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学策略才能让学生的空间观念有效提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所需的基本因素,新课标强调“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笔者在课堂教学实践和研究中发现以下几种策略能有效的发展学生空间观念:通过信息技术可以突破现实的教学条件,有效培养学生跨维度的空间观念;紧密联系生活情境,设计出现实情况与思维想象的碰撞契机,有效帮助学生形成的正确空间观念;加强动手操作,让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协同参与活动,有效增强学生的空间体验;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想象,能降低空间想象的难度。
关键词 空间观念 突破条件 设计情境 动手操作 有序想象
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所需的基本因素,世界上每一项新的发明创造,都是要求设计者具有一定的空间观念,根据空间想象力先画出设计图,经过逐步的完善才成功的。可见,在这过程中空间观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课标强调“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是新课程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所以明确空间观念的意义,认识空间观念的特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非常重要。
下面笔者浅谈几个有效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例子。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有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是指物体或图形的形状、大小、距离、方位等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在数学课堂中由于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经常出现难以展示物体的真实面目,使学生难以体验空间感。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视觉感知,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建立空间观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初步的空间观念是指“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实物的观察,有些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很难想象出来,只能通过电脑动画才能直观演示出来。
例子1:教学五年级上册几种常见的平面图形面积这一单元,想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PPT演示,把平行四边形的上边慢慢缩短一些,就可以变成一个梯形,继续慢慢缩短,最后剩下一点,就变成一个三角形,让学生充分观察想象,理解三种图形之间面积计算方法的联系。
例子2:引入“运动变化”的观点组织教学长方体的认识,让学生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在“动态想象”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师:这是一个点,如果这个点沿着一个方向运动,想一想,你觉得可能形成什么?
生:形成一条线段(课件演示)。
师:再想象,如果这条线沿着一个方向平移,可能形成什么?
生:形成长方形(课件演示)。
师:接下来,如果长方形再沿着一个方向平移,可能变成什么?
生:变成长方体。
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沟通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实现一维、二维、三维之间的互通,有效培养学生跨维度的空间观念。
2紧密联系生活情境,有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标准》中指出,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初步体验二维与三维空间相互转换的关系。我们每个人所处世界的实物都是立体的,但是教科书上的立体图形都是平面的。通过平面图形想象空间物体就必须联系生活经验,才能准确想象空间物体的真实情况,所以教师要设计出现实情况与思维想象的碰撞契机,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下面我举教学中的一个小例子:在我们教学长方体的体积后,有这么一道生活实际应用的问题,李叔叔生产一种儿童存钱罐形状如下:
李叔叔准备在网上采购一批包装盒,网上有三种不同的包装盒,请你帮李叔叔选购一种合适的包装盒,你认为要选哪一种( )
A、3000cm3 B、3822cm3 C、3375cm3
马上很多同学认为要选C种,然后我就出示三种纸盒让学生装装看。结果只有第二种包装盒可以装得下。这时候我就提问为什么不能选第三种纸盒?
经过充分的讨论和仔细的观察,学生知道必须长、宽、高分别大于存钱罐的长、宽、高才装得下,不能只关注体积的大小。所以教学时加强与生活的实际联系,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经验,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
3创设动手操作的机会,有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要想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就必须让学生亲自动手,让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协同参与活动,使学生有较多的机会通过内容丰富的操作活动感知体会空间关系,有效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例如我在教学“平行线”这一节,为了突破必须是“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才叫平行线,我出示了两根米尺,先把两根米尺都贴近黑板的面转动,可以得出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就平行,接着我拿出其中一根米尺,然后贴在右面墙壁的窗户上,这时候两根米尺也永不相交,平行吗?学生经过观察很容易就得出不平行,因为不在同一个平面上。接着让学生自己拿出两根小棒,先固定一根小棒,接着摆另一根小棒,使两根小棒所在的直线平行线,想一想另一根小棒可以怎么摆?有多少种方法?学生通过转动小棒,会发现可以摆无数种方法,只要方向一样,在同一个平面内就会互相平行。
小学生的空间观念很大成分還是具体形象性的,空间观念的发展必须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因此,教师应从具体事物的感知出发,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获得清晰、深刻的表象后,再逐步抽象出几何形体的特征和性质,切实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引导有序的想象,有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物体或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移动、变化的过程有时候是很复杂,学生有时候很难把握,无从下手,这时候需要老师给予一定的整理和引导,变无序的想象为有序的思考,把抽象的形象变为直观形象。从而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懂得空间想象必须经过观察、比较、分析、整理等有序地进行。
例如:教学五年级下册《观察物体》
(1)开始学生都是先摆正面看到的,有很多种情况,因为前面多几个和后面多几个都一样。
(2)接着摆左面看到的,也有好多种情况,最后摆第三种情况这样难度好大。
(3)因为从正面,左面看不能确定具体情况,先根据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就能确定最底层有几个正方体。
(4)在根据从正面和左面的形状就能轻松确定第二层只有一个小正方体。
用平面图形来描述立体图形,这是一个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的过程,空间想象难度很大,我们要引导学生根据图形先分析,比较,然后按一定的顺序想象,建立平面和立体之间的内在联系,缩短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的距离。
总之,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渗透到我们平时教学的各个环节,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寻求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针对性的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策略,让学生经过,自身感知——建立表象——充分想象,才能真正形成空间观念。
参考文献
[1] 沈正会.让培养让培养“空间观念”落地生根——由一道数学试题引发的思考[J].小学数学教师,20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622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