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效课堂是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在高效课堂模式下,教师要充分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要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要改革教学方法,要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先进的教育理念。
  【關键词】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学习目标 学习动力
  高效课堂的构建,给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围绕固定的教学时间,如何实现更高的效率和效果,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都要从科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和实践。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充分发挥教学主导作用,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教师和学生密切配合,通过各种各样的互动合作形式,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的各项教育活动中。
  一、教师要精心研究课堂授课的具体方法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教师的教学过程一定要经过精心的设计,在凸显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教师要讲哪些内容,用多少时间讲,讲出来的方法如何,怎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拓展思维,熟悉数学的基本技巧。另外,如何让学生高效地掌握基础知识,这些都是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的关键性问题,只有把这些问题理清楚,才能促进教师在课堂之上有更加高效的把握,实现高效率的课堂建设。
  在建设高效课堂方面,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结合实践问题和情境来掌握数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从中也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更多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和成就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变身为采购员,变身为森林管理员,变身为小管家,通过这样的调整,学生可以更加富有趣味性地参与到数学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越发专注,他们的理解能力就会越强,进而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方面以及教学内容如何呈现方面,教师也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特点,有效的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做好精心的预设,注重课堂教学工程中的灵活生成特点,并且通过过程性评价,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课堂之上与教师积极的互动,以学习主人的身份,高效地学习知识,掌握技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也要注意锻炼学生的思维,用数学的思维去整合数学知识,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发散性的创新性的思维,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科学合理制定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高效课堂的建设,要紧密围绕学生这一中心点,要通过共性和个性化的教学目标设定,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小学生的认知思维特点,以直观形象为主,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的时候要考虑到这一点,并且能够以适应性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教师的教学目标要清晰,而且如何完成教学目标这些具体的策略和手段也要配套,这样学生才能够感受到自己,真正能够听得懂,能够学得会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自信,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受到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干扰,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存在,可能影响学生的表现,影响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因此,教师要关注到学生的表现,及时地做出干预。
  三、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形成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氛围
  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之下的小学数学课堂,要想实现高效化的教学,不仅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从事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也要不断地获得提升,而且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也要非常融洽,非常积极,这样才能让信息在师生之间自然地流动,才能让信息发挥其有效的作用,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促进师生之间情感关系的融洽。要想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最重要的出发点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要善于鼓励和激发,要发挥好亲其师信其道的作用,让学生喜爱老师尊敬老师,而老师有发挥角色带头作用,给学生树立学习和生活中的榜样,将教书育人的功能充分地体现出来。学生因为在数学学习中可能遭遇很多的困难,所以教师要适当地给出学生一些建议和指引。在共同探讨某一个难题的时候,教师也要注意留有一定的余地,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该怎么做,而是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们自己试着找一找,学生有了这样亲身体验,寻找学习资源和解决途径的体会,他们在学习中就有了更强的自我效能感,而强烈的自我效能感也是学生以后积极主动学习过程中的精神力量。
  总之,在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充分发挥,作为整个课堂教学设计者和指导实施者,教师要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构建,加强师生之间情感的密切联系,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让学生和老师都能够在高效的氛围下共同研究学习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刘士芹.浅谈如何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24).
  [2]曲玉梅.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抓住学生心理特点[J].吉林教育,2012,(22).
  [3]吴菁.让学习知识成为学生的内在追求——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培养[J].吉林教育,2012,(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653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