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与双汇公司并购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对于马克思的资本集中学说的阐述,关于对企业兼并的三种主要模式进行了系统的揭示论述。三种企业兼并模式是通过强制的吞并和以股份公司为载体进行平滑合并的两条路径实现的。而竞争和信用是三种兼并模式产生和发展的强有力杠杆。三种企业兼并模式体现了四个具体的方面:一是在工业的企业上是越来越扩大生产经营的模式;二是加速了企业的技术进步;三是会产生大批失业工人;四是产生垄断。马克思、恩格斯企业兼并模式理论的合理和科学性被当今的企业并购的现实所得到了证实。就算是在当今,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企业并购;中国
中圖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7.067
1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现状及动因分析
1.1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现实状况
一般来说,企业并购财务风险主要有融资风险、定价风险、支付风险及并购后期的整合风险。
1.1.1 企业并购存在的融资风险
融资风险,可以简单归纳为两点:一是需要企业能够可以迅速在短时间内筹集到最大限度多的资产;二就是在企业并购方面所产生的影响上要十足的考虑到其所会产生的影响。企业所募集的资金有内部筹资及外部筹资两种方式。内部融资即企业将自身内部储蓄资金转化为并购资金。外部融资则是将外部资金转化为自身所用。显而易见,利用内部投资主体只涉及自身并且无偿还压力,但同时也意味着会较长时间占用自身的流动资金,会影响其正常的运营。外部融资不牵扯这一问题但会改变企业股权结构,降低自身控制权。
1.1.2 企业并购在定价上面所存在的风险
企业在定价的过程中会主要出现的风险上有最主要的两个方面:对所要定价的企业的价值评估风险和对其企业的财务报表风险。如果目标企业财务报表是真实合理的,那么对于并购方研究此次并购的可行性时是具有极大说服力的。同样,一旦分析所用的报表是经过包装粉饰的,此时就形成了前文所说的风险。如今市监管体制还不完善的大环境下更加剧了上述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加之,会计从业人员主观判断认知等因素的干扰,使得报表本身具有一定局限性。
1.1.3 企业并购存在的支付风险
支付方式主要有现金、股票支付或者将两者相结合的三种方式。实际上,支付过程中所形成的风险与前文中提到的融资风险相近。先说现金支付,最直接的一点局限是减弱企业自身资金的流动性,影响企业正常运营以及并购后期的整合效应。而股票支付若处理不当会降低股东的控制权,达不到有效控制目标企业的预期目标。
1.1.4 对于企业的并购在后面临的整合的风险
在两个企业同时需要发生并购的条件下,如果企业的资产自身所有权发生了被转移的话。并购的那一方绝对是要对目标企业的资金及工作人员进行统筹调动,实现一体化经营。
整合风险主要来源于不切合实际的整合策略。如果制定的策略与目标企业的基本运行体制相冲突,这样,不仅仅对于目标企业没有因为其影响而受到影响,但是对于并购的企业来说的话倒是近墨者黑了。因此,企业不但不会因为这样获得好处,相反来说还会适得其反,因此,制定并切实实施有效的整合政策是使这些资产收益潜能真正能够发挥出来的必要的一步。
1.2 并购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1.2.1 企业外部
国内不甚完善的资本市场以及某些不合理的资产结构导致企业尤其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狭窄造成融资难的问题;另一点并购双方企业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不对称发生的时间;二是不对称信息的内容。加之目前我国对与并购特别涉及跨国并购的研究不深,自然相配套的法律体系也不是很健全,无法给予企业坚固的法律方面的后盾;另外,通过浏览资料可明显看出,我国极度缺乏在并购这一专业领域的精英人才。上述这些问题都容易成为我们企业在并购过程中的短板,降低并购的成功率。
1.2.2 企业内部
(1)价值评估缺乏前瞻性。目标企业的资产及负债都需要进行评估,而这两者都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如果企业仅对目标企业的目前状况进行评估而忽略其日后的发展的可能性,必然这份评估报告是不具有参考性的。
(2)并购企业融资不畅。融资难渠道窄目前已成为我国企业在并购过程中的一大短板,加之目前的每种融资方式都存在多重风险,并购企业可能由此造成资产负债率过高以及日标企业不能带来预期盈利而步入财务困境。因此融资问题已然是我国政府企业首要解决的难题之一。
(3)收购企业管理者目标不明确。收购企业管理者应对财务风险意识不强、客观性认识不足、为追求规模效应,忽略实际状况等因素都有可能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2 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与双汇公司企业并购
2.1 并购双方公司概况
2.1.1 双汇公司
双汇集团是中国著名的肉类加工企业,其主要生产链为肉类加工,集团在国内大多数省市都建有先进的加工基地及其配套产业。随着新兴产业链和物流的高速发展,双汇集团还在31个省市建设了分公司和物流配送中心,并在周边国家建立了办事机构,为其产品的出口提供了基础。
双汇集团是最早将先进的冷链模式引入国内的肉类加工集团,实现了由热到冷的生产模式转换,改变了国内传统销售的沿街叫卖,开创了国内的肉类连锁经营的先河,并推行冷鲜肉的品牌经营。
2.1.2 Smithfield
在食品加工尤其是猪肉生产加工领域名列前茅。拥有从饲养到加工销售完整的产业链。Smithfield对食品安全方面的检测、加工链的协调等水平远超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其国外市场需求广大,产品一般出口至菲律宾、墨西哥等国。但是由于美国经济低迷等其他原因近年来公司的经营状况一直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 2.2 并购动机
(1)可推动规模经济的产生。Smithfield食品公司是猪肉生产加工领域的佼佼者,所以,双汇的这次并购可以说是两个猪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巨头的强强联盟,毋庸置疑,这对于双汇企业的整体实力的提高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2)重塑品牌声誉。2011年3月15日前夕双汇企业被推出的“瘦肉精”事件,不但业绩大幅下降更使双汇的名声大损,而Smithfield作为美国食品加工行業的巨头一直保持良好的企业品牌声誉,并且拥有先进的管理经验及生产设备。双汇可以借助Smithfield的这些优势来弥补自身的短板,重塑企业声誉,最终达到协同效应。
(3)提高国际市场份额。Smithfield不但供给美国国内市场,生产的产品更是出口墨西哥、日本的众多国家,国际市场占有率高,由此扩大双汇的市场占有份额,进一步加强对国际市场的控制力,达到企业最根本的提高盈利目的。
2.3 双汇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及控制分析
(1)并购前对目标公司的价值评估。价值评估是否准确对于并购最终是否能取得预想的效果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2007年的中国平安由于没有深刻了解目标公司的真实状况而高估了其公司价值,最终导致此次并购的失败,中国平安遭受重大损失。由此可见,高估或低估都可能对双方企业产生不可想象的损失。可以说,价值评估是企业在并购前期最需注意的一处财务风险。
从 Value Line 网站提供的Smithfield公司2013年5月28日收盘价为25.97美元,根据5月28日收盘价25.97美元来估算史密斯菲尔德市价约为36亿美元,而双汇以每股 34 美元的价格收购所有股东股票的收购价款为 47 亿美元,溢价31%,支付对价偏高。
(2)并购前对Smithfield的价值评估的防范。由于美国的肉加工产业有几个与在产品种类、生产规模、工艺技术、成长阶段等方面相似度较高,且处于成熟稳定阶段,因此西方资本经济起步较早,因此资本市场的发展也早于中国,这也是企业并购浪潮兴起的主要背景原因,因此在此领域西方学者的研究水平略高于国内学者,其中西方代表性研究列举如下:第一,财务风险成因方面:Chakrabarti(2005)认为由于并购前后期缺乏必要的技术、管理等必要方面的交流而产生风险;第二,定价评估方面:Samuel等(2003)表示评估方面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处理好信息不对称这个重点问题,第三,后期整合方面:Robert.J.Borghese(2001)认为并购双方在并购后期没有如约实行之前约定的有效整合举措,两者并购后并没有很好的进行整改融合,致使后期整合风险的产生。
对于在马克思所著的资本论这一书中,再结合现实的实际情况可以得出:“在资本主义生产模式下所产生的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及对于自己的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否定。但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是具有自然过程的必然性,从而也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样的否定不是重新建立新的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换一种说法来说的话,是在协作和对土地以及劳动者自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的个人所有制。”
通过对上述文献研究的梳理,可以看出国内学者的研究层面相对于西方学者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国内有关并购特别是跨国并购中财务风险的研究一般基于国外的大中型并购案例来分析,并且大多是从理论上分析并购可能遇到的财务风险。由于中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可供研究的实际案例较少,所以本文选取双汇国际并购Smithfield这个迄今为止对美国最大的一次并购案,对其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总结并购经验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合理的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樊燕萍,张永安战略并购内涵、动因及类型解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3,(04):44-48.
[2]杨键.国际银团贷款中风险控制的法律问题研究[D].上海:华东政法学院,2006.
[3]王棣华.试论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与防范[J].会计之友,2016,(04):46-47.
[4]熊跃生.PE投资企业价值评估的几种实用方法[J].当代经济,2009,(06):146-147.
[5]薛健.读懂跨国并购的“七七定律”[N].中国经济导报,2013-12-05.
[6]郭志宝.浅析企业并购融资方式的优化与选择[J].会计之友,2011,(35):60-61.
[7]尹杰.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1.
[8]张帆.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J].时代金融,2013,(23):166-17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96965.htm