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马克思异化思想与卢卡奇物化理论的辨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异化”与“物化”理论对我们研究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现实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主要从马克思异化思想与卢卡奇物化理论的概念、理论产生根源以及扬弃物化与异化的途径入手,分析了马克思异化思想与卢卡奇物化理论在思想起点、叙述路径以及批判维度和重点的不同。
  【关键词】 卢卡奇;马克思;物化;异化
  Differentiation and analysis of Marx's alienation thought
  and Lukacs' materialization theory
  Li Qingrong
  [Abstract]  The theory of "alienation" and "materialization"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our study of the current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Starting from the concept of Marx's alienation thought and Lukach's materialization theory, the origin of the theory and the way of suiting and abandoning materialization and alien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Marx's alienation thought and Lukach's materialization theory in the ideological starting point, narrative path, critical dimension and emphasis.
  [Keywords] Lukacs; Marx; physical and chemical; alienation
  1923年卢卡奇在他的代表作《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阐述了他的物化理论,“物化”成为卢卡奇研究的突出概念和核心。1932年才公开出版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异化”概念。“异化”与“物化”理论对我们研究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现实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异化思想与物化理论相关差异探析
  1.1  两者关于异化与物化概念的差异
  马克思与卢卡奇对于“异化”与“物化”概念上存在较大差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结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现实,创造性的提出了“异化劳动”概念,批判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实质,描绘了现实工人在社会生产中受压迫,受剥削的社会境况。
  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工人只獲得了自己的工资,而不是全部劳动产品。这就是劳动价值论和工资规律的矛盾。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是“工人的异化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在人的类本质的问题上,马克思创造性的吸收了费尔巴哈的关于类本质的说法。在马克思看来,人是在创造对象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证明了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这种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就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1]。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私有制的出现,使现实生产中的人发生了异化,从而使人的本质发生了异化。人的本质变为了动物性的存在,与动物无异。人成为了自己创造出来的物品的奴隶。
  卢卡奇“物化”理论来源于商品拜物教。卢卡奇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生产中产生的拜物教以及拜金主义。卢卡奇把“物化”概念定义为:“人自身的活动,他自己的劳动变成了客观的、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某种东西,变成了依靠背离人的自律力而控制了人的某种东西[2]。”物化现象是资本主义社会普遍的存在,人与人的关系变成了物与物的关系,物统治了人,即所谓”人的一切关系的物化”。人被商品控制,失去了本来的主体性能动性。
  1.2  两者产生差异的根源认识不同
  马克思明确指出:“与其说私有财产表现为外化劳动的根据和原因,还不如说它是外化劳动的结果,正如神原先不是人类理性迷误的原因,而是人类理性迷误的结果一样,以后这种关系就变成相互作用的关系[3]。”通过对市民社会现实的分析,马克思说明了异化劳动的根源——私有财产。而后,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探讨和回答了分工对异化劳动与私有制的影响,马克思认为,社会固定化的分工是产生异化的直接原因。在卢卡奇的观念中不是私有制的原因造成物化,他把物化的根源简单的归结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生产,没有挖掘到资本主义的更深层次私有制。
  1.3  两人扬弃异化的途径和方式的不同
  “自我异化的扬弃和自我异化走的是同一条道路[4]。”马克思扬弃异化的途径为:必须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实现的途径为,必须依靠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劳动无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才能实现。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异化的扬弃,也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对私有财产的扬弃。与马克思不同,卢卡奇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私有制出发来认识物化的扬弃问题的。卢卡奇认为异化的扬弃主要在于恢复无产阶级的革命意识,他认为革命意识的丧失是无产阶级陷于物化世界的原因。因此他幻想通过唤醒无产阶级的革命意识从而实现对物化的扬弃,这显然是带有乌托邦色彩的幻想。
  2  产生差异的原因分析
  2.1  二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差异
  1844年资本主义社会还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当时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十分迅速,但科学还未对生产力的统治地位造成影响。卢卡奇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已经达到到帝国主义阶段,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科学技术应用到社会各个领域。纵观西欧各国工人运动的惨痛失败,卢卡奇认为在在已经具备革命条件的欧洲,工人运动失败的原因就在于,欧洲各国的工人失去了工人阶级的意识。
  2.2  二者在思想起点、叙述路径以及批判维度和重点上的不同
  在异化根源的探讨上两者存在相似点,都是从社会生产方式的角度进行[4]。但二者的出发点不同。马克思通过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事实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研究“异化”。他认为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来揭示出异化劳动的根源。而卢卡奇是以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生产”为起点来阐述物化理论的,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而且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这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生产所决定的。马克思从物质资料生产、实践方面对异化进行分析,不仅限于商品的研究,而是集中批判资本,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对人的奴役和压榨。卢卡奇批判的重点为作为社会的、独立的人的主体地位和自由意志的丧失。
  3  结语
  通过对马克思异化思想与卢卡奇物化理论相关差异分析、产生相关理论差异的原因分析,使我们能更好的把握卢卡奇关于物化的论述与马克思关于异化的思想。卢卡奇认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人与人的关系变为了物与物的关系,资本主义世界被人创造出来的商品所控制了,卢卡奇是从资本主义世界的商品经济出发来研究物化的。卢卡奇认为,要想解决物化问题,必须恢复无产阶级的革命意识。卢卡奇把无产阶级革命在西欧国家失败的原因归结于无产阶级革命意识的丧失显然是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实质。而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世界异化的产生,是由于资本主义私有制,马克思揭露了资本的丑陋面目。在马克思看来,要想实现对异化的彻底扬弃,必须要等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也就是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4] 阳桂红,刘大欣.关于马克思异化思想和卢卡奇物化理论的比较[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03): 123-1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679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