模块的系统工程,适合采用总承包模式。当前国内总承包的模式尚未普及,各建筑施工企业适应性转型发展层次差别大,一些技术实力雄厚,尤其具有充分参与装配式建筑发展研究实践经验的施工企业,其统筹装配式建筑的构件拆分、工厂生产与现场装配的综合施工能力水平较高。而大部分以传统建造方式为主的中小型企业往往还孤立地停留在施工环节,因缺乏系统工程的综合统筹与管控能力,在具体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难以保证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
  2.3  工厂生产与现场施工存在技术短板
  预制工厂结构与水电、装饰各专业化协作程度不高或脱节,模具开发的标准化程度不高,不能充分发挥工业化生产优势,甚至出现部品件的设计与生产偏离,造成部品部件总体质量水平参差不齐。施工现场的部品部件的运输、堆放、保护、装配环节技术措施不得当,现有装配、连接技术的施工工艺、工法体系不丰富、不完整,验收标准不健全,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为例,普遍存在叠合板现场堆放层数超限、垫块设置不合理造成变形、开裂而影响整体装配质量问题,存在套筒灌浆作业的质量验收标准不健全造成对施工质量判定存在隐患,外墙板拼装接缝防水工艺不先进,防水耐久性存在问题等。
  2.4  监管方式有欠缺
  首先从行业监管部门或机构来看,存在行业管理职责权限划分不清晰而造成管理有漏洞的地区。我国装配式建筑率先从住宅产业开始推进,有的行政区域把装配式建筑管理纳入具有住宅产业促进发展管理职能的房地产监督管理部门实施监管,造成行业主管缺位,势必影响其整体质量水平。其次,有些地区实施监理驻工厂开展过程监督工作情况不理想,甚至有地区还存在监理不驻工厂现象,造成部品部件生产环节质量监管力度不足。
  2.5  产业化工人缺口大
  农民工在传统建造模式的建筑施工领域占作业工种人数比例高达90%左右,而且年龄结构大大高于其他行业的产业化工人,配套的专业知识水平也低于其他行业。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对各作业工种的知识水平及综合能力要求明显高于当前传统建造模式下的农民工,而现有农民工受年龄与知识水平限制,实现产业化转型难度大。按照装配式建筑全国平均发展水平为2020年达到新建建筑占比20%测算,产业化工人的缺口还很大,综合基础相对薄弱的农民工在一段时期内依然是装配实际建筑作业的主力军,也将继续是影响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提升的因素之一。
  2.6  数字化水平发展应用不均衡
  我国各行业对于互联网科技与数字技术发展的要求正逐步提高,建筑行业也不例外,对于装配式建筑来说,依托数字化科技水平发展程度很高,但当前在装配式建筑领域的数字化发展应用水平不均衡。例如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利用BIM系统的数字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对建筑物在设计、生产、施工、运营的全生命周期实施管理,为装配式建筑行业信息化提供了数据支撑。但当前我国BIM系统的发展应用还局限在设计阶较多,部分扩展到部品部件的生产段,施工与运维阶段应用还不够充分,尤其在解决施工具体问题方面不够普及,还存在诸多不足,对装配实际建筑的施工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3  控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的具体措施
  3.1  完善配套标准及制度体系
  尽快完善装配式建筑系统性的管理标准和制度体系,解决在部品件生产、现场装配施工、分项验收过程中标准与制度体系依据不详的情况。可以在装配式建筑发展前期尝试建立引进技术成熟、实力雄厚的第三方机构监管机制,带动、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同时,进一步推进总承包模式落地,由总承包企业构建精细化的动态管理体系,制定施工质量控制计划,预测施工中可能影响质量的各项因素,降低质量问题发生的几率,不断优化质量控制测量,为提升质量控制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科学高效提升管理维度
  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的施工形式相比,需要在施工現场对施工的行为进行一体化建设,在施工管理方面采取一体化、集约式、系统化理念的同时提升管理维度。首先要梳理、规范行业监管,强化监理的主体责任,排查治理施工企业外围的管理漏洞。其次,在施工过程中,总承包企业管理者应统筹建立起一体化管理体系,按照工程承建的实际情况对建筑的资源进行调配,科学、高效解决部品件生产、现场装配施工及分步验收环节存在的问题,制定出最佳的技术方案以确保施工建设能够全面、高效、有针对性的完成。
  3.3  提升装配式建筑实施过程整体数字化水平
  进一步加强交互平台、数据库、管理标准体系的建立,保障重点的数据储存安全,可靠拓展和延伸BIM技术,真正贯穿设计、生产、施工、运维全过程。尤其在装修一体化的部品部件生产阶段强化解决专业协作配合问题,以及在现场装配施工阶段实现对机械、设备、支架体系进行辅助选择、搭设,搭建并依托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与验收平台,提升模拟施工过程精度,达到精准控制部品部件施工、验收全过程数字化与信息。
  3.4  全面提升工人素质,加速实现产业化转型
  建立健全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工人的职业培训与考评机制,结合建筑行业用工实名制信息系统推进与实施,摸清现有建筑工人基本信息数据,制定计划,按步骤、分批次对现有建筑工人实施岗位能力水平提升,解决过渡时期产业化工人不足的问题。配套并完善发展职业技术学校相关装配式建筑产业化类人才培养,为装配式建筑取得长足发展建立合理的应用型人才输出与储备机制,为提升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应用为社会转型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做出相应贡献,要想保证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还需要建筑企业不断提升技术和管理能力,需要建筑行业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面临不断出现的新形势与新问题,提高装配式建筑的整体质量,促进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峻.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影响因素与控制措施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4).
  [2] 吴秋水.简析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问题与质量控制[J].四川水泥,2018(10).
  [3] 钱家豹.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因素识别与控制分析[J].智能城市,2018(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68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